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獻策 黃文江
[摘 要]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的重要形式,更是建黨百年背景下黨史教育貫徹落實的最佳契機。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遵循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契合,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的原則;深挖融入的價值,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探索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
[關鍵詞]口述史料;融入;思政課;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2-0094-03
一、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
(一)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革命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內容,抗戰老兵口述史料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資源。抗戰老兵口述史料的應用,是革命文化資源創新開發和運用的表現,是為更好弘揚革命年代紅軍戰士為祖國、為人民舍生忘死,奮不顧身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抗戰老兵口述史料是革命文化非常有價值的構成部分,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教學素材。通過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發揮出口述史料的價值,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也感受到老兵們在抗戰中的英勇,為國為民奮不顧身,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不僅實現了弘揚革命文化的目的,而且通過課堂主渠道的教學,緬懷為保家衛國犧牲的先烈們,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上對革命文化的認同和踐行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精神。
(二)使學生自主、自覺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對老兵抗戰經歷,對歷史事件的了解更加深入,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枯燥理論內容和真實歷史事件的真正有效結合,使學生更容易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以及老兵們戰場上不怕犧牲,英勇殺敵,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通過“現場式”的歷史呈現,學生印象更深,銘記歷史,蕩滌人心,激發他們愛國愛民的真情實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帶領學生實地調研的方式,聆聽老兵們的口述,讓大學生們更加能真切感受到軍人的偉大,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國泰民安生活。
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可以從口述史料中吸收養料,深挖抗戰老兵口述史料,尋找固有的精神品質,為大學生的價值觀培養提供有價值的精神養分,使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增進學生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
(三)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使大學生感受到新時代中國取得如此輝煌成就是多么的不容易,是當年一代代抗戰老兵戰場上浴血奮戰,不辱使命和敢于犧牲的精神成就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切身感受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是抗戰老兵用鮮血換來的。可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使他們為中國夢的實現努力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從身邊的親人進行口述史料的搜集,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增強學生對熱愛國家、民族的濃厚情感。
二、抗戰老兵口述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原因
(一)汲取抗戰老兵口述史料中的精神食糧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并穩定發展的關鍵期,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個性張揚,追求自由,但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及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需要精神支柱。抗戰老兵口述史是對抗戰時期前輩們勇于斗爭,敢于犧牲,用鮮血換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真實和生動的寫照。抗戰老兵口述史料完全可以去挖掘抗戰時期未開發的革命文化資源,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大學生是中國夢實現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追夢的路上僅僅有物質的支持是不夠的,需要精神食糧的支撐,從抗戰老兵口述史料中能尋求到前進的動力。
(二)增強大學生辨別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
大學生對中國的歷史了解并不深入,正式學習歷史也是在初中時期,大致了解一些內容,到高中分文理科的時候,只有文科的學生才有機會比較深入學習歷史,而學習理科的學生對中國的歷史基本常識也沒能很好掌握。甚至有很多的學生對歷史的事件的認識存在偏差。不僅如此,有些學生對歷史事件真實性持否定的態度,歪曲歷史事實。如果在大學時期沒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許多學生很難對中國的道路、中國的理論、中國的制度和中國的文化等有所把握,很難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下大力氣,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歷史,養成正確的歷史觀。
(三)提升大學生在黨史教育中的獲得感
大學生獲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指標之一。盡可能從一切教學素材、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中增強大學生的獲得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在大力改革教學之后都有所增強,但不是五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都是獲得感增強,更不是全體學生獲得感都在增強。這些取決于很多綜合的因素,關鍵是教師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教師高水平的表達能力、整合知識的能力,否則直接降低大學生的獲得感。
教學內容是增強學生獲得感的重要因素。抗戰老兵口述史料是強有力的素材,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挖掘他們身上的愛國精神,成為大學生新時代的精神食糧,是大學生不斷前進的動力,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之后,有獲得感,成為他們前進的不竭動力。
三、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原則
(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教學方向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方向是首要原則。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政治性,教學過程是貫徹馬克思主義理論立場、觀點的過程,也是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觀點充分體現的過程,更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長期堅持并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的過程。新時代牢牢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方向,確保思政課程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和方向性,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
抗戰老兵口述史料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素材,是弘揚中國革命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教學過程堅持新思想新理論的指引,確保傳承和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方向性,是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正確性的前提,是教育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也是創新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二)堅持融入過程兩者主題相契合原則
