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全
摘要:目前,預制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建筑行業的使用率不斷提高,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推廣效果,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應用價值。裝配式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保證質量,但也需要有效地控制成本,實現理想的經濟效益,如果成本太高將對預制建筑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所以預制建筑的發展慢下來。建筑信息技術在EPC模式下的應用,在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中具有很強的優勢。這種模式屬于未來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的發展方向。本文對EPC模式下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研究進行了總結,以期為提高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的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EPC模式;精細化;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
一、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造價較高,這是制約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關鍵問題。據了解,土建工程中裝配式建筑造價為2365.84元/平方米,而現澆混凝土建筑造價僅為4625.41元/平方米。與傳統的現澆混凝土建筑相比,預制裝配式建筑的造價構成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現澆混凝土建筑的成本構成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前者包括人工成本、機械成本、材料成本、計量成本等,后者主要包括辦公成本和管理人員工資。而裝配式建筑的造價不僅包括上述內容,還包括構件的生產、運輸和安裝費用。
二EPC模式的特點和優勢
1、EPC模式的特征
EPC模式指的是設計、采購和施工項目的總體總承包,主要是按照合同的內容來控制建設項目的整個過程,EPC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選擇一個固定的合同形式,業主和承包商簽署了一份合同,同意該項目成本。在本協議中,為了有效地防范工程造價風險,業主可以選擇聯系EPC合同,將成本變更和存在的風險轉移給承包商。一般情況下,發包人不會直接干預承包商的工作,但在參與合同時,發包人的參與度較高,通過預審承包商的資質來實現對承包工程的風險控制。采用EPC模式,承包商可以證明項目施工的可靠性,完成項目的驗收和付款。
2. EPC模式的優勢
在工程承包中使用EPC模式,可以使承包商實施具體的設計方案和預發方案,實現對項目的管理和控制。在此期間,EPC模式可以有效的指導建設項目的各個環節,在項目管理期間進行檢查,可以更好的幫助承包商提高施工成本。EPC模式可以調整項目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促進項目的改進,提高項目的效率。EPC模式下,建設項目責任人明確,責任制完善,掌握整個項目的具體流程,明確項目的施工成本。
三、建設項目工程造價面臨的風險
1、風險特點
工程活動中往往存在著許多風險。首先,工程項目具有一次性的特點,從項目決策、設計到完成、運行的各個階段都存在著不確定因素,人們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的識別和控制能力有限。受自然、社會、施工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工程項目的風險往往是不可預測的。
其次,項目工期長,涉及范圍廣,容易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此,工程風險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的特點。人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改變風險發生的條件,以降低風險發生和損失的概率,但很難對其進行完善和消除。
建設項目風險具有六個特征:(1)不確定性。風險的發生和后果往往以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的形式出現,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期存在差異。(2)相對論。人們識別和承擔風險的能力不同,不同工程項目的投入也不同。因此,同樣的工程風險也會是突發性的,但在內外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規律,其規模和性質都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3)差異性。項目建設的每個階段都存在不同的風險,風險本身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在風險因素復雜、變異性較大的大型項目中。(4)多樣性。周期長、規模大、范圍廣的建設項目風險類型和數量相對較多,風險因素之間關系復雜。(5)可測試性。雖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人們可以把握規律,判斷其發生的概率,預測可能發生的后果,觀察和估計風險。運用現代計量方法和技術對風險進行動態控制,提出控制、規避風險的策略。
2、風險類型
風險按其來源可分為五種類型:(1)社會風險和政治風險。它指的是政治事件和原因引起的風險,如政策變化、重新安置和國際關系。(2)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是指山體滑坡、地震、暴雨等自然力量造成的重大影響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通過識別自然環境風險因素,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風險對項目的影響。(3)經濟風險。它是指工程項目在經濟領域所面臨的風險,包括信貸、財稅政策和資金來源的變化。有些風險是社會性的,會影響到各個行業。一些風險局限于建筑業,如國家資本投資和人工成本的變化;有些風險與項目承包活動有關,如業主履行合同的能力,這往往只影響特定的企業。(4)技術風險。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現設計缺陷、工藝不規范、工藝不合理等問題,屬于技術風險。(5)管理組織風險。由于管理失誤和缺乏項目管理經驗,對問題的嚴重性和建設規模缺乏認識,導致風險事件的發生。具體情況是承包商對項目控制不力,管理人員缺乏專業能力,決策失誤等,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也會影響項目管理效果。
四、裝配式建筑EPC成本管理體系問題分析
1、裝配式建筑EPC采購階段成本問題分析
采購階段的成本在整個項目的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對成本的影響很大,因為采購階段包括材料設備的采購成本、運輸成本以及在施工現場的存放成本。但是,采購階段的成本控制并不是要在降低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而是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選擇最好的供應商,確定產品配送批次和產品施工現場儲存,有效降低成本。采購階段的成本分析如下:
(1)預制構件建筑處于發展階段,供應商預制構件的生產能力參差不齊。選擇優質供應商是比較關鍵的一步,也是直接影響成本的關鍵因素。避免因供應商生產的零部件質量不合格而返工,導致工程驗收質量不合格,從而影響施工過程成本。(2)材料成本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大。材料價格、供需關系、突發事件等都是材料成本的因素,其中供需關系是影響材料采購單價的重要原因。例如,材料在冬季種植期的單價要比其他時間便宜。材料的單價直接影響到預制件的成本,進而影響到預制件采購階段的成本。(3)預制件在運輸階段的成本受部件數量和運輸環境的影響,導致成本不同。預制件和設備運輸的成本差異也會影響到采購階段的成本。零部件的運輸順序和數量應與施工工藝順序相協調,運輸應按順序進行,以免造成零部件現場存放和存放的不必要成本,并避免工人空轉和機械設備空轉等問題。
