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寅
摘要:初中時期是學生的正式成長期,對學生在整個生命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念和心理狀態等的養成和調整都具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在中學階段,學校一定要提高學生對中學班主任專業化及建設工作的關注程度,在基于學校對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培養目標上,以順應學校發展的角度有效實施開展教學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綜合心理素質和終生學習的基本知識水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幸福教育;班主任工作;應用策略
引言:陶行知先生認為,學校教學的核心目的,就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使每個學習者都變成快樂的人。而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愉快、幸福、安全、平等。所以,中學班主任工作在實施實施計劃時,應當將提高學生的幸福感指數當作頭等大事,通過進一步研究創新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反思總結,科學施教,真正達到了提高學生學習生活幸福程度的目標。例如,在品德教學中,通過實施賞識理念教育,給教師與學生以充分的重視、了解、信賴、賞識、鼓勵,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幸福感,使學生逐漸變成一名美德高尚的人。
一、實行幸福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面對的挑戰
1、理念落后
執教者總是以自身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去約束和教導學生,而忽視了學生自己的道德思想要求,這種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并不能夠很好地深入到學生心中,因而使得學生對受到缺乏積極性,使得學校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對于學校也沒有積極思想,因而使得道德教學模式缺乏了實際上的有效性。
2、內容不完善
在當前網絡環境下,收集和統合思想道德方面的資訊顯得越來越容易和方便,網絡上有不少這樣的資訊和內容,這種資源不僅可以良好地引發學習者的思想興趣和好奇心,與此同時還可以很好地做到學生的學習苛求。在幸福教育環境下,由于互聯網的影響直接使得課堂可以從教育理念、方式和教學內容等多方位進行變革,同時學生也可以由傳統被動教學身份轉換為自主探究身份,學生也能夠從互聯網當中找到在不同地方發現的真好人善事,同時學生也能夠自主表達意見與看法,不過在當前中國依然有不少老師在無法適應幸福環境下,在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方面仍然堅持傳統講授形式,不僅嚴重抑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同時道德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不能有效融合,從而使得學生無法合理地了解和運用道德相關的理論知識。
3、教育實用性弱
還有部分班主任也進行了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在初中教育當中,由于每個班主任的教育能力以及擅長學科都各有不同,所以,在對課程的具體實施工作當中,也就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主要原因是來自于在教育過程當中,部分班主任未能全面的意識到課程的必要性,所以,對于教學工作沒有了重點規劃,而一味的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將知識點直接的傳達給了學員,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的機械化或者表面化,而又不能把課堂中的知識點和現實相結合,進而使得課堂的知識點也無法有效運用于現實生活之中,從此就脫離了教育應有的軌道。
二、基于幸福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與策略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主體教學模式的課程,是增強學生幸福感的有效方式。主體教學模式的一條主要原則就是學生自己探索感興趣的事物,從而探索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的批判性能力、思維能力。而主體教學模式的真實感和實用性使學生具有基本目標意志,從而熟練地理解基本概念理論知識。在這一流程中,老師完全認可每位學生的自由意志,但是這個協調者和參與者完全融合了流程。不管在家中或者校園里,當中學生在覺得被人關心和重視時,就會更好地表達自我。關心和重視在青少年的能力養成學習過程中的意義非常重大。自主權也正是關心和重視的主要表現。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選擇了精心設計的項目,以賦予學生自主性,使孩子們學會自尊自愛、自強不息,并學會運用專業知識與技巧,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2、育德入心言傳身教
幸福教育是教師對學生實施關愛,形成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的過程。教師關心學生既是出于一種教學管理上的責任,又是一種來之內心世界的本能。但是,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老師必須要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以科學的教學理論觀念為關心保護學生發展的行為基礎,而不要根據老師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愛好對學生做出一些所謂的關心,要保證老師在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都可以用自身的話語和動作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身的關懷,并能從中感受到快樂,進而認可老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水平,體驗幸福教育的根本。讓學生在滿足、快樂、投入、意義的活動中,體驗到自己行動的價值,增強學生的幸福感,從而愛上學校這個大環境,愛上班級的集體生活,喜歡各科的學習和實踐。
3、突出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班主任在校園中不但必須履行老師的職能,同時還必須擔當學員家長這一角色,需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關心、日常生活關心,促使學員可以在學校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溫馨。而由于學員每天在校園的停留時間都比較久,再加上學校家長工作比較忙碌,在此時老師對學員的家庭教育工作常常會出現忽視。因此,學校班主任就必須積極履行工作,通過學校師生的改變最好地緩解了學員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從而使得學校教師的情感教育得以更有效的提升,從而幫助學生體驗快樂生活。在中學的教學階段,由于學校教師常常會發生錯誤,在此時就必須避免過分的指責,學校老師可以首先把事件的原委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出判決,從而避免了錯誤行為。學生在犯錯后,老師應該以合理的指導方式,幫助學生意識到知錯能改的道理,以避免叛逆心態的產生。借助交談,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困惑,從而打開心結,感受到幸福與關心,達到教育相關目標。
結束語:初中生的心態正在出現巨大變化,而怎樣與學生度過青少年,也成為與老師們共同面臨的難題。班主任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應打破常規教學方法,從幸福心理教育入手,掌握好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在重視學生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相互理解并從正向積極指導學生,剛柔并濟,使每個學生在青春時期綻放應有芳華。
參考文獻:
[1]張理中.春風化雨潤無聲—談初中班主任工作措施[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02).
[2]姚錦愛.初中班主任教育中激勵策略的實施[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5).
[3]郭麗.論幸福教育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