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詠
【摘? 要】音樂教學活動既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及音樂感知能力的發展,也有助于其身心素養的改善,能使其以良好的心態開展后續的學習活動,音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當前,教師要緊跟教學發展趨勢,提升音樂教育地位,創新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體驗,強化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音樂;教學實踐
小學生的好奇心很重,且喜歡玩樂,尤其是游戲活動,受到很多小學生的喜愛。所以,教師可以巧妙地將音樂與游戲整合到一起,提高學生的動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本文以此為背景,分析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教學的意義,從而探索游戲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的意義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音樂學習中除唱歌教學外,學生會接觸到很多具有抽象性的內容,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游戲教學法,借助游戲,潛移默化地滲透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樂理,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
其次,素質教育環境下,要求教師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游戲教學中,學生也能提高自己的學習體驗,豐富學習感受。教師也可作為游戲中的角色,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形成和諧的關系。
最后,游戲教學活動的開展,能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并優化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游戲的驅動下,學生可以加深音樂理解與體會,在思想交流碰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綜合品質。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的要點
第一,在選擇游戲內容時,教師要遵循趣味性與貼合性原則。一方面,趣味性指的是游戲本身要具有較高的趣味,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主動了解的動力,貼合性指的是游戲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要有所關聯,不能為了開展游戲而實施游戲,導致本末倒置。第二,在設計游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競賽的小關卡,讓學生相互競爭。通過這些關卡有效調動學生的情緒,加深其對知識的認識及理解,使之能夠主動地探索、前進。第三,教師要深入解讀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游戲內容,并針對性地創設教學情境。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創建不同的情境,營造氛圍,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對教學內容產生主動了解的欲望。此外,在設計游戲教學方案時,教師也要考慮到現行的課程標準,能夠在原有的教學結構的基礎上適當創新。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落實生本理念,多給予學生自主展示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可在多樣的感官體驗中更好地感受音樂,在游戲中體會音樂,強化自身的感知能力及音樂素養。第四,教師需要在音樂游戲中滲透樂理及音準等信息。小學生并不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意識及邏輯思維能力,在探索問題時經常會出現淺層學習的情況。對小學生來說,樂理學習往往比較枯燥,若教師仍采取單方面的教學手段,極易導致學生產生學習抗拒心理。因此,教師可在樂理教學中融入游戲教學法,以游戲情境促使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樂理及相關理論,強化自身的鑒賞認識。第五,教師需要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的輔導者,是課堂的主要觀察者,教師需要與學生構建和諧的關系,且兩者應該平等。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的方法
(一)情境再現式游戲,調動學生熱情
由于年齡及能力的限制,小學生的音樂認識不足,且對一些專業的音樂知識也還未達到全面的理解狀態。所以教師可借助游戲,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其感知到音樂學習的快樂,從而產生較高的學習熱情。
例如,學習《牧童》這首兒歌時,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的能力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并貫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演繹出歌曲中所描繪的場景。學生可以自行根據歌曲中的內容分配角色或制作一些歌曲中需要的小道具,通過這種情境再現的小游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內容,感受歌曲中所營造出的畫面美與氛圍美,提高學習主動性。
(二)音樂特征式游戲,加強教學趣味
音樂教學中,節奏是學生必須接觸的內容,也是必須掌握的內容。如果將音樂比喻成一個完整的人類有機體,節奏便是組成這個有機體的基本骨骼框架。節奏訓練中,教師也可應用游戲。例如,學習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時,教師可根據音符節奏的變動將其替換為走、慢跑與快跑,要求學生跟隨音符的變化做出不同的身體律動,將抽象的節奏姿勢以直觀的肢體動態展現出來,便于學生感受和理解。
再如,教師可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開展“太鼓達人”的小游戲。教師可先在講臺上隨機拍出一段節奏,要求一名學生聆聽之后,以同樣的方式模擬出這段節奏,正確模擬節奏的學生可以自己再隨機演繹一段節奏,由下一名同學模擬。如果學生沒有正確模擬出節奏,則需要為其他同學表演一個小節目,如唱一首歌或者跟隨音樂跳一段舞蹈。此外,教師可引入“音符跳跳”的小游戲。課前,教師可將不同的音樂符號制作成不同的小貼紙,然后在課堂上隨機將這些貼紙分發給學生,學生需要跟隨教師所演奏的音樂符號相應地站出,以此鍛煉學生的認識音符能力,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進一步提高其學習能力。
(三)小組合作式游戲,豐富學生體驗
