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 鄧雯雯
摘 要: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化發展,加之“互聯網+”戰略的深入推進,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當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較慢,如何推進農村電商經濟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是當前急需面對并解決的問題。基于此,從實際出發,對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促進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路徑,以期更好地促進“互聯網+”背景下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F72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3-0138-03
一、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周口市位于豫東南,地理位置優越,人力資源豐富,是河南省的農業大市,有著各種各樣的特色農產品以及穩定的物流需求源,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發展潛力。
自我國2014年伊始啟動電商進農村的綜合性示范工作以來,河南省周口市借助農村電商政策性發展助力的“東風”發展成效顯著,已由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2015年,周口市西華縣憑借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優越的區位地理因素和便利的交通優勢,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淘寶”“千縣萬村計劃”豫東首個試點縣,并于2020年,被我國確定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周口市淮陽縣則更是在2019年時就被確定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面開展電子商務進村工程,可見周口市農村電商發展勢頭旺盛。
在“互聯網+”背景下,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發展趨勢向好。但總的來看,周口市農村電商的發展在逐步進入快車道的趨勢下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制約著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諸如當前周口市農村電商物流網絡不健全、農產品網絡銷售滯后、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不合理、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等因素,均使得周口市農村電商的發展進一步受阻。
二、“互聯網+”背景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要性
(一)加快農產品的流通,增加農民收入
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中,農民要將農產品賣給批發商,然后經由批發商再賣給零售商,進而再由零售商賣給消費者,相應的農產品在賣給消費者的過程中要經過多種交易流程環節。在這個盤根錯雜的交易過程中,收購農產品的中間商低價收購高價賣出,農民從中獲得的利潤較低,而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農產品的流通售賣發生了極大的改觀。很多農民抓住了互聯網電商發展的機遇,利用農村電商,通過農村淘寶、京東等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銷售農產品,不僅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而且減少了中間交易環節,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使農民的收入得到顯著提升。
(二)促進消費方式的轉變,帶動農村相關產業發展
在過去“互聯網+”農村電商還未出現時,許多農村地方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處于一種“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艱難困境。而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普及,很多草根農民及網紅通過直播,利用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推廣農產品,加快了農產品的流通,讓全國各地的家庭以更低的價格,享用到綠色、安全、可靠的特色農產品,為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促進了傳統消費方式的轉變,給消費者帶來了真真切切的便利。同時,農村電子商務的出現和發展使特色農產品更能順應市場的需求,實現市場化、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帶動了物流業等相關產業的興起,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使農民的收入來源更加多元,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改善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目前,我國城鄉之間不論是在收入、就業還是教育,醫療等許多領域仍存在著較大差距,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還未得到解決。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廣大農民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接觸到更為廣闊的世界,幫助農民獲取有用的信息,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并據此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規劃,為農產品更好地匹配合適的消費者,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多渠道、高精準、高效率、高保障的運營平臺,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得到充分就業,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推動新農村的建設進程,在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互聯網+”背景下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不合理,相關人才缺乏
目前來看,周口市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方面缺乏一定的掌握電子商務知識或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專業人才。一方面,周口市高校對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視力不夠,培養的大多是計算機技術類、會計類等專業人才,電子商務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農村電子商務運營與管理方面的經驗,沒有將農業、農產品與電子商務知識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方面的不足,導致電子商務人才緊缺。另一方面,絕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受自身就業觀念、面子上過不去等因素的影響,對農村艱苦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心存畏懼,加之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認識的局限性,不愿到農村就業。
(二)農民電子商務認知欠缺,互聯網意識淡薄
通過走訪發現,周口市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他們對網購的基本認識遠遠不夠,互聯網意識淡薄,以及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即使小部分人懂得網購,或者在網上銷售農產品的意向,但因擔心網絡交易及運輸的安全問題,仍怕上當受騙,對電子商務存在很大的疑慮與不信任,缺乏信心,這種狀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三)物流配送網絡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農村交通不斷完善的情況下,物流的配送網絡仍然存在問題。根據對于周口市的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周口市大多數的鄉村沒有取貨點,物流配送行業規模不夠,配送效率低,未形成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物流公司只能將需要配送的貨物送到鄉鎮對應的物流網點,村民取快遞有時候要徒步幾公里,幾經輾轉,費盡周折,尤其是大件物品,給農民取件帶來很大的不便,很多人寧愿到實體店里去購買,嚴重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四)農產品特色化與品牌意識欠缺,規模小、品牌弱
