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周杰

摘? 要? 隨著當今體育教育的發展,學生的身體健康越來越被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所看重。現如今,針對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規律的研究已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研究現狀中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選用文獻資料法、對比法、專家訪談法與數理統計法,通過對西北民族大學參加測試的壯、漢族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方面對壯族學生與漢族學生體質狀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壯族學生體質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肺活量、柔韌方面不及漢族學生,身體素質中爆發力和耐力優于漢族學生。最終目的了解西北民族大學壯、漢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異同點,結合相關結論,為改善西北民族大學壯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 壯族? 漢族? 大學生? 體質健康? 對比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297-02
本文對西北民族大學2018年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壯、漢族學生成績的現狀、效果以及差異進行深度剖析。研究對象為西北民族大學2018年參加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壯、漢族的全體學生,研究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對比法,從而了解西北民族大學壯、漢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異同點,分析問題的所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并結合結論,為進一步監控與改善學生體質健康和西北民族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從而全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文獻綜述
通過查閱在國內比較知名和權威的數據平臺,中國知網、萬方學位論文、愛學術、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對與本論文相關文獻進行閱讀。對這些文獻整理后發現,關于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測試的研究相對較多,然而關于壯、漢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對比的分析卻相對較少。因此,試圖想通過對西北民族大學體質健康測試方面進行研究與調查,更加了解西北民族大學壯、漢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變化情況,提供科學的實踐指導和理論研究基礎。
(一)體質的概念
都有不同的看法,直到1982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體質研究分會對體質下了一個權威定義:“體質,是人體的質量,它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征。”
(二)當今我國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研究
王慧麗在《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中指出:青少年在身體素質、身體機能、身體形態上與歐美國家同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一定差距,其主要特征是胸圍顯著增長,體型明顯增壯。桂春燕在《我國歷次學生體質調研測試指標的對比研究分析》中指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身體、體重在5年間略有增長,但是與沿海地區城市的學生相比,仍舊處于下降的態勢。王皋華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演變與發展的理性思考》中指出:北京市青少年身體狀況要好于西安市,說明不同地區學生體質具有差異,且一線城市學生的身體狀況要普遍好于二線城市。
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西北民族大學2018年參加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全體壯、漢族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對文獻的學習與研究結合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要求,查詢、收集、閱讀相關國內外文獻資料和著作,吸收和采納前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研究成果,還通過互聯網和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教育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閱覽相關信息,從而獲得國內更多高校大學生體質測試開展情況的數據和有關文獻。利用網絡上關于壯、漢族體質健康狀況對比的相關內容。根據對已有數據、資料確定研究方向、內容,對文獻資料進行歸納和分析,為本文研究提供基礎和解決問題思路。
2.專家訪談法。對我校相關專家進行電話、走訪等形式訪談。征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開展的相關問題,為本文的理論研究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意見。同時在大學四年的學習與工作中也親身參與大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機會,與有關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心的領導、專家、資深教師進行訪談,以期獲得對與本論文有關的資料和數據,以利于本論文的研究。
3.數理統計法。依據數據,使用Excel軟件統計平均值以及做出雙樣本異方差檢測(T-檢驗),以各自研究方向分類變化,以測試成績為統計量做出圖表。
4.對比法。對我校在校生2018年壯、漢族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進行分析,以2018年參加體質健康測試的壯、漢族學生的測試成績作為主要研究數據,分別對比兩族男女學生的各項平均成績,分別研究兩族男女學生的各項成績的異同,發現其中問題,得出相應結論,提出應對措施。
三、結論與分析
1.西北民族大學2018年壯、漢族體質健康測試平均成績的整體對比差異。
2.對西北民族大學2018年壯、漢族體質健康測試狀況進行分類對比分析。
(1)身體形態(表1)。
(2)心肺功能(表2)。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通過對2018年西北民族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壯、漢族學生的身高和體重對比分析出的結論為:由于地域、水土、生活習性、種族差異多方面原因導致漢族學生的身高在整體上要高于壯族學生,漢族學生出現營養跟不上的可能性應大于壯族學生,而壯族學生出現營養超量的可能性大于漢族學生,但是身體形態并無顯著差異。
2.通過對2018年西北民族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壯、漢族學生的肺活量對比分析出的結果:壯族學生在心肺功能上要差于漢族學生。
(二)建議
1.建議學校利用多方面的條件開展有關體育健康的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育鍛煉的地點,同時體育教師要嚴格規范學生的體育課堂活動,這無疑是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摒棄無環境不活動的思想,即使環境惡劣也要回到教室堅持上體育與健康有關課程,提高學生對體育健康的認識以及體育與健康的相互關系。教師應學習壯族傳統文化,了解壯族學生的民族特性、生活習性和興趣特長等,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壯族學生的體育教學和開展學生所喜愛的體育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體質健康素質得到提高,培養學生“健康第一”的思想。
2.創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增加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強化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樹立正確的健康思想,充分認識健康給身體帶來的好處,改變飲食習慣,合理分配飲食結構,合理地攝入高能量食物,保持健康的身體形態,鼓勵學生多多參加運動量較強的課外活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使身體素質得到改善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振興.長春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測試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王慧麗.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Ⅱ[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06):142-144.
[3]桂春燕.我國歷次學生體質調研測試指標的對比研究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1,24(03):122-123+113.
[4]王皋華.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演變與發展的理性思考Ⅱ[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6(02):1-4.
[5]高龍,陳患羽.國內外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研究綜述[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6]于洋.淺析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要意義[J].赤子(中旬),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