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敏
摘 要: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境下,中職院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備受教育界乃至全社會廣泛重視和關注。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新時代應當大力弘揚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 中職院校作為新時期優秀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肩負著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專業人才的教育重任,并且在日常職業教育各項工作全面深入開展過程中,也需要以生為本,有效培養學生們的工匠精神。當前階段,如何在中職院校職業教育教學各項工作中創新化培養與提升學生工匠精神,已然成為中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者不得不認真思考和仔細探究的一個重要教育學術課題。
關鍵詞:新時代;中職院校;工匠精神;創新培養策略
引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大幕開啟,中職院校學生獲取各類信息、資訊的途徑和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化。在“海量化”信息的迅速傳播大環境下,一些不良信息與多元化思想必然會對中職學生個人品質與道德觀念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工匠精神的提出,針對新時代中職學生改善思想,樹立正確“三觀”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與改善作用。工匠精神的內涵與核心涵蓋了精益求精、兢兢業業、不急不躁等諸多優勢和特點,對于當前中職學生有效應對和處理各類社會復雜信息以及未來步入工作崗位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因此,新時代背景下,中職院校需要真正意義上的讓工匠精神全面滲透和融入到職業教育各個領域與各個環節之中,有效培養中職學生優秀的工匠精神與職業素養,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技術型人才。
一、解析中職教育實踐中工匠精神的主要內涵與具體特征
從主體概念上來講,所謂工匠精神通常是指匠人在日常工作以及勞動過程中所展示出的各種優秀品質與高尚思想。其主要內涵主要體現為愛崗就業、敢于創新、精益求精、無私奉獻以及協作共進等方面。毋庸置疑的是,新時代中職學生需要具備和擁有的工匠精神主要內涵與具體特征也完全與上述五大方面所高度契合。具體來講,愛崗敬業無疑是工匠精神中的主體特征與最重要內涵,愛崗敬業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就是提倡每個人不僅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而且要真正意義上的承擔起崗位職責,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的工作。這一內涵也堪稱為其他四大內涵的先決條件與重要基礎;敢于創新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就是提倡每個人在未來工作中不能局限于當前擁有的技能、手法與實力,而是要不斷接受各種新鮮事物,敢于創新和挑戰全新的工作思想與工作方式,進而讓自身綜合能力得到質的提升;精益求精是指每一名中職學生應當在自身工作中保證質量與效率,并且追求完美結果,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無私奉獻通常是指中職學生在未來工作實踐過程中必須要能夠遵守道德規范,并且始終堅守工作崗位,能夠針對各種物質獎勵與回報進行自我克制,形成高尚人格;協作共進則是全面倡導中職學生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與他人的交流、合作與溝通。畢竟個人力量有限,團隊的力量則是無窮無盡的。中職學生必須要積極與他人協作,進而讓各項工作能夠更加高質量、高效率的全面運轉與深入。
二、新時代有效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
客觀而言,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之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之下仍舊存在諸多客觀差距。西方諸多優秀的企業對“工匠精神”能夠不斷完美傳承與持續發揚,并且擁有諸多精益求精、技術精湛的優質人才。而我國諸多企業在品牌、品質與知名度上的確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各種不足和欠缺,并且員工自身也較為缺乏優秀的工匠精神,過于片面化、急切化的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鑒于我國的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這對于學生在未來擇業與步入社會選擇工作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許多企業對于應聘者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學歷”。這無疑讓中職學生處于一個較為弱勢和尷尬的社會競爭位置,并且受到重視度與關注度較低。此外,中職院校在新時代教育教學大環境下自身往往也缺乏科學、優質、完善的教學體系,加之教學目標不足、師資力量有限,結果致使中職畢業生整體就業率較為低下。想要扭轉和改變上述困境與窘境,中職院校就必須要充分理解和明確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與教育價值,進而在日常教育教學各項活動中完美滲透和融入工匠精神。不僅能夠讓中職學生在工匠精神感召與指引下更加扎實的學習和掌握各種專業知識,而且能夠有效培養新時代中職學生優秀的價值觀念與良好的職業素養,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綜合型”專業人才,為“中國制造”打下穩定、堅實的基礎。
三、新時代中職院校職業教育創新化培養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與路徑
(一)中職院校應穩抓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細化工匠精神
新時代教育教學大環境下,中職學校想要真正意義上將工匠精神滲透與擴展到教育教學各個范疇之內,首先就應當穩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細化工匠精神。站在道德水準角度來分析,工匠精神需要中職教育教學工作者能夠自身擁有優質的教育精神、高尚的教學素養與道德情操,并且能夠在工匠精神培養與引導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與探索能力。因此,中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者們必須要對工匠精神進行科學、細化、綜合的分類,能夠針對每一個教育教學細節全面關注與重視,進而提升學生工匠精神。當前階段,將中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擺放在培養工匠精神教育實踐的首要位置,不僅是要培養中職教師自身教育教學的精雕細琢精神與綜合實踐能力,而且也要潛移默化的培養每個中職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精益求精、勇于鉆研、敢于創新的精神與品質。進而能夠讓優秀的工匠精神布滿與傳遍整個中職校園,深入落實與延展到日常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處細節之中。
