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娟
摘 要: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推廣游戲化教學,能很好地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其學習熱情及興趣,進一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擴展,構建學生的健全型人格。基于教材內(nèi)容,革新傳統(tǒng)體育游戲,基于體育基本技能,融入趣味體育游戲,關注學生智力發(fā)展,引導創(chuàng)編體育游戲,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思路。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游戲化教學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而健康則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大的財富,無論從事何種活動,強健的體魄都是立事之本,作為教育工作者,更不能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掉以輕心。小學生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愛打愛鬧、玩心很重,對應這一特點,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推廣游戲化教學,能很好地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其學習熱情及興趣,進一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擴展,構建學生的健全型人格。體育教學游戲化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可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體育教師可以以游戲化教學作為課堂教學模式之一,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使學生在游戲中得到充分鍛煉,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基于教材內(nèi)容,革新傳統(tǒng)體育游戲
小學體育課的傳統(tǒng)教材中已設有不少以游戲為渠道的教學案例,這些案例給游戲化教學的開展以重要支撐。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體育課程標準》和教材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使之成為小學生喜歡的游戲化體育學習內(nèi)容。有些傳統(tǒng)游戲因多次反復使用于課堂教學,學生易感“審美疲勞”,從而失去積極參與課堂游戲的興致,最終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采取積極態(tài)度對待,大力創(chuàng)編安全性高、可行性強的小游戲,并嘗試將其運用于體育課堂教學之中,以形成與學生間的良好互動,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的熱忱,提升整體課程教學質(zhì)量。
例如,教師可以將傳統(tǒng)游戲“老鷹抓小雞”進行改編:“兩人為一單位,一人飾演母雞,另一人飾演老鷹,而‘小雞’一角則以其他任何無尖銳部分的安全物體替代,如足球、毽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老鷹’需在有限時間內(nèi)將‘小雞’捕獲,如成功捕獲‘小雞’為老鷹勝,反之則是‘母雞’勝出”。
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整體上隱性增加了學生的運動量,也使教學氛圍更為活躍,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也能初感“競技魅力”。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既在參與體育活動,也在進行著游戲。由于有了游戲的性質(zhì),因此學生感覺不到體育活動中的體力付出是勞累的,反而感覺是有興趣的,而在游戲的背后又是體育競技因素,因而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又能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師應主動參與到課堂游戲中,而不僅是活動的組織者和觀望者,只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學生群體,帶領學生真正愛上體育、愛上運動。
二、基于體育基本技能,融入趣味體育游戲
活潑好動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填鴨式”教育在教學領域可謂屢見不鮮,有些體育教師也無意識地以“填鴨式”教學的方式向?qū)W生傳遞知識,希望通過反復地講解和演示使學生吸收課堂內(nèi)容,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樣的教學方式恰與小學生“喜動厭靜”的心理需求產(chǎn)生互斥,從而出現(xiàn)學生難以融入教學、抵抗學習的現(xiàn)象,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游戲化教學則正好可以彌補傳統(tǒng)理論教學存在的不足與缺陷,既迎合了學生的本性和口味,又顯示了真正的“為學生服務”的教學模式,在增強課堂吸引力及趣味性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自主性,一舉多得。
以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項目“耐力跑”為例,只需小幅改動耐力跑的形式,就可取得不錯的課堂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將“繞桿接力”等其他跑步項目融入單純的耐力跑之中,并充分給予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是擅長的接力方式的自主權,如雙人靠背夾球跑、跳繩跑、運乒乓球跑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單項運動教學中設計多項活動項目,如在對“籃球運球”這一項目進行教學時,可以設置單人運球速度比拼、團隊合作運球、多人攻守運球等趣味活動,如此,學生興趣高漲,課堂參與度自然得到提高,也側(cè)面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總結及再運用的能力,從而達到鍛煉身體的最終目的。
將體育基本技能融入趣味體育游戲是一個重要思路,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既可以體會到體育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感受到體育游戲化后熱愛體育、參與體育的情感。好多學生都表示喜歡上這樣的體育課,實際上就是因為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在體育與游戲并存的過程中有所收獲。
三、關注學生智力發(fā)展,引導創(chuàng)編體育游戲
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在傳統(tǒng)體育游戲項目之外,自主創(chuàng)新及編排新式游戲,并將學生自創(chuàng)的體育項目運用到教學體系中。這種做法可以給學生帶來非凡的成就感,學生的配合度、參與度都會直觀反映到課堂教學效果之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短跑的基本動作要領時,可以以“頭腦風暴”為跳板,組織學生以“跑”為基礎,聯(lián)想、設計新的相關體育游戲。教師除了鼓勵學生提升“自編自演”的游戲創(chuàng)作能力,也可以對現(xiàn)有游戲進行再度編排。如,教師在“立定跳遠”的項目教學中,可以在地上放置代表不同數(shù)量的卡片,每張卡片上有特定的數(shù)值,由遠到近數(shù)值依次增大,又將數(shù)值比作“小偷”,讓學生以跳遠的方式比拼誰抓的“小偷”最多。再如,教學投擲項目時,學生如要長時間直接用重物進行投擲練習,難免厭煩疲倦、體力不支。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宜繼續(xù)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安排課程,可以采取“以輕代重”的方式,利用毽子、沙包等有一定重量又不會過重的物體代替原投擲物,引導學生練習單手擲球或擲高遠球。寬松有趣的學習氛圍更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帶來意想不到的課程反饋。
創(chuàng)編游戲,實際上就是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小學生本來就喜歡游戲,但是學生在生活中的游戲往往缺少體育的成分,如果將生活中進行的游戲與體育學習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將游戲滲透到體育學習中去,這樣的游戲內(nèi)容更貼近小學生的需要,從而可以更好地促進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恰到好處的課堂游戲可以為體育教學增光添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相關體育知識的同時,還有助于其團結互助精神的構建和腦力開發(fā)。實際上,體育游戲的運用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通過課堂效果來看,小學體育游戲還能夠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完成課堂任務,提升練習質(zhì)量。游戲化教學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應主動探索該教學模式在課堂中運用和開展的途徑,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安慶標.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J].體育時空,2017(9).
[2]陳必武.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例談[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6).
[3]于文濤,徐志燕,徐恒為.探究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游戲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
? ? ? ? ? ? ■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