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姑麗·吐爾孫 許占利 努爾麥麥提·吐爾孫 吐爾遜·肉孜
摘 要:高校學生社團組織是第二課堂的重要陣地,始終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作為學校各民族學生獲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相關知識和活動的平臺,承擔著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責任。本文通過簡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社團的功能作用,社團現狀,原因分析和相應舉措等方面論述少數民族學生社團對于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的作用,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出強化社團培養的方法,進一步提升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社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加充分的發揮少數民族學生社團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社團;社團骨干培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當今世界錯綜復雜的關系和各種問題的出現,使民族團結進步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將來建設祖國邊疆的重要力量,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少數民族學生社團對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性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影響因素很多,國家的指導性政策文件、學校的育人模式、老師的教育引導、學生的自我教育以及學生社團的傳幫紐帶作用等都是能夠影響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環節。隨著學生第二課堂的多樣化,社團生活的豐富多樣性越來越收到學生們的歡迎,因此學生社團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作用越來越大。
學生社團是由一些志同道合的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自愿聚焦在一起,日漸完善而形成的,作為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呈現出氣勢恢宏的景象。這個集體里,一是在開展各類活動的過程中,大家通過共商、共建、共管的各種方式,能夠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組織能力以及決策和領導能力等等,為了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二是通過結合專業知識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來提高實操能力,鞏固學所知識,提升團隊協調能力,強化了集體凝聚力,提高了社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作為社團成員的少數民族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都在跟其他學生一起,與同學們相處的時間較長、接觸的同學也較多,與同學的關系也比較密切,在學生之間有較強的說服力,能夠掌握學生最真實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橋梁,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學生社團為各民族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提供了廣闊平臺。學生社團是老師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相關活動的重要組織機構,往往承擔著活動的計劃、實施和收尾工作,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活動在學生教育引導方面的效果,并及時反饋給老師,在老師和學生之間起著紐帶作用。在“服務同學,提升自我”的工作宗旨下,自覺增強服務意識,主動與各民族學生和睦相處,調和學生之間的各種小矛盾,為同學提供服務,建立良好的各民族關系,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
二、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社團功能現狀
如今,高校學生社團呈現不斷地增多趨勢,社團作為聚焦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生群體的團體,在學生中號召力和知名度不斷的增強,并在學校和學生之間扮演者越來越重要角色。如果將學生社團和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相結合,就會大大提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傳播力,有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以線上問卷調查的形式面向沈陽部分高校開展了相關調查,每所高校幾乎都有100余個各類學生社團組織,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參加的社團較少,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社團寥寥無幾,截止目前,在沈陽XX大學有三個社團是參加的少數民族學生較多或者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社團,分別是民族文化交流社、愛心支教團隊和大學生民族團結促進會,在學生數量占比均達到50%,個別社團甚至高達70%。
考慮到實際因素,我們就選少數民族學生人數相對較多的沈陽建筑大學少數民族學生社團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的作用為本次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了半年的追蹤調查。面向社團成員發放了300份次的問卷調查,并通過采訪等形式豐富了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維吾爾族、藏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土家族、蒙古族、漢族等各民族學生,覆蓋到了各學院各專業的每個年級,其中還包括畢業前在社團的部分校友,對于少數民族學生社團在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的作用做了基本的摸底排查和了解。
在對沈陽建筑大學的三個少數民族學生社團的民族成分構成的調查中,我們得知,大學生民族團結促進會成員中,民族成分最多,包括維吾爾族、藏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土家族、蒙古族、漢族等八個民族組成,其中維吾爾族和漢族人數較多,分別占總人數的45%和30%。在民族文化交流社中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占比80%。大學生民族團結促進會是協助老師開展民族團結專題報告、講座、座談會、素質拓展等各類活動。
三、發揮少數民族學生社團作用,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舉措
(一)完善選拔考核機制,重視社團建設
