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摘 要: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走過了百年發展歷程,深刻把握其發展規律,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的客觀要求。堅持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扎根中國大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是在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總結基礎上,更深層的規律認識和把握。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中不斷創新發展,對其發展規律的把握也將在百年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百年發展;規律認識;規律把握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1.001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2)01-0001-07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展歷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持續創新發展,在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發揮了重要價值。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在文化建設上,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1]保障意識形態安全,增強精神力量,離不開在借鑒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百年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求其中蘊含的深層次發展規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借鑒百年發展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規律,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堅持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始終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思想政治工作最鮮明的特色之一就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后的歷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2]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也指出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規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中國共產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發展形成的重要規律性認識。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一以貫之。首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不斷加強對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1927年,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由此開始改變軍隊中存在的不良習氣和作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3]1929年,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召開。大會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精神,通過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決議案,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4]三灣改編和古田會議通過的相關內容進一步加強了黨對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其次,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持續加強思想引領。1951年,劉少奇在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更加提高了,更加需要加強黨的思想領導,因為目前的情況與過去不同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勝利了,各種工作更繁雜,實際工作任務更加重了。”[5]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迎來了新的任務和新的挑戰。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歷史階段能夠進一步深化發展,在國家各項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再次,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持續加強各領域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1983年,中共中央批轉的《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就強調加強對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并責成中央宣傳部牽頭,中央組織部、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國家經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參加,組成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央書記處領導下工作。各省、市、自治區和國務院有關經濟部門,應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對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和管理。[6]同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強調,各級黨委要加強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在糾正錯誤之后,曾一度出現的埋頭經濟工作,忽視黨的政治領導和思想工作,對社會上的歪風邪氣放任不管的傾向,必須堅決糾正。有關部門,包括青年、婦女、民兵組織,政法組織,農村經濟工作部門等,都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主動做思想政治工作。[7]1987年,《中共中央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指出,學校黨委對思想政治工作負有領導責任。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會同行政統一協調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學生和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證和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8]從企業到農村再到學校,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體現出全面性,為各領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新時代,黨進一步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領導。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黨的建設和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牢牢掌握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9]這就進一步指明和深化了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地位,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的重要遵循。縱觀黨的百年發展歷史,堅持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是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正確發展方向的重要保障。
黨對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認識不斷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成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首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軍隊政治工作中率先運用了生命線理論。1932年中共中央給蘇區中央局及蘇區閩贛兩省委的信中提出:“政治工作在紅軍中有決定的意義,每一個紅軍戰斗員不僅要能夠有充分的軍事技術——手的武器,而且最重要的是腦子的武裝。必須充實現有軍隊中的政治工作,實現中央政治工作條例,政治工作不是附帶的,而是紅軍的生命線。”[10]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理論的生成和中國共產黨軍隊建設實踐密切相關,充分展現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將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理論拓展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之中。1955年毛澤東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11]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理論繼承了黨的政治工作優勢,積極營造良好的黨風和社會風氣,堅定干部和群眾理想信念,在此基礎上為經濟建設和其他相關建設更好地凝聚了力量。再次,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堅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理論。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重申和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12]這一論斷的重要意義。2000年,江澤民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生命線”論斷做了進一步豐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13]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價值,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精神動力。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和中國改革發展實際,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14]。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思想政治工作在黨的建設實踐和國家治理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了治黨治國的一種重要方式,這是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戰略地位的高度凝練和時代表達。從黨的“生命線”理論到“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體現了黨對思想政治工作戰略地位的認識深化,也體現了黨對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深刻把握。gzslib202204021114思想政治工作與黨的建設同向同行,貫穿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共同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決議》指出:“在革命斗爭中,黨弘揚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實施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出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形成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努力建設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15]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協同推進,共同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同時,黨在治國理政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在軍隊、農村、機關、企業、學校、社區、網絡等領域,持續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協同創新,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價值。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服務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決議》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16]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如果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理解,它的創新發展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根基和動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深入總結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百年歷程,深刻指出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把“堅持人民至上”概括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強調全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在發展歷程中,十分重視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的血肉聯系,從而為創新發展提供了血脈根基,這成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規律。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因人民而生。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在國內進行了廣泛的思想宣傳和組織動員等工作。中國共產黨早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目的包括促進國人覺醒,認清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本質,發動工人運動。這些工作的深層原因主要是為了解放被壓迫的國民,以求實現國民的自由解放,獲得全面發展,構建一個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的新國家。