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凌怡
【摘? 要】世界上任何事物和現象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在學校教育中,包括英語在內的各類學科雖然在形式上有各自的獨立性,它們的教育教學活動卻始終離不開一些外來因素的“整合、互動和支撐”。理論和事實充分表明,教師根據課程活動和學生發展等實際情況,在多類途徑和多元方式下,通過豐富多元的優化與整合,把學科知識和相關元素良好地互動起來,不僅有利于切實構建更加和諧的教與學關系,而且有利于攫取令人期待的“雙贏或多贏”效益,這對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核心素養都大有裨益,“蒙以養正,圣功也”,在小學英語啟蒙教育中,如何切實構建信息技術融合下的課程活動模式,本文試對此作出一些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信息技術融合;優化整合教學;應用與探究
一、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內涵、價值和意義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學校教育中,以現代教育思想和融合理論為根本指導,教師借助現代信息元素和技術手段,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知識優化整合、提供活動平臺等途徑和方式,進行激發學習情趣、優化結構過程、拓展學科資源、促進人機互動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發展目標的一種信息化課程活動模式。其基本原則有三個:一是針對性原則。信息化課程構建要本著“有必要、有目標、簡約型”的規則,能不用的堅決不用,能少用的絕不多用。二是開放性原則。在信息化課程的構建上,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在活動過程還是活動效果上,都要內外鏈接、良好互動,不要僅盯在基礎教材資源活動范圍內。三是人文性原則。信息化課程模式的構建,要集中指向激發學習情趣、優化教學過程、觸摸重難內容和培養自主能力等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體驗、學用與內化。
小學英語信息化活動的價值和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更加有利于在良好的情境下進一步建立共同的經驗范圍。通過情景設計,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另一方面能強化他們的形象思維,從中更好地獲得有效認知。二是更有利于在擴大詞匯量中進一步啟發學生的空間思維。比如,利用PPT軟件把“monkey/dog/elephant”等動物類單詞整合起來,在“視聽盛宴”的狀態下進行教與學,這樣既可增擴學生的思維空間,又能加強學生的有效性記憶。三是更加有利于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培養直接思維。四是更加有利于在激發情趣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五是更加有利于在人際互動下進一步拓展學科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良好意識和行為能力。比如,充分利用校內外網絡課程、遠程教學資源,讓教與學的時空變得更多、更大和更優。六是更加有利于在網信教育中進一步提升學科素質教育。尤其在教育信息化特質不斷深化的大趨勢下,信息化素養不僅是一種現實性的必需,也是在無可逆轉的運行和發展態勢下學習與生活的實際需要。由上述可知,無論從哪個層面還是何種角度來說,信息化學科活動的實質性意義都非常重大。
二、對小學英語信息化課程模式的構建與探究
小學英語信息化課程模式的有效構建,應當堅持在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文化視野下,切實尊重他們的主體學習地位,以核心素養觀為根本引領,善于通過“讓學與引思”下的各類途徑和手段,相機地滲透和融入信息技術元素,把他們不斷引入善教樂學的良好學習狀態。
(一)在“生本學主、讓學引思”指向下,以創設情境、激發學趣為有效路徑,著力打造善教樂學下的小學英語信息化課程活動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與人的責任感相比,往往還要顯得更為重要。尤其對未經人事的小學生群體來說,在心智發育規律的作用和影響下,在缺乏自覺意識和自控能力的狀態下,“興趣與情感”元素是“激勵、喚醒、鼓舞”他們的最佳動力和最大活力。不僅如此,小學生與成人群體有所不同,他們往往是使用“形象、聲音、色彩”等媒介來思維活動。正因為這樣,在小學英語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的學習情感。比如,教學“動物類單詞”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顯示如下情景——活潑可愛的小猴子登臺亮相,它高高地舉手并招呼道:monkey,m-o-n-k-e-y,monkey。角色再一次轉換為翹著尾巴、伸著舌頭的小狗:d-o-g, dog, dog。接著是馬、老虎、大象……在如此眾多動物的亮相下,全班學生不用揚鞭自奮蹄,跟在一群“小動物老師”后面興致勃勃地大聲朗讀、認真拼讀。不僅從中贏得了不容忽視的“情緒智力”效益,還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心理痕跡。由此可見,信息化課程活動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眾所周知,單詞學習和識記是小學英語學科活動中的基礎項和常規項,是必修功現象和客觀性前提,不僅量大復雜且頻繁增多,可謂兒童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點。我們不妨設想一下,面對這種實際情況,如果教師長期采取“用普通話套講八股文”的單詞教學模式,小學生只能在被動的狀態下進行機械學習、死記硬背,這種效果又會如何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換句話說,教師善于借助信息技術的先進特點和優勢功能,化抽象為形象,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為有趣,化被動為主動,就會從化難為易中贏得令人期待的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在“生本學主、讓學引思”指向下,以創設情境、內外互動為有效路徑,著力打造善教樂學下的小學英語信息化課程活動
