肖明華
摘 要: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教育部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目標與任務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班主任在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教師都無法替代的。小學生對班主任有著較大的依賴性,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與學生融洽相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情境教育的實施對于學生的成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情境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踐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情境教育;應用策略
引言
情境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次成功探索,其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比以往有所創新,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等特點,展現出獨特的教學優勢。作為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小學班主任對人的影響深遠,尤其受到重視。若兩者能有效結合,必定會對基礎教育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一、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特點
人類個體在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處于幼兒園階段的幼兒,能夠分為小班、中班、大班三個班級,分別對應著3到4歲、4到5歲、5到6歲的幼兒,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在小班的幼兒的行為是受到情緒的支配的,思維還不具體化,進行學習時也要按照教師的指令行動,而中班的幼兒特別喜歡玩游戲,并且喜歡模仿,相比小班的幼兒來說,更加的好動、活潑,也非常的愛問問題,能夠自己進行穿衣,而大班的幼兒更加有自己的想法,對事物能夠進行簡單的判斷以及推理,并且初步掌握學習的方法。人們在小學這個年齡段,也具有特點,在小學的低年級當中,學生們剛從幼兒園升學進入小學,注意力比較難集中,忍耐力也比較的差,同時低年級幼兒的情緒比較容易不穩定,并且對自己的控制力不強,想象力豐富,在上課的途中很可能開小差,對一般事物的概括水平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直觀概括的。而在小學的中年級當中,中年級的學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斷的發育,所以中年級的學生相比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的自覺,注意力也能夠更加的集中,對物體的概括也從最直接的外部特征概括逐步轉化為抽象邏輯的概括。在小學的高年級當中,小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記憶力不斷的增強,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起來,抽象邏輯思維也在不斷的增強,初步的形成個體的性格,高年級的小學生也即將進入青春期,所以可能會對老師出現一些抵抗行為,以上就是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制定。
二、情境教育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2.1提高班主任的個人素養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學生的關注,并且會對學生的習慣和性格產生影響,所以想要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就要有比較高的道德素養和個人素養,并為學生樹立好榜樣,正確引導學生學習。
2.2根據教育主題創設情境,加強教育指導
在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師可以圍繞教育主題廣泛收集素材、創設情境、組織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深入了解主題教育的目的,并深入主題分析,接受情境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導。例如,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中,教師圍繞“安全教育”這一主題展開情境教育。在主題班會上,班主任首先從小學生日常生活出發,利用圖片和視頻展示生活中的各種安全隱患,包括人身安全、居家安全、交通安全等,為學生引入主題,提高學生對安全的認識。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發言,要求學生根據課前準備對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安全問題進行闡述。如“戶外運動安全”的發言人講述了一些學生在河邊、水庫、池塘等地方玩耍、游泳時可能出現的危險;“食品安全”發言人針對如何購買健康、安全的食品提出了建議,并示范講解如何看食品的商標,特別是其中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保證食品的安全性;“交通安全”發言人結合案例對小朋友在乘車時的危險動作進行了列舉,并提醒同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在主題班會上,學生踴躍發言,并且參與到情境的創設和分析活動中。班主任根據學生給出的案例,與學生進一步互動、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各類安全風險,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為,提高安全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2.3強化師生互動,優化師生關系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不僅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引導班主任充分了解學生的近期思想動態。教師應不斷調整和優化工作內容,以滿足學生實際學習的需要。在實際的教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該能夠從細節入手,觀察溝通技巧,引導學生敞開心扉。
2.4利用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做好班級管理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些學生由于主客觀等因素,在班級中的“存在感”較低,對班級管理缺乏貢獻,久而久之被逐漸排除在班集體之外,并陷入不自信、自我評價過低等心理誤區。針對此,小學班主任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并利用班級管理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融入班集體,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例如,針對那些性格內向、不自信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引導他們參與班級管理,使其融入集體,展現自己的才能,提升自我評價。在班級管理情境中,班主任應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空間,例如,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采用“班干輪換制”“組長負責制”,讓學生主動發揮優勢,不斷自律、自信、自強,同時利用情境激勵,引導學生投入班級管理工作中,從班級的小組長開始,在班主任和其他學生的激勵和幫助下,承擔一定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這些學生對自己、對同學、對班集體的看法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開始對自己產生了更加積極的評價,開始走出自卑的困境,并展現了自信、自強的狀態;在他人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對班級管理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這也讓學生在參與班集體活動中,態度更積極,學習更自信,班級管理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關鍵期,該時期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在情境教育理念指導下,小學班主任應借助實踐活動創設情境,實現德育滲透;利用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做好班級管理;根據教育主題創設情境,加強教育指導;利用情境教育做好評價,改進班級工作,提高教育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式穎.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和教師工作:蘇霍姆林斯基的經驗[J].教育文化論壇,2021,13(4):1-7.
[2]卓慧珺.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4):89.
[3]韓冰.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與創新探索[J].小學生(下旬刊),202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