(二)發揮中職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大力提倡校企合作
眾所周知,中職學??胺Q為新時期一個極佳的全面培養優秀技能型和綜合型人才的教育大平臺。鑒于此,新時期中職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創新培育與有效提升必須要“理論結合實踐”的完美實現。舉例說明,我國在近年來大力倡導校企合作,進而讓中職學生能夠擁有更加廣闊的實踐空間,展示自身優質的自主探索精神與自我學習能力。中職學校應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與辦學情況積極選擇一些優質企業進行“校企合作”。進而讓中職學生在正式畢業之前就能夠利用自身的課余時間、假期時間以及實習時間進入各個企業中進行鍛煉與實踐,并且積累更加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這種合作方式不僅會為中職學生自身提供更多優質的實踐機會與實踐空間,而且也會讓中職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激發對未來工作的向往和熱情,在企業與各個實訓工廠的工作與實踐過程中領悟工匠精神的真正精髓與深刻內涵,在未來正式步入工作崗位后能夠變得更加自信樂觀、精益求精。
(三)中職院校應當利用校園文化熏陶夯實工匠精神
客觀而言,工匠精神作為新時期校園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以及重要組成部分,某種程度上來講不僅是一種職業精神,同時也堪稱為對于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完美發揚與傳承。在當前階段中職院校全面貫徹與落實工匠精神創新培養實踐過程中,應當利用校園文化熏陶與感染來夯實工匠精神。中職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讓每個學生能夠充分認識、理解與肯定工匠精神,進而利用優秀的教育方式與指導手段全面提高中職學生自身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技能,確保學生們在畢業后步入工作崗位時能夠擁有專業態度與敬業精神,讓自身能夠形成“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崇高專業素質與專業精神。鑒于此,中職院校應當做好工匠精神的宣傳與推廣各項工作,可以利用學校電子屏、公告欄、宣傳欄、黑板報等為中職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校園工匠精神宣傳情境和氛圍,并且讓中職學生能夠在各種優秀模范、先進事跡中獲得領悟與升華,進而逐漸形成堅定的工匠精神理念。舉例說明,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境下,中職院校完全可以積極邀請社會上一些優秀的勞動模范來校開展關于工匠精神的專題講座與專業培訓,進而讓中職學生能夠在接受各種培訓過程中形成獨到的認知與見解,從“真人實例”中充分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實質與精髓所在。
(四)利用專業課程滲透工匠精神,增強學生技能水平
除了上述幾大創新培養策略與有效提升路徑之外,新時代想要讓工匠精神能夠完美融入到中職院校職業教育各個領域之中,就必須要充分利用專業課程來滲透工匠精神,進而增強職業學生自身的技能水平與實踐能力。當前階段,中職院校需要與時俱進的積極創設全方位、科學化的職業技能提升體系與機制,進而有效促使技能競賽的制度化與常態化深入進行。比如說,中職院??梢栽谌粘=逃虒W實踐過程中積極開展校內中職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相關活動,督促與鼓勵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職業技術專項比賽,完美實現“以賽促學、以學促用”的最佳教育效果。實事求是的講,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大幕開啟,中職院校的職業技能大賽也需要全面向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進行完美轉型與過渡。與此同時,各類技能大賽的具體賽制、比賽內容以及評價標準等也必須要彰顯時代特色,緊隨時代腳步。新時代教育教學創新化、深入化發展大環境下,職業技能大賽堪稱為中職院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延伸與創新形式。中職學生通過各類技能競賽的參與和比拼,能夠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化理解與增強,并且提升自我的職業精神、職業素養、職業水平,行之有效培養出優秀的工匠精神。與此同時,在優質的工匠精神完美融入自身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之后,每一名職業教育學生都能夠快速成長為高水平、高素質、高能力的優秀技能型、綜合型人才,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與自我管理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穩定的“地基”,并且充分展現出完美的新時代工匠精神。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教育教學大環境下,中職院校職業教育培養創新化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實踐之路“任重而道遠”。中職院校必須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不僅要加強中職學生思政教育,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優質實踐機會與空間,還需要注重榜樣示范作用以及以校園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進而讓中職學生自身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培養出自身良好的工匠精神,力爭讓中職院校教育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在工匠精神的感召與引導下,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金霞,王益鋒.新時代中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路徑與策略[J].職業,2020(33):55-56.
[2]寇立美,孫山.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路徑探析[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0,19(12):16-24.
[3]葉祖麗.中職院校技能大賽與工匠精神的融合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13):84-85.
[4]鄒筠.工匠精神融入具有“三基色”文化特質的思政課程的路徑研究[J].市場論壇,2021(05):86-89.
[5]屈萬洪.中職學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8,31(04):76-78.
[6]周宇虹.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對策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22(0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