作為一門異域類語言學科,英語同我們的“母語”是一樣的,具有無可比擬的學用性和應用性特征。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無論對知識學習而言,還是對學科活動來說,只有把它們自覺主動地投放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大背景下,積極有效而又常態化地接受社會生活元素的豐富滋養和有力促進,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的學與用結合,不斷地增加學生學習的廣度、寬度、深度和厚度,進而為教與學的和諧相長贏得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現象,并且能在潤物無聲、厚積薄發中不斷釋放“滾動式學習”現象,放大“善教樂學”的良好活動效應。以《My Family》課文內容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完基礎性知識后,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顯示不一樣的課件畫面,以此讓學生通過同桌對練或者小組形式,在課件內容的帶動和引領下,在聯系生活經驗和實際認知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活動: This is my daddy, he is police [translate]. That is little sister,she is...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這種生活化口語訓練形式,還可進一步拓展應用在常態化的課間活動中。再如,信息技術狀態下的“超市購物”“向人問路”等活動形式都是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進行“內與外”互動、“學與用”結合的優質化平臺。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在于憑借“音像圖文動”綜合一體的先進特點,通過“儲備海量、人機互動、更新即時”等優勢功能,以“視覺盛宴”或“視聽盛宴”的形式,在“圖文互動或視文互動”的狀態下,有效刺激學生的眼耳等感官,進而進一步作用于他們的內在情感心理,從中綜合匯聚生動有趣、影響深刻的實質性效果。這種生動活潑的信息化課程活動,就是實實在在的人文教育關懷,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教學關系。
(三)在“生本學主、讓學引思”指向下,以創設情境、資源拓展為有效路徑,著力打造善教樂學下的小學英語信息化課程活動
無論是我們的母語學科還是異域類學科,語言類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培養,始終離不開“良好環境”的學用結合。在學校教育中,基礎教材資源雖然具有無可比擬的“例子”特質——優質性和經典性,然而它的“局限性”就好像“高壓餅干”一樣,是客觀現象且難以規避的。在開放型教育和社會化特征的大背景下,學科資源的大力開發與充分利用不僅已是常態,還形成了不可逆轉的發展態勢。正如上文所說,以計算機和網絡資源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擁有“儲備海量、更新即時、人機互動、操作便捷”等多個方面的優勢功能,是最具實力、最有活力、最富潛力的一支資源拓展力量。比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之余,在課間拓展延伸環節,教師可在有目標、有針對性地認真選擇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呈現出一些“英文歌曲、短小美篇、精彩視頻、活潑動漫”等形式的內容,以此涵養與豐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心態,引領他們在相對輕松、內外互動狀態下,更好地進行多學、樂學和善學。再如,把發生在學生學習中的“易錯、易混、重難”等知識點制成“小視頻”等形式,并適時適量地呈現出來,以此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研討。這不就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生成性資源嗎?如此形式的生成性資源和學習方式,更具實質性效果。
(四)在“生本學主、讓學引思”指向下,以創設情境、情感體驗為有效路徑,著力打造善教樂學下的小學英語信息化課程活動
南宋陸游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廣為傳誦的千古名句,其意在于強調,“學用結合”下的“自主情感體驗”對學習者來說,不僅是有效的載體而且是優質平臺,不僅是重要途徑而且是必要方式。近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特別強調 “知識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三者之間的密不可分”,與上述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生英語學習又何嘗不是這種道理和現象呢?比如,在“After school”課堂教學活動環節,教師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多人學習小組,引導各小組在自我回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想一想、談一談、寫一寫”下的交流分享和讀寫互動活動。再如,在課時任務教學后,在階段性單元復習時,教師激勵學生或個體獨自進行或小組合作進行,自主設計作業或練習題,以此作為不同層面學生的“選做題”,再與教師提出的“必做題”相結合。還有,在對學習和活動進行評價時,要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要形式和前提,然后進行“教師評學”。這些豐富多元的自主實踐和情感體驗,無論對知識學習還是能力培養來說,都會充分發揮令人期待的正強化和正引領作用。
三、基本結論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信息化教學雖然不再是一種嶄新的現象和時新元素,卻是一項常說常新的藝術性實踐課題。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上述幾種路徑和形式,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進行整合、優化和創新,在善教樂學中不斷贏得“科技附加值”。作為有情懷、有責任意識的職業教育人,我們應高度重視并認真探究信息化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齊琳琳,李慧.對核心素養引領下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與簡單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1(03).
[2]錢海英,張榮紅.“花兒為什么這么艷”——小學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融合現象[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20(04).
[3]蘇情彥.快樂學輕松教——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一起作業網”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性研究[J].華夏教師,2020(09).
[4]戴宇涵,李慧琳.淺談網絡信息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對兒童“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20(09).
[5]俞夢瑤.“優化、融通、創新”——談信息化教學條件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