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沛 梁楚婷 范春杰
摘 要:在中國經濟穩步提升的背景下,為了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斷搶占和擴大市場份額,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便采取賒銷結算的手段進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其對價便以應收賬款的形式來反映,但應收賬款時常由于各種原因難以收回,保理業務便應運而生了。目前我國應收賬款保理業務隨著相關法規的不斷完善,逐步走向規范化、信息化、多元化。
本文以人民法院的相關判例為研究對象,在介紹應收賬款和保理業務的相關理論基礎上,查閱和總結國內外相關文獻,分析保理業務發展現狀,進而從應收賬款債權人基礎債權存在瑕疵而損害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債權人與債務人虛構應收賬款不得對抗保理人、未來應收賬款作為轉讓客體的問題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發現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在實際過程中存在真實有效的應收賬款證明會影響對應產生的保理合同的成立;債務人是否知曉保理合同訂立;保理商是否對應收賬款權屬完整性和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進行審查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優化保理業務結構、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合理管控、完善保理保理業務內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和制度建設等建議。這有助于應收賬款保理行業提高風險防范水平以及提高綜合競爭力,為保理業務的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應收賬款;保理;法律風險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國內信用證的使用率已經大大下降了,不管是國際貿易還是國內貿易,賒銷成為了最主要的結算方式。但是賒銷也會給企業帶來有可能壞賬的應收賬款,正因為這樣催生了保理業務。最開始保理業務在國外發展勢頭比國內好,但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內保理業務也在經過不斷完善和發展,也得到改進和創新,為了適應我國保理行業的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合同編中增加了保理合同一章,保理業務的法律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
(二)國內外文獻綜述
在國內研究方面,蘇芳(2015)在研究中指出,隨著賒銷貿易的增加,保理業務既是一種新型融資工具,也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金融工具,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提供幫助。但是我國保理業務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亟待改進,才能更好的發揮保理的作用。[1]石夢(2015)分析了應收賬款保理作為一種新的綜合性融資方式出現,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但是仍然存在對保理缺乏正確認識,企業面臨信任危機等弊端,并對此提出建設性意見。[2]楊婷婷(2020)對保理業務能夠有效盤活企業存量的應收賬款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作用也予以了肯定,她指出我國保理行業面臨的各類問題制約著該行業的發展,分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分析保理行業存在的問題,并對中國保理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議。[3]
在國外研究方面,Chunying Tian(2020)指出在中下游企業面臨應收賬款管理、資金占用、買方信用風險等問題時,大都選擇保理融資來同時解決這些問題。供應商在追索權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之間的選擇取決于他的風險態度。[4] Jung Min Park(2020)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大環境下,全球金融市場大幅下跌,高杠桿企業急需融資。健全的債務管理和債務透明度對于確保債務可持續性至關重要。企業愿意將應收賬款出售給融資公司和銀行即通過應收賬款保理來克服疫情下不穩定的財務狀況。[5]
綜上所述,在國內外研究中都肯定了應收賬款保理對中小型企業融資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指出了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也將對應收賬款保理的積極作用予以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案例分析對其存在的問題給予參考性建議。
二、相關理論
(一)應收賬款定義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賒銷經營活動而應該向客戶/買方收取的款項,屬于企業應該在一年內收回的短期債權。
(二)保理業務定義
保理業務是以債權人轉讓其應收賬款為前提,集應收賬款催收、管理、擔保及融資于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三)保理業務當事人的組成及定義
保理業務一般有三方當事人參與:保理商、債權人、債務人。
保理商(受讓人):是指基于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基礎法律關系,受讓債權人的應收賬款,并向債務人收取的人。
債權人(轉讓人):是指將基于基礎法律關系所享有的對債務人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的人。
債務人:是指基于基礎法律關系,向債權人負有應付賬款給付義務的人。
(四)基礎債權
保理法律關系中的基礎債權是指,賣方對買方所享有的基于雙方之間簽訂的有關銷售貨物、提供服務的交易合同而享有的基礎債權。
(五)在普遍的保理業務中合格應收款應具備的條件[7]
①應收賬款應具備客觀真實、合法有效的基礎交易關系;
②應收賬款應充分具備權屬清晰且并依法可轉讓的特點;
③應收賬款不存在在其他銀行或商業保理公司等第三方辦理出質或轉讓的情形,但獲得質權人書面同意解押并放棄抵質押權利和獲得受讓人書面同意轉讓應收賬款權屬的除外;
④未來應收賬款(指合同項下賣方義務未履行完畢的預期應收賬款)在商業銀行保理業務中不可轉讓,但商業保理業務中針對不同保理商承受風險的能力不同視自身情況而定;
⑤應收賬款債權轉讓人(賣方)與應收賬款債權轉讓人(買方)之間不存在商業糾紛;
⑥應收賬款的買方對付款義務不存在除了尚未到期以外的任何抗辯。
三、保理業務發展現狀
(一)商業保理與銀行保理并存
保理業務初步發展階段,銀行保理占據絕對優勢,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保理主體也逐步多元化。即使我國商業保理行業起步較晚,但是由于其靈活多變的業務模式以及高效全面的服務模式,已然成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困難的高效途徑,在我國的金融行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市場需求日益增長,行業轉型升級