首先,周口市農村市場的經營比較分散,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效益,農村市場在表面上看上去很大,但實際上卻是無從下手。其次,周口市農村電商企業提供的農產品和服務單一,三品一標的產品比較少,品牌營銷意識弱,特色農產品沒有形成較大的品牌影響力,影響了特色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影響了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五)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當前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周口市的農村電商發展的政府扶持力度不足,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方面,政府發布的有關政策僅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大的方向,缺乏地方性的配套措施,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并沒有針對性與具體性,往往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農村電商政策在農村并沒有得真正的落實,政府的幫扶策略下達不到位,受多種因素的限制,農村網絡的普及率以及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度落后于城市,而且,在農村的建設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忽視了農村電商對經濟的影響,資金與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四、“互聯網+”背景下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路徑
(一)加大電商人才培訓力度,建立健全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是農村電子商務得以向好性發展的根本所在。周口市的農村電子商務要想進一步發展,勢必要加大對電商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建立專業的相關人才培訓基地,加強師資力量,注重專業的人才引進與儲備,根據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況以及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定向人才的培養,培養一批既懂農村電商的理論知識又懂業務技能,能夠熟練運營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其次,要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鼓勵專業性人才到家鄉發展,為家鄉作貢獻。最后,相關政府部門應統一指揮村支部組織各種各樣的宣傳,提高農民的電商意識和基本素質,讓農民真正地認識電商,學會電商,運用電商。
(二)健全物流配送體系,建立對應的物流配送網點
首先,要加快完善周口市鄉村物流體系的建設,打通最后一公里,努力做到物流配送員能夠把需要配送的貨物送到每個村里,最好送到取貨不方便的農民手中。其次,針對周口市居住比較分散的村落,郵政快遞、韻達快遞等物流企業可以通力合作,規劃好到達每個村的快遞收發、配送路線,統一時間聯合配送,減少配送的成本,提升效率。最后,面對交通條件不允許的鄉村,可以與農村的小商店、診所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合作,建立指定的取貨點,方便村民進行物品的取寄。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
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產品、電商人”這三把斧,基礎設施是農村電商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周口市要不斷加強農村公路、物流倉配區等傳統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農村互聯網絡、寬帶、數據中心等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提升農民使用信息化的水平與能力,為農民和企業間的溝通往來拓寬途徑,不斷地帶動農村電商消費增長。
(四)注重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
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長期、持續發展,還要打造當地的農產品品牌。農產品品牌的打造是一個全方位、全面性的過程,周口市要充分發揮農業資源的優勢,加強農業的特色管理與種植引導,比如“淮陽黃花菜”“扶溝西瓜”“鄲城紅薯”“項城白芝麻”和“黃泛區黃金梨”等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按照科學、統一的標準進行生產、質量監管等,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組建專業團隊,通過多種媒介,宣傳當地特色農產品,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與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的生產和品牌效益。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勢必要通過相關農村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的出臺,進而宏觀上起到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調控保障作用。首先,政府要強化相關政策的制定、執行與落實,努力細化現有的政策,出臺相關政策要因地制宜,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成立專門的電商行業專家小組引導農民,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加強對電子商務平臺的宣傳,讓農民真正地了解它、使用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電子商務的行列中,有效發揮政策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帶動促進作用。其次,政府應結合當地特色,制定符合當地農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整合相關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品牌。除此之外,還要繼續加大對農村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定期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方面的講座,不斷提高農民的認識水平與技術水平,提升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而更好地促進周口市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永芹.周口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廣東蠶業,2017,(6):95-96.
[2]? 張怡.“互聯網+”背景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初探[J].農業經濟,2019,(5):16-18.
[3]? 楊嫚,馮慶華.“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電子商務,2020,(7):30-31.
[4]? 馮靜.“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職業,2019,(18):30-31.
[5]? 劉呈隆.“互聯網+”背景下的山東省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4):214.
[6]? 曾億武,郭紅東.電子商務協會促進淘寶村發展的機理及其運行機制——以廣東省揭陽市軍埔村的實踐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6,(6):51-60.
[7]? 房冠辛.中國“淘寶村”:走出鄉村城鎮化困境的可能性嘗試與思考——一種城市社會學的研究視角[J].中國農村觀察,2016,(3):71-81+96-97.
[8]? 范林榜.農村電子商務快遞下鄉配送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2016,(9):121-124.
[9]? 周冬,葉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與政府的支持——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19,(2):110-116.
[10]? 王鶴霏.農村電商扶貧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8,(5):102-106.
[責任編輯 百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