小學生對未知的事物會產生較高的了解欲望,并且對一些比較生動、有趣的形式也會產生較高的了解動力。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應適當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比例,盡可能多的以實踐教學的方式為學生解釋一些理論知識,以更具趣味的形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意識,使之可以掌握更多樂理。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式的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產生豐富的學習認識和體驗,加深感受與理解,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更好地感受音樂所傳遞的情緒,并強化自身的理解能力、合作能力,使學生進一步形成音樂素養。例如,為學生介紹一些音樂名家如貝多芬,莫扎特等,如果單純地按照理論教學的方式為學生介紹與這些音樂家有關的文字性故事,學生很容易在被動的學習中產生較強的抵觸情緒,但如果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發選擇一名音樂家共同調查與之相關的信息,然后在課堂上通過扮演小老師的方式為其他小組的同學介紹與音樂家有關的內容,則能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壓力會有所緩解,自身會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并且,在彼此交換信息的過程中,學生的視野也會越來越開闊,思維會越來越活躍。此外,教師可將不同的音樂家寫在小紙片上打混,要求學生抽簽。抽到簽的學生需要根據上面音樂家的名字,盡可能地描述與之相關的信息,其他小組同學猜測該名音樂家是哪一位,正確回答的學生可得一分。游戲結束后,分數最高的小組可獲得小獎勵,這一方式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豐富其學習感受。
(四)音樂表現式游戲,深化學生理解
音樂表現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該部分教學內容的傳遞,可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審美素養。奧爾夫教學法明確指出,音樂語言與律動之間有較為緊密的聯系,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促進音樂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在以游戲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便可帶領學生開展音樂表現類的游戲。
例如,教學《大雨與小雨》時,教師可參考如下教學案例。首先,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看,整首歌曲主要表現的內容為大雨的聲音和小雨的聲音。由于該部分屬于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所以整體的節奏相對簡單,適合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學習。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幾個比較簡單的音符,對于4分音符和8分音符也能夠嘗試性地理解,整體的節奏能力相對穩定。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引入一段比較簡單的節奏打擊游戲。如教師先隨機為學生打出幾組節奏,其中有一組節奏要不同于其他幾組節奏,并要求學生通過聆聽的方式找出這一組特殊的節奏。同時,學生需要根據對比明確告知教師,這一組節奏與其他幾組節奏有何不同。之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歌曲,并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聽到的內容嘗試判斷哪一部分是最強的,哪一部分是最弱的。然后再一次引入歌曲,要求學生在聲音強的時候拍手,在聲音弱的時候揮拳。通過這一簡單的節奏感知力小游戲,加深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也可使之更好地展現音樂所描述的信息。最后,教師可正式帶領學生學習演唱歌曲,若教學時間允許,教師也可組織學生根據音樂內容表演一個小的音樂短劇。如教師可詢問學生:如果雨下大了,我們可以怎么表示呢?然后要求學生同時跺腳。完成這一小操作后,教師可繼續詢問:那么如果雨小了,我們應該如何表現呢?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要求學生自行思考,比如有的學生會提出可以減輕跺腳的力度,有的學生表示可以減少人數。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學生課堂體驗,提高其綜合能力與音樂表現能力。
(五)探索創造式游戲,強化學生素養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當學生產生了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會更加深刻,也能夠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同時,這一教學任務的開展,也有助于其創作能力及創造思維的進一步提高。
以《山谷回聲真好聽》這一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活動為例。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創建故事教學情境,引入一個簡單的故事背景。比如:很久以前,地球上的某個角落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在這片大森林里,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有一天這些小動物在一起組織了一次音樂會,那么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動物參加了呢?之后,教師可以播放提前準備好的音頻,鼓勵學生聆聽后,判斷其中有哪些小動物。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隨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嘗試性模仿這些小動物的叫聲或動作。接下來,教師可基于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驅動:音樂會結束后,小動物們來到了大山旁,小獅子嗷嗚地喊了一聲,結果大山里面傳來了嗷嗚嗷嗚的聲音。小動物們以為大山里還藏著一只大獅子,然后小猴子又向里面喊了一聲,結果里面也有一只小猴子在喊叫。那么,同學們知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呢?隨后教師可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自主探討自主交流。最后,教師可基于創造式的游戲,鼓勵學生兩兩一組,一名學生扮演傳聲者,另外一名學生扮演大山中的“神秘人”,嘗試開展回聲小游戲。以這一創造性的游戲,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形成。
四、結束語
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來說,想要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必須開展有效的教學,突破固有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的局限,將音樂教學與游戲相結合,營造趣味課堂氛圍,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并且,教師需要遵循針對性原則,針對教學內容選擇游戲形式,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切實增強其綜合能力,培養其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志紅.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音樂,2020(0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