為更好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塑造大學生“三觀”的效果,抗戰老兵口述史料的篩選需要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題相契合,并非隨意選取優秀口述史料套用到課堂教學中,主題相悖,牽強附會,難以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抗戰老兵口述史料是歷史學范疇,把歷史學的知識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課程交叉發展的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從甄別、篩選、確定抗戰老兵的口述史料的過程,提前掌握內容,對內容有一定的研究,才能更好進行解讀,如果是教師深入抗戰老兵所在地方搜集史料,更是需要提前擬定好訪談的提綱,堅持創新、原創性的史料內容。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方法論原則
實事求是是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原則,需要遵循三個注意事項:第一,教師尊重抗戰老兵口述史料原創性,給學生傳播抗戰老兵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深受感染,在學生心底種下愛國的種子。第二,選取口述史料內容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在進行抗戰老兵口述史料的搜集時,教師根據設定的調查對象范圍進行訪談記錄,形成視頻或者文字資料的形式保留,以便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第三,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方法。抗戰老兵的口述史料不同的融入方法取得的效果不同,教師根據授課對象、授課的內容調整上課視頻融入、講述融入、和學生對話融入等方法進行調整,甚至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創新融入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方法論原則的體現。
(四)堅持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調查研究原則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說服力。調查研究著重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文字資料、視頻資料、音頻資料以及其他形式的資料進行搜索、整理、歸類、過濾,尋找真正有價值的抗戰老兵口述史料,和教材專題教學契合的口述史料內容,教師需要進行大量的口述史料相關文獻閱讀,不斷篩選和過濾,選擇和主題教學最契合的內容。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調研,對抗戰老兵進行訪談,獲得一手口述史料。誠然,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確定抗戰老兵所在區域,提前擬定訪問提綱,本著中立的態度,作為一個好的聽眾,采用藝術性的提問方式,獲取原創性素材。通過調查研究和照搬已有的材料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實地調研是新式的課堂教學,聆聽抗戰老兵的講述,是另外一種上課形式,直達心底,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大學生真實感受到沖擊心靈的偉大力量。
四、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措施
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發揮立德樹人功能,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發展的動力。
(一)師生共同參與體驗,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
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調研過程的主體性地位,從調研前準備、調研中以及調研后等放手使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挖掘身邊抗戰老兵口述史料,鼓勵學生從身邊的親戚或輻射到周邊的環境或對著名的抗戰老兵的訪問,形成提綱資料或視頻資料或音頻資料。這是校內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具體舉措。
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最有效的形式是小組調研。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調研,對優秀的口述史料的調研小組進行課堂分享,并對優秀的調查成果進行展播和獎勵,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對基本完成口述史料的小組進行深入指導,糾正,大力鼓勵和支持學生在下次的實踐中充分發揮自我的能動性。通過線下和線上的指導,打造多樣化的路徑,利用線上例如微信公眾號、紅色資源網絡平臺,實現教師和學生無縫互動的目標。
(二)深度挖掘口述史料,多角度探究教學內容
新時代抗戰老兵口述史料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其實是挖掘歷史的過程,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現。抗戰老兵口述史料的搜集是和時間賽跑的過程,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老兵,再不進行搜集,會隨著老兵們離開人世而消失,需要快速行動。抗戰老兵口述史料具有重要時代價值。搜集史料角度的不同,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方法不同,弘揚和傳承的效果也有差異。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弘揚抗戰老兵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為新時代大學生提供精神動力,為民族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類似歷史史料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更快速地搜集。歷史只有不斷挖掘,才能更好和現實融入,歷史新的素材內容才有可能被呈現,以新的形式展現。因此,在口述史料的調研或整理的過程中需要查閱文獻資料,需要準備的材料,訪談提綱提前擬定并多次修改,甚至進行辨別,整理使之變成嚴謹的史學史料內容,不停留在記錄表面,形成學術語言。在保持原創的基礎上,深化史料內容,延伸史料內容,推進史料內容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以及和現代社會發展的關聯性問題。
(三)篩選典型示范性口述史料,發揮其在課堂的引領作用
廣西作為邊境區域,日軍侵略廣西的時候,廣西的紅軍奮起抵抗,在抗日中做出重大貢獻,舍身忘死,保家衛國。廣西高校思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選取口述史料時從這個角度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甚至可以邀請老兵親臨學校展開講座,會取得更好的上課效果。選取典型性的口述史料更具親近感,更具思想沖擊力和震撼力。不同的高校結合地方抗戰老兵的口述史料展開思想政治教育,選取的口述史料也因時因地而不同。
(四)宣傳、保護和開發抗戰老兵革命文化核心資源
抗戰老兵是革命文化中核心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剩下的老兵人數越來越少,全面深入挖掘革命文化核心資源迫在眉睫,亟待加快速度進行深度開發,使抗戰老兵革命文化核心資源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資源、素材。開發抗戰老兵革命文化核心資源重點在于探尋未被開發的內容,結合新時代革命文化精神的弘揚,加強革命文化的宣傳。抗戰老兵及其相關史料作為革命文化核心資源,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也是教師在使用資源過程中重中之重保護的內容。
抗戰老兵的口述史料是紅色文化資源中最重要、最優秀和最核心的形態,具有厚重的歷史價值,也具有現實的啟發意義。其他的紅色文化資源都是外圍的資源,是圍繞人進行界定的資源。同時抗戰老兵口述史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資源。因此,對抗戰老兵口述史料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斷尋找新的精神食糧。
克羅奇認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年戰爭硝煙已經不存在,但歷史需要銘記,抗戰老兵應名留千古,讓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永遠流傳下去,他們的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抗戰老兵的口述史料是歷史,也是當代寶貴的資源,新時代的革命文化核心資源需要不斷挖掘、開發、保護、傳承和弘揚,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肩負著義不容辭的傳播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曉丹.尋找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口述的歷史 在思政課實踐中實現價值觀認同[J].教育現代化,2018(2):73-75,91.
[2]季靜.高校運用紅色文化口述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探析——以歷史專業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7):121-123.
[3]胡凱基,巨傳友.口述歷史與90后大學生的新中國歷史學習[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4):158-159,183.
(責任編輯: 杜家和)
192950051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