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李志紅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也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筑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防護墻。因此,對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進行了多層次概述,并針對性地分析了二者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多種方式,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建設,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和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8-0105-03
我國傳統文化是從華夏文明幾千年蛻變演化過程中精煉而來的反映民族特點和風貌的一種多民族融合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獨一無二的財富,也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國話語表達方式的思政新課堂,這為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提供了可行路徑。將傳統文化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能夠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新一代青年思想發展注入持久活力,能夠增強他們對黨和國家目標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
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傳統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石,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靈魂。它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大學生拓寬了思想視野。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也是貫徹落實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切實實現立德樹人的具體途徑。因而,有機結合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作用,對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在全球化浪潮及多元文化劇烈發展與擾動環境中,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感知與認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要想消除西方不良思想對大學生愛國情感、道德情感、民族精神、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侵蝕,就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充分認識傳統文化的先進性、時代烙印、豐富內涵和文化底蘊,精準找出過去與現在的結合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并以發展的眼光聚焦和結合傳統文化。通過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使大學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時代發展貢獻中國力量,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注入傳統文化的智慧,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
(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文化力、感召力彰顯了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點。以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因素,結合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學習傳統文化相關工作,有利于大學生汲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人文和道德精髓,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正確的道德觀。此外,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素質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建提供先進指導與借鑒,增強大學生愛國意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讓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資源成為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理論基礎。
(三)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關鍵載體,是高校衡量大學生思想品質的一項標準。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首先,拓寬了大學生思想空間;其次,陶冶了大學生思想情操,是促使他們熱愛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之一;最后,在指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成長風向標、明確個人發展規劃、增強個人使命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結合高校思政課,可以提高大學生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此外,通過發揮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內在精神的引導作用,還可以喚起高校學生的愛國情懷,立志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綜上所述,高校在落實大學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可以為大學生未來人生發展指引方向,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推動形成全程、全方位、全員育人的教育格局[1]。
(四)筑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防護墻
傳統教育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影響。傳統教育只是將一些較為基礎的、理論性的專業課內容傳授給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只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各種信息魚龍混雜,不良信息會侵入到大學生的頭腦中,遭受社會負面影響和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產生影響,高校給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那么,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筑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防護墻,為大學生構建和諧健康穩定的成長環境[2]。
二、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教育形式單一
中國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又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有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大學生的必要性,但是,在高校中大學生仍以單一形式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他們主要通過網絡來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如公眾號、微博等。傳統的理論式傳統文化教育與實踐式傳統文化教育很少被學校所采納,表現為在課堂上很少講授符合學生所接受的傳統文化教育形式,所以兩者融合效果達不到預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盡人意。
(二)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認同感不足
提升民族文化認同感對于增強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具有深遠意義。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更好地了解它,然而,高校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是膚淺的,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沒有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中孕育的核心思想和精神精髓。與此同時,由于西方文化的侵蝕,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干擾,對文化的辨別能力較弱,無法形成正確的三觀,造成大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及歸屬感不足。因此,要將傳統文化更好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應該讓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一定的思想共鳴,利用文化的滲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使他們能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高校課程設置不合理,評價體系不完善
高校開設的傳統文化課程在理工類院校或理工類專業所占比例較低,導致文科學校與理工科學校資源分配不均衡。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人生觀的樹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普遍存在傳統文化相關課程設置不合理的現象,以至于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具有局限性,沒有學習到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因此,高校需要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合理且均衡地融入學校課程中,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也能了解傳統文化內涵和重要性,從而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此外,許多高校把各門課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主要依據,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這種評價方法是片面的,無益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志青年。因此,高校應設置合理的傳統文化課程,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在課堂中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實現傳統文化資源價值的最大化作用。
三、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
(一)提升教育理念,豐富教學資源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所蘊含的教育思想,既是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優秀養料,也是指引大學生追尋民族精神源頭的燈塔,推動高校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豐富教學資源及其載體,結合課堂教學與新媒體手段,傳授傳統文化思想,激發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第一,不定期開展實踐活動,以提醒高校學生不忘傳統文化,規范日常行為,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及閱歷。第二,高校也可以廣泛開設傳統文化相關選修課程,如古典音樂、古詩詞和書法等課程。因為,高校思想政教育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讓傳統文化走進課堂、貼近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提升愛國情懷,將寶貴的傳統文化銘記于心;與此同時,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與修養、思想道德素質,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通過課上與課下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深入,把握思政育人,文化育人的價值導向,指引學生學習、成長。
(二)增強文化自信,重視傳統文化教育
提升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度,高校應重視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結,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發揮其影響,構建人人共享的文化空間。第一,在思政課前,讓大學生收集關于愛國人物的事跡;在思政課堂中,講授有關愛國主題的內容,分小組討論,通過討論學習愛國人物的事跡,思想上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3]。第二,提高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和興趣,在周六、周日組織學生到紅色旅游基地、博物館等蘊含豐富文化底蘊的場所,感受我國傳統文化及地方文化的魅力[4]。第三,營造良好的校園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拓寬大學生的思想空間和研究視野,培養他們的文化創造力;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資水平,通過課堂教學與課下實踐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內心情感,體會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及價值,提升文化自信,學習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使傳統文化能夠適應當代文化,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最終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三)增強思政課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全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教師”,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要性、教師的自身道德素質以及專業程度的發揮對大學生的作用。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因為教師的任務是傳遞知識。高校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知識素養,才能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充分傳授傳統文化知識。首先,思政課教師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增強認同感,學生才會意識到傳統文化重要性。此外,教師在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打破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實行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5]。其次,教師要注重自我提升,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知識儲備,通過多種方式,收集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資源,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后,學校要立足實際,挖掘教師的潛力,以具有較高道德素養的教師為榜樣,在思想、情感、行為等方面影響學生。此外,高校還應搭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開辦高校思政共享課來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邀請專家座談,宣傳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主題活動,增強教師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量,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促進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積極性。因而,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相契合,思政教師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強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引導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弘揚程度,提高他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6]。
(四)開展校園傳統文化宣傳活動
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學習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調動大學生的情感,也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體現。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依靠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來弘揚傳統文化,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陣地,引導大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質,使高校大學生能夠受到良好文化和思想政治熏陶,培養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質和愛國情懷的優秀人才,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價值。例如,以傳統節日作為主題,在校園內開展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節日活動,使大學生在傳統文化活動中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的民族精神,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促進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更上一層樓。因此,傳統文化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為培養并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論
在當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精神保障。高校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需要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與世界接軌、與時代同行、與民族共謀、與人民和諧相處,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通過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宗旨的實現、工作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填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不足,補充及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的有效結合,明確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形成文化育人、智慧育人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 ?薛少,高翔,劉春霖.新形勢下加強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探索與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34(6):217-219.
[2]? ?懷艷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理論課融合的淺思考[J].文教資料,2019,(3):69-70.
[3]? ?王承慶,許昌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221-223.
[4]? ?洪春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2):85-87.
[5]? ?田豐禾,劉東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10(5):50-53.
[6]? ?倪皓.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85-88.
[責任編輯? ?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