2、裝配式建筑EPC施工階段成本問題分析
施工階段是將預制構件吊裝進建筑物的過程,包括安裝過程中的人工費、預制構件的垂直運輸費用、安裝機械的攤銷費用、節點區域的連接部分、嵌入式組件的材料成本和管理成本。對成本構成的分析表明,影響成本的因素如下。
(1)預制件體積大,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壞。預制件運輸到施工現場后,存放和放置會導致構件損壞,影響施工;在裝配式建筑吊裝過程中,預制件和材料的運輸和吊裝都可以通過起重機進行,所以合理的機械選擇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一個因素。(2)安裝效率高、專業性強的工人是施工現場最需要的人才,也是影響施工階段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預制件建筑的現場施工過程中,由于預制件體積大,為了避免預制件在施工現場過度存放,現場工人的安裝速度高于或等于零件的運輸速度,從而降低施工現場零部件的儲存和保護成本。預制件建筑的預制件是拼裝的,所以構件之間的節點連接非常重要,也是保證預制件建筑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安裝效率高、專業性強、工人素質好也是影響成本的因素之一。(3)合理有序的施工組織設計也是影響裝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的一個因素。良好的施工組織設計是合理搭接施工階段,合理使用現場的人力物力機械,既不閑著工作面,也不閑著工人、機器,按照這個標準來管理,就會有效地節省時間,降低成本。
五、EPC模式下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主要影響因素的改進
1、產教融合組建專業化施工隊伍
我國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目的是實現建筑的工業化和裝配式構件的商品化,從而解決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嚴重的現狀,提高勞動效率。我國現階段施工一線工人流動性大,文化水平不高,而且長期以來我國施工現場基本上都采用現澆構件,工人對現澆構件的施工技術比較熟悉,而對預制構件的工藝一無所知,在推廣預制構件施工時必然會造成工人的工作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增加。組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裝配式建筑施工隊伍,定期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打造一支熟悉技術、模塊化施工、穩定的專業隊伍,是降低裝配式建筑造價的重要途徑。為此,施工企業應積極探索與專業院校的合作,將崗位需求及時反饋給高職院校,高職院校應始終關注行業發展和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根據行業發展和崗位要求融入最新的施工技術和技術知識內容,調整課程體系,為行業和企業培養有用人才。
2、推廣裝配式構件標準化設計與生產
我國裝配式施工成本過高,成本管理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設計生產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滿足設計生產的個性化需求不能減少模板攤銷費用,如生產的個性化需求不能規模化生產,在裝配式施工成本過高的情況下,制造商的利潤不高,不是雙贏的局面。我們應該借鑒新加坡、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經驗,盡快建立裝配式建筑設計和生產的統一標準。鼓勵有設計、采購能力的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向有設計、生產能力的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轉型,即直接對接業主需求,將預制構件從設計、生產、施工、整合資源,形成一條龍產業鏈上下游,減少造成參與者過多缺乏溝通、協調,影響成本管理的因素出現。
3、研發智能化生產與安裝機械推廣
裝配式建筑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我國勞動力逐年下降,老齡化嚴重的現狀,提高勞動效率,人工智能取代人工也是提高勞動效率的一種方式。研發智能裝配部件生產機械,當裝配部件可以規模化、工廠化生產時,智能生產機械將顯著降低裝配部件的人工成本。由于預制構件平均重量較大,施工現場安裝需要各種大型機械配合完成,不協調的工作面限制會造成工期延誤和成本增加,智能化機械安裝的發展,減少了施工現場重型機械的數量和品種,降低了安裝預制件的施工成本。
4. 提高管理人員現場綜合管理能力
由于預制件施工實施的時間較短,施工管理人員也不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管理能力不足,效率低,間接成本增加,成本管理難度越大,特別是預制構件構件之間工件與工作面工件的施工時間間隔或搭接接頭的施工時間要加以考慮,施工組織計劃應做好,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否則會造成工期延誤,導致間接成本的增加。定期對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新工藝、新技術的培訓,并定期進行經驗交流,在施工期間及時總結經驗,利用信息化技術對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進行溝通,平臺交流與經驗分享,拓展管理人才獲取管理能力的途徑。
結論
EPC模式雖然具有資源整合和通信整合的優勢,可以有效降低裝配式建筑的成本,但EPC模式并不能顯著降低裝配式建筑的成本。為尋找裝配式建筑成本顯著降低的途徑,需要確定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的主要因素。EPC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工程承包模式和一種新的項目組織實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發揮了承包商的集約化效用,有利于獲得更大的項目效益,但同時需要承擔更廣泛的風險。因此,實施EPC總承包模式的關鍵是對項目的全過程成本進行控制,從而實現成本的及時、準確、動態控制。
參考文獻
[1]高潔.EPC模式下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研究[J].居舍,2020(4):140.
[2]鄒迎輝.EPC模式下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研究[J].建筑經濟,2020,41(11):47-51.
[3]彭曉玲,郭力馳.精細化管理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20(5):117,173.
[4]王先娥.EPC模式下工程總承包企業的造價和成本管控[J].中國集體經濟,2021(27):56-58.
[5]周婉.EPC模式下建設項目工程造價風險防范策略探析[J].居業,2021(9):104-105.
[6]張旻.EPC模式下業主方的造價控制對策[J].江西建材,2021(8):160-161.
[7]汪凱,禚新倫,楊茜.EPC模式下項目成本管理流程研究[J].建筑經濟,2021,42(10):37-40.
[8]胥明.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住宅建筑成本控制技術[J].四川建材,2019,45(07):251-252.
[9]辜蜀嘉.基于產業組織模式工業化的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J].四川水泥,2018(11):303.
[10]趙常鑫.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住宅建筑成本控制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9(3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