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保
煽情,是指在文章中巧用藝術手法,營造某種情感以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情感真摯、飽滿的文章能吸引讀者眼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怎樣“煽情”呢?
1.用感人的素材“煽情”
感人的素材是寫出感人文章的前提,這種素材往往來自于真實生活的獨特見聞、經歷和體驗。違背生活實際胡編亂造或照搬照抄他人,寫出來的文章是很難打動讀者的。請看佳作片段——
我每次拎著飯盒掩鼻而過時,總能看到一個老頭正專注地用鏟子或手在垃圾箱中翻著什么。久而久之,我便熟悉了這個白胡子的可憐老人。
他佝僂著身子吃力地背著臟兮兮的尼龍袋從我面前走過,忽然停下來,在那幅紅布面前站定,瞇著眼仔細地瞧著那組照片,很久才從一張移向另一張。我不禁啞然失笑,一旁的小偉拽拽我:“小心點,別不留神讓他把捐贈的衣服當垃圾撿跑了!”我笑笑,低頭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舊的衣服。突然感覺眼前有什么東西在晃動,我吃驚地抬起頭,老人不知何時已來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樹皮的手顫抖著遞過來幾張皺巴巴的10元錢。我驚訝得不知怎么辦才好,回過神時,他已把錢放到了桌上,擺擺手,像完成了一個偉大使命似的微昂著頭離開了……(《愛,從來不卑微》)
材料本身很感人,一個被人看不起的拾荒老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慷慨獻出愛心,這種樸實的愛給我們帶來的是心靈的震撼,是溫馨和美好。可以說,材料好,即便沒有精巧的構思和華麗的語言,也能達到煽動讀者情緒的目的。
2.用典型環境“煽情”
有些故事看上去很平常,容易被忽略,但把它放置在特定生活環境中就很有意義,足以引起讀者共鳴與深思,甚至打動讀者。請看佳作選段:
突然人群騷動起來——車來了。我隨著人群一擁而上,又瞟了那母子一眼,只見他們也被擠著,那婦人用力微張雙臂,艱難地護著懷中嬰兒……
車啟動了,我仍留在車站,無力地靠在樹上,又看見了那位婦女。她的頭發有些凌亂,衣衫也起皺了,嬰兒卻還熟睡著。婦女急切地看看手表,又眺望著遠方,看得出她有些焦躁。
天空中忽然劃過一道亮光,緊接著便是轟轟的雷聲,豆大的雨滴“吧嗒、吧嗒”地從天空掉了下來。我無奈地看著大雨,猛然想起那婦女,只見她手足無措地用嬌小的身子緊緊護住嬰兒。雨越來越大,車站上的人又多了起來。這時車來了,我不顧一切地擠著,終于上了車。車裝著滿滿一車人,又緩緩開動了。我從窗口向外看去,車站上只剩下一個婦女,穿著件單薄的襯衫,手中像抱著什么寶貝,上面罩著一件花開衫。(《母愛》)
母親抱孩子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但放到典型環境里就有了感人的力量:擁擠的車站,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搭車,她也很焦躁,想上車,但又怕懷里睡著的孩子被擠著,只得用力微張雙臂,艱難地護著;下雨了,怕雨淋著孩子,她將開衫蓋在孩子身上,自己則衣著單薄地站在雨里等車。此情此景,多么感人!