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和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賒銷商品也逐步增多,企業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總額也不斷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凈額為16.8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5.3%。在如此龐大且不斷增加的應收賬款下,保理業務的市場需求也會隨之不斷增長。經濟的轉型帶動了行業的轉型,保理行業也逐步向信息化,科技化發展。我國保理行業日益重視金融科技在業務中的作用,其將為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
(三)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發展機遇看,當前我國保理行業無論是在政策環境還是法律環境上,都處于不斷完善的發展階段。同時隨著行業結構的不斷完善,保理業務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推中小型企業發展,助力實體經濟不斷發展做出有利貢獻。從未來發展存在的挑戰來看,行業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也存在了行業監管,債權歸屬等風險和問題。
四、保理業務存在的問題及案例分析
(一)應收賬款債權人基礎債權的瑕疵而損害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以《中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支行合同糾紛案》為例。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第三章第五十四條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有關規定,建行二支行可以據此行使撤銷權并要求中廈公司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一審法院釋明,建行二支行明確表示不行使撤銷權,該行為屬于建行二支行自由處分民事權利的行為,一、二審法院認定案涉保理合同仍屬合法有效,并無不當。在案涉保理合同合法有效的前提下,中廈公司依約應承擔相應付款義務。案件中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建行二支行悉知中廈公司與麟旺公司之間存在虛偽意思表示,中廈公司主張的基礎債權瑕疵不得對抗作為善意第三人的建行二支行,二審法院判決中廈公司應當以其承諾行為向建行二支行承擔清償責任并無不當。
可知,在基礎債權存在瑕疵的情形,保理商自身是否存在過錯及其過錯大小影響到保理商是否要就基礎債權的瑕疵承擔責任。
(二)債權人和債務人虛構應收賬款不得對抗保理人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冠中國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中,同樣以“冠中商業保理公司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受讓運通設備公司對中國聯通河北分公司享有的案涉債權通知了中國聯通河北分公司并取得了中國聯通河北分公司的同意?!睘橛?,認定案涉債權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由此可知,對于違反債權讓與限制性規定的債權讓與,雖然地方性裁判指引有認可保理商善意取得應收賬款的趨勢,但是人民法院在實際處理過程中,有可能傾向于依據“債務人是否知曉并同意”來認定債權轉讓的效力。
如果轉讓人未通知債務人或者保理商就通知行為未盡審慎義務的,則應收賬款轉讓行為對債務人不產生效力,債務人可向受讓人提出抗辯;反之,則對其產生應收賬款轉讓的效力,其應向受讓人履行付款義務。
(三)未來應收賬款作為債權的可轉讓性應具備足夠合理可期待性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在卡得萬利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與福建省佳興農業有限公司、陳小峰商業保理合同糾紛一案中認為:“認定本案中雙方當事人之間是否構成商業保理法律關系,應先審查本案所涉債權是否具備可轉讓性。將來債權是否具備可轉讓性尚需視具體情況予以分析。特定將來債權是否具備期待利益,其轉讓行為是否受法律保護,應以該特定將來債權是否具有足夠合理可期待性為判斷依據。盡管審理法院認可未來應收賬款作為將來債權的可轉讓性,但是同時認為未來應收賬款應具備“足夠合理可期待性”,否則不構成商業保理法律關系。
保理商可以基于未來應收賬款開展保理業務,但是保理商應當注意審查應收賬款是否具有合理可期待性由此提示保理商在開展業務時應該對應收債權的真實性以及合理性進行嚴格審查。
五、保理業務存在問題從解決途徑和措施
針對本文所提出的問題,建議如下:
一是優化保理業務結構。積極調整保理業務的服務對象,使其更多的惠及中小企業。其次是對服務對象所處的行業發展前景進行分析,從而更好的規避保理業務過程中的潛在風險。最后是加強保理行業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分擔保理業務的風險。
二是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合理管控。應收賬款的風險主要表現為應收賬款權屬完整性和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針對這兩方面問題,保理商應該對債權人和債務人的資信進行考量,同時供貨商在使用賒銷手段進行產品銷售時,也要充分考慮買方的資信問題。
三是健全保理保理業務內部控制和管理制度。通過不斷優化和完善保理業務流程,使之標準化,以提高保理業務的效率和降低業務操作風險。對保理業務制度執行也應該進行監督,可以通過激勵和培訓等手段逐步提高員工的職業水平和職業修養,從而達到管控的目的。
四是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和制度建設。近年來,由于企業資信差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層出不窮。大中型企業內部信用管理機制的欠缺導致了很多保理商對這類企業的保理業務望而卻步或后期的保理業務舉步維艱,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制度,是保證保理行業順利發展的關鍵。
六、結論
保理業務代替了信用證的使用,作為一種綜合性較強的金融工具,因此保理業務便成了企業之間賒銷結算的主要一環,其在經濟活動中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經營活力,加快企業的成長,有效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保理能在實踐發展過程中完善操作流程、分析保理業務中合規的應收賬款,確保其合法性及有效性。
目前我國保理仍處于發展水平,立法也在逐漸完善,不斷解決保理業務中的一些“疑難雜癥”。但對于爭議比較多的合規應收賬款及未來保理的規定并不明確,可以建立更完善的保理業務操作制度、流程,讓保理業務的應用范圍體系更加完整適用。
參考文獻:
[1]蘇芳.我國保理業務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2015
[2]石夢.應收賬款保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經濟與管理科學.2015
[3]楊婷婷.保理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探究[J].2020
[4]張樂.LH保理公司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的風險防范問題及對策[J].2019
[5]李艷芬.保理業務的分類及會計處理初探[J].2005
[6]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R].2021
[7]倪小娟《保理業務中的“合格應收賬款”法律問題分析》[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