學生骨干作為老師的左膀右臂,在學生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他們的舉止言行對其他少數民族學生起著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所以,社團成員的選拔要全面考慮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僅是要看學習成績,更要看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為人處世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結合學生意見,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客觀地選出能夠得到學生認可、政治可靠、工作能力突出,品行端正、樂于助人的優秀學生,而且盡量兼顧到更多的各民族學生加入,避免出現社團變成單一民族的社團,只有這樣,有助于社團的說服力,社團也能長盛不衰。
因此,對社團成員在平時表現的考評考核,在選拔和監督社團成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社團成員的選拔考核機制,對社團成員做好年初選拔、過程監督、年中點評、年終總結等方式,做到對學生的客觀公正的評價,幫助社團成員較全面的認識自己,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做到查漏補缺,規劃好今后的努力方向。完善的考核機制,可以幫助老師進一步了解社團成員的能力,社團本身的發展狀態以及下一步培訓計劃的制定,也能發揮學生對社團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強化指導教師隊伍,重視社團骨干培養,拓展社團發展渠道
大學生民族團結促進會相比于其他兩個社團,知名度高,影響力大,也深受各民族學生的歡迎,也得到了領導和老師們的高度評價,通過實際行動給全校師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學生民族團結促進會始終以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及促進民族團結為己任,寓教于樂,以身作則,在學校以及沈陽市內兄弟院校中,打造了屬于自己的特色,加速了學校各民族學生以及兄弟院校的同學們之間的廣泛交往,間接的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學生骨干是社團的管理者和組織者,社團成員的綜合素質如何直接決定著社團的長期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要提升社團成員的能力需要有人指導,要想社團好,就要選出志存高遠、敢于創新、責任意識強的老師作為社團的指導教師。因此,學校要在選聘社團指導教師是要嚴格把握,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社團的指導教師,不僅要有基本的專業水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黨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針,了解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重要性,要有政治意識,團結意識,對社團的每一項工作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指導社團開展工作。
少數民族學生骨干作為學校培養學生干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少數民族學生社團成員培養工作納入到全校學生干部的培養管理體系之中。充分利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和“少數民族骨干培養工程”等平臺資源,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社團骨干的培訓工作,著力提升社團成員的組織領導能力和綜合素質。對于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平時團結身邊同學,有大局意識,通過平時表現詮釋民族團結進步的學生選拔到社團的主要崗位上來,尤其是那些平時就在學生心目中有一定的影響力的、退伍復學的學生著重培養,給予重任。
根據相關調查,有65%的同學在感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方面的知識點,主要是以輔導員老師和少數民族學生社團成員傳授為主,想要社團發揮作用,那就建立健全社團指導教師隊伍。高校老師擔任社團指導教師都是雙向自愿原則,部分老師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學生社團開展活動,視為工作的重要環節,但是學校對于社團指導教師的工作重視度不夠,在年度考核,晉升晉級的時候沒有把這項工作納入考核體系之中,這會導致社團指導教師的積極性逐漸下降。如果想要強化社團教師隊伍,重視社團骨干培養,除了給社團創造應有的平臺外,還要重視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在考核和評估,或者評獎評優的時候給表現出色的指導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提高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樣才能將社團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的作用發揮的更大。
(三)優化品牌內容,提升社團知名度和影響力
社團最初的定義是由一群有著同樣的興趣愛好的學生自愿組合而成立的一個團體,一個社團要想做到長盛不衰,那就要經常性的舉行以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活動來凝聚社團成員,讓他們在社團這個平臺,展示良好的精神風貌。這樣一來,社團成員方面通過自身優秀,以身作則的方式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另一方面,通過這些活動來推動社團內部建設,進一步加強社團成員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營造濃厚的民族團結氣氛,從而提升社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間接地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深入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隨著時間的推移,社團成員逐漸退出,對社團失去當初的興趣,是因為社團自身發展面臨著原地踏步,所開展的活動重復性較多,數量多而質量低的情況。因此,社團要創新性地開展符合時代需要,符合學生需求的活動,提升活動內容和質量,做到精準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增強社團的吸引力,擴大社團的影響力。
在對“你最喜歡參加的少數民族活動是什么”的一問中,有65%的同學認為是每年在學校鐵石廣場舉行的民族文化節,43%的同學認為是每個學期舉行的民族團結素質拓展活動,而對于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專題講座,只有15%的學生喜歡參加,這個比例遠低于前者。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以課程的形式定期定量傳播、活動的形式廣泛傳播、言傳身教的形式傳播,才能使社團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少數民族社團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社團本身發展和成員骨干的綜合素養的培養非常重要。少數民族社團要發展,除了需要與校內其他社團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也需要跟其他兄弟校園的相應社團進行交流與合作。大學生民族團結促進會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主動爭取承辦省內高校少數民族教育相關活動,以此為契機,推動促進會與其他院校社團的交流,共享資源,深度交往,學習并借鑒其他高校社團的優秀做法,不斷突破自我,提升管理服務能力,為學校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佳珺.高校學生社團組織的建設意見與發展措施研究——以北京印刷學院為例[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26(11):120-122.
[2]朱凌云.楊奪.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與建設[J].青年探索,2016,(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