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措王甲
摘 要:《氣球》因其真實的生活內容和樸素的畫面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好評,同時也掀起了研究討論本片的浪潮。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習慣采用印象批評和語義批評、文化批評等批評方式討論本作品。因少有人采用意識形態對本片進行批評分析,故此筆者通過對《氣球》影片的仔細觀賞和研究后,試著用意識形態批評方法挖掘了隱藏在本片背后的幾處意識形態。
關鍵詞: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男權主義;女性主義
影視作品培養和改正人們的意識形態,同時展現了人們生在其中卻難以察覺到的眾多意識形態。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時,不僅僅是欣賞作品的虛構畫面和場景,或吸收它所蘊含的重要思想,也該透過作品了解背后所包含的人們以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即人們常說的意識形態。本文通過解析《氣球》,分析了隱藏在本片背后的幾類意識形態。
一、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方式
男女分工是古代社會因為體質區別而引起的勞動力分配方式,也是最原始的勞動分工。那時力氣大、身體強壯的男性負責打獵種地,因此多數男性要干以體力為主的活兒。而女性因她們細膩的性格和弱小的體魄只適合干家務類的活兒。但在現階段,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適合時代的需求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科技發達、知識分子的需求大增的現時代,是一個以腦力勞動為主的時代,誰有才華誰就會獲得更好的生活機遇,不管男性還是女性,不管是強壯的還是弱小的。不像過去那樣,女性的才能優于男性,則男性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務活兒,反之亦然。此影片的內容,充分展現了原始的性別分工方式,這樣的分工方式看似很正常,實則已經成為一種固有的意識形態注入了人的大腦中,覺得男女所需要做的活兒,就該是這樣的。這是第一個能在此片中發現的意識形態。
此影片從開頭到結尾,男主達杰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在干體力活。從朋友那里借來種羊到回家在羊圈里逮羊,再把種羊還回朋友。而卓嘎從“早飯好了”到給羊喂飼料,給火爐加燃料,給達杰和爺爺倒茶。每時每刻都在展現著扎根在人們心中的那“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觀眾看著沒異議,演員演著沒有不妥。這些都因人們“應當如此”的意識形態使然。但當人們仔細思考時,這樣的分工方式,早已不符合社會的發展步伐。現代社會,才華是每個人得到相應回饋的基礎,不管是男女,只要有才能,就沒有分工上的限制。
時代的發展和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伴隨著人們意識形態的改變。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通過文藝作品呈現出來才能使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這就是包括《氣球》在內的影視作品的作用。本片通過借助“氣球”講述達杰一家的故事的同時,也展現著現代社會中人們引以為對的,卻不符合時代精神的意識形態,而在此提起的分工方式就是其中之一。此影片不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也不為此問題安排更多的畫面,但恰恰是這樣的狀況,更加說明了這樣的分工方式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根深蒂固在人們的觀念中,而且很少有人發現或覺得這是個問題。因此,我們在對本片的欣賞過程中,要察覺這樣的問題存在,并在現實社會中進行相應的改變。
二、男權主義的彰顯與女性主義的萌芽
除了上述分工問題外,本影片還展現著藏區普遍存在的男權主義和日益顯現的女性主義意識形態的萌芽過程。男主達杰那命令般使喚卓嘎以及女主卓嘎對每件事有自己的見解充分反映了以上兩種意識形態的存在。
在牧區,因為男尊女卑等不良觀念的影響,普遍認為男性的權利應當大于女性,此影片中男主達杰充分展現了那樣的生活常態。他喜歡大事小事使喚卓嘎和孩子們,也在卓嘎不想要第四個孩子時給她扇了一巴掌,這些是他持有男權主義意識形態的顯露。而女主卓嘎在妹妹卓瑪受到德本加的某種傷害以后,極力反對卓瑪閱讀德本加贈送的書,也防止德本加和妹妹見面。當卓嘎因為懷孕去醫院找大夫的時候,周措大夫告訴卓嘎“咱女人又不是為生孩子才來世上的。過去的女人生五六個,那么辛苦,干嘛呢!”。這段對話揭開了現在和過去的不同,也流露出女性主義意識形態的萌芽。卓嘎回家后,告訴達杰自己不想要這一孩子的想法,也表達了對活佛打卦內容的疑惑。因為這樣的對話挨了達杰的一巴掌后,她選擇不搭理達杰來表達了她的立場。鏡頭的這種安排,展現了導演以及現代人們意識形態中女性主義的萌芽,但也沒有完全脫離根深蒂固的男權主義意識形態的存在。
在家庭糾紛中,暴力的實施者一般都是男性。在長期男權主義的壓迫下,女性對權力的爭取在近些年也是愈演愈烈,也得到的法律的有力保護。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下,《氣球》這部電影中也無形間滲透著現代這種宣揚女性主義而反對男權主義的意識形態。對于很多守舊的觀眾來說,這樣的演出不太會符合他們的認知系統,但對于受過一點現代教育的人來說,這會是一部很正常且真實的內容。這些都是人們意識形態不同所導致的。男權主義自古而來,無法突然消失在人們的認知范圍內,而女性主義意識是現代社會推崇的時代精神之一。因此本片的拍攝也夾雜了這兩種意識形態的存在。此影片同樣不是以宣傳性別主義為目的拍攝的,但在現階段普遍接受和宣揚的這種意識形態卻無意間滲透在影片中。這不是電影的中心思想,但卻是人們值得注意和反思的重要內容。
三、結語
影視作品是培養人們意識形態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現代文化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萬瑪才旦導演為主的本民族新一代演藝界,在新時代的影視行業中,為傳遞正能量和時代精神發揮著非同一般的作用。不管是誰,在哪里、在什么時候,無不生存在某一意識形態之中。欣賞影視作品既是培養新的意識形態的過程,也是發現“寄生”在人們身上的意識形態的過程。獲得眾多好評的影片是當下人們意識形態的外在呈現,同時也隱藏著多年來覺得“應當如此”的眾多意識形態。
《氣球》作為獲得眾多獎項和提名的影片,是新時代藏族眾多影視作品成果中的佳作之一。反映了新時代本族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以此引導和提醒人們思考社會中存在的此類問題。同時也映射出了上述幾處藏在影片背后的意識形態問題,也間接性地給觀眾的思想注入了符合新時代普遍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也為揭露少為人知的意識形態的真面目起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斯拉沃熱·齊澤克、泰奧德·阿多爾諾等原著;方杰譯;《圖繪意識形態》[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6;
(2)查爾斯·E·布萊斯勒著;趙勇、李莎等譯;《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導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0;
(3)佟璐;“誤識”的想象:《綠皮書》影像的意識形態批評分析[J];傳媒論壇第3卷第07期;
(4)張偉;意識形態批評分析——以《阿甘正傳》為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第14卷第2期;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