3.用動人細節“煽情”
動人細節往往會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表現出來,抓住人物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多方面精雕細刻,極盡描摹,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煽動讀者的情緒。如佳作《至愛》中,有一段文字,描寫了父親在車站送“我”的情景:
“嗚,嗚”,火車在催促我們盡快上車。父親緩緩地彎下腰,用他那黝黑而健碩的手,輕輕撫摸我的臉。他的手散發出無限的愛、無限的暖,暖透我的心。父親緊緊地握著我的手,慈愛地對我說:“堅兒,你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知道嗎,將來我們一家人一定能團聚的,不用難過,堅兒,爸爸……”
父親說到這兒,黯然地停下來。我感到有點疑惑,默默地看著父親。父親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種無言的溫情,他囁嚅了半天,說:“堅兒,爸爸愛你!”一邊說,一邊低下頭去。他的眼睛一眨,像是要哭了,但竭力忍著,不讓淚水流出來。這時,我那決堤般的淚猛然沖出,我伏在父親的懷里放聲大哭。淚水仿佛奔騰的江河,把內心的苦楚痛痛快快地沖了出來。我緊抱著父親,不愿離去。父親也沒有制止,只是拿著手帕,在我的臉上不停地擦著。最后,姨母將我拖上火車,我依依不舍,隨著火車離去……
這段話不僅寫了臨別時父親的動作、語言、神情,也寫出了“我”的難舍難分,突出了父子情深。
4.用厚實鋪墊“煽情”
有些學生在文章中寫自己被某人某事感動得淚流滿面,可讀者讀后卻流不下淚,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必要的鋪墊。鋪墊,就是對次要內容進行鋪陳交代,為突出主要內容蓄力和醞釀氣氛。
如考場佳作《心靈的地震》中的鋪墊就很厚實:
班主任桌上有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劉老師,你小心一點”,這張“警告”字條在老師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年段段長“皺著眉頭”收起字條,校長“大為震驚”,班主任“血往頭上涌”。 班主任仔細辨認,認出是小強寫的,便把小強叫到辦公室。小強“瑟瑟縮縮”,“臉漲得通紅”,班主任強壓心頭怒火質問——
“你為什么要寫這張字條?”“昨天您和我談話,我聽到您嗓子沙啞,又不斷咳嗽,天氣預報說這幾天會有冷空氣入侵,我想提醒您注意身體,不要感冒了……”小強囁嚅著,眼神驚恐不安。
整個辦公室的人都愣住了,班主任的眼睛也變得紅紅的,自己一直把目光投向那些成績好、表現好的學生,精力和心血都花在那些調皮的、成績差的學生身上,而小強一直被自己忽視了。這個失去雙親的孩子,自己只不過隨便和他交談了幾句,他竟銘記在心里。
劉老師的眼睛濕潤了,一滴淚水悄悄滴落在那小小的張紙上……
作者先制造懸念,接著寫了年段段長、校長和其他老師的反應,營造了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層層鋪墊,繃緊了情感之弦;做足文章后,亮出謎底——原來這張紙條不是威脅,而是關愛。至此,情感如瀑布一般,一瀉千里,怎能不打動人心?
5.用深情語言“煽情”
想撥動讀者的情弦,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材料、主題、細節、手法等固然重要,但倘若語言蒼白,仍然會影響情感表達。每個人性格、文化素養不同,語言風格也有差異:有的樸實鮮活,充滿生活氣息;有的幽默風趣,生動活潑;有的善用詩詞名言,富有文采。但無論你是哪種語言風格,都要蘊含情感,為文章表情達意服務。如:
母親一天天蒼老了,母親的背也一天天駝了,總是讓我滿眼熱淚地凝望。母親的駝背啊,是搖籃,撫育我們成長;是拱橋,引導我們走出山溝;是蓬船,渡我們到達彼岸;是勁弓,把我們射向遠方。母親的駝背,是母性的圖騰,不朽的豐碑!(《母愛》)
文末在前文敘事的基礎上,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抒發了濃烈的情感,十分感人。
再看《娘,讓我也抱您一回》中的片段:
在您臨走的頭一天中午,您的子孫們圍在您身旁,與您回憶往事。您把6個兒女的生日屬相,一字不錯地說了一遍,您顯得格外興奮,說到高興處,咯咯地笑了起來。我滿以為您從此會好起來,殊不知,那就是人們所說的“回光返照”。早知是這樣,我會多和您說會兒話。娘,我現在只能抱著您的骨灰,再也聽不到您那親切的聲音了。
靈車呀,請再慢點兒走。娘,我已把雙腿伸平了,您舒舒服服地躺在我的懷里吧,兒子終于抱了您一回,過了此刻,我何時才能再與您廝守?
文段第二人稱回憶往事,表達內心的悲傷和萬般不舍,樸實的文字因為飽含深情有了動人心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