《古田會議決議》明確指出:“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17]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新政權,而這些直接目標的深層目的是讓人民群眾能夠當家作主。劉少奇在黨得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總結報告中指出:“我們黨所領導進行的每一項中心工作和實際工作,都是有政治意義的,都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考慮和決定下來的。因此在進行每一項中心工作和實際工作時,都必須向群眾宣傳這一項工作的政治意義,說清楚為什么要做這項工作,怎樣做法,結果怎么樣,不做行不行。”[18]黨的思想工作和宣傳工作,幫助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黨領導的中心工作和實際工作,在滿足人民群眾發展需求的基礎上開展相關工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規律的把握。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因人民而興。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民滿不滿意,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接受不接受,直接關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合理性和創新發展的動力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和人、社會、國家的發展密切相關,人的全面發展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同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沒有了人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極大提升,這為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同時,人和社會、國家的發展也存在密切關聯,人在發展的同時,客觀地推動著社會和國家的發展,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對增進人民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起到了重要作用。從1994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到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從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到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在時代發展進程中,結合中國改革發展大勢,不斷創新發展,這和人民群眾的自身發展以及由此而推進的社會、國家發展密不可分。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終面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回憶:“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19]如今,我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新時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思想政治工作繼續堅守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關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奮斗目標,增強人民群眾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凝民心、暖民心,全國各族人民匯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
科學理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導。理論每創新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決議》指出:“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20]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每一次飛躍,中國共產黨都會推進理論武裝,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成果成為黨和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發展中,堅持以不斷發展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符合中國具體實際,更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gzslib202204021114發揮黨的創新理論的凝聚力,在理論武裝中統一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一個大黨,統一思想歷來不易。”[21]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是我們黨的偉大創舉。中國共產黨有九千五百多萬名黨員,如何統一這么多黨員的思想和行動,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黨員頭腦是一個重要路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結合國家發展的中心任務和黨員干部的思想實際,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中,不斷提升創新理論的凝聚力。在此基礎上,幫助黨員干部在理論魅力和理論底蘊的吸引中,自覺地形成思想向心力,不斷將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上來。
發揮創新理論的感染力,在理論武裝中不斷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決議》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22]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百年發展歷程充分證明,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發揮創新理論自身的吸引力,幫助黨員干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感悟理論魅力,才能讓黨員干部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能讓黨員干部在理解的基礎上相信馬克思主義,在相信的基礎上確立為真正的信仰。信仰的確立是人在與社會實踐的互動中真正形成和深化的,不斷發展的黨的創新理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映著社會發展中的時代特征和實踐需求,對人更好地理解社會、更好地和社會實踐互動具有重要意義,對堅定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也就具有了強大的感染力。
發揮創新理論的吸引力,在理論武裝中增進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動力。《決議》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2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所以能夠更好地落地生根,了解人民群眾的困惑、需求,了解中國改革發展實踐的大勢是重要原因。不斷用黨的創新理論解決黨員干部思想上的困惑、認識中的偏差,滿足人在成長發展中的需求,才能進一步增進理論創新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在百年發展歷程中,理論武裝沒有脫離人的發展實際,沒有脫離人的成長需求,沒有脫離人熟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始終保持旺盛的發展驅動力。
四、堅持扎根中國大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注重經驗總結和現實應用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實際生成并創新發展的實踐活動。從實踐導向上看,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成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實踐,同時發展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理論主要豐富于相關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升;從理論基礎上看,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離不開理論支撐,這些理論既包括對馬克思主義的遵循,更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運用,從而使理論更能滿足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需求;從文化的層面上看,就文化哲學一般性上而言,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自由解放、獨立富強實踐的文化,文化的生成和發展離不開它得以滋養的土壤,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滋養中不斷創新發展。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發端于中國大地,它的創新和發展也注定離不開這片土地和人民。《決議》強調:“腳踏中華大地,傳承中華文明,走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黨和人民就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24]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發展歷程中,不斷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和中國改革發展實際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思想實際相結合,使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在各個時期都顯示出強大活力,成為其創新發展的規律遵循。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和各發展階段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同向同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解決思想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的中央蘇區,還是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根據地,我們黨始終立足中國實際、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的需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強調思想建黨,思想政治工作在堅持列寧灌輸理論的同時,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發揮榜樣示范效用,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在陜北公學等黨創辦的學校教育中,結合中國革命實際,開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和黨政軍民學需要的馬列課程體系。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又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反經驗,圍繞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問題展開了豐富的討論。1980年,第一機械工業部全國機械公會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對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問題進行了深刻探討,其中就包含對結合中國實際和工作對象實際的思考。在這次大討論中,《光明日報》以“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學化”為題展開了討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離開人們的物質利益去分析各種思想問題,也不能離開人們的物質利益去解決各種思想問題。否則,就失去了它的基礎,也失去了它的目的……它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物質利益,并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25]這里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統一的規律遵循。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中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6]堅持結合中國實際,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一以貫之的規律遵循,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gzslib202204021115不斷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注重中國共產黨經驗智慧的現實運用,是增進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先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27]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增進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在“大歷史觀”中領悟中國共產黨經驗智慧,將這些經驗智慧應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也強調:“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28]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創新發展,一方面注重從黨的發展歷程中總結經驗,注重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思想政治工作的智慧,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注重發揮黨史教育的思想政治功能,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進一步發揮黨史文化自在的育人功能。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運用黨的經驗智慧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政治工作實踐的又一個重要規律。
五、堅持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不斷豐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工作
創新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百年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決議》強調:“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斗,越需要開拓創新”,“只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勇于推進改革,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29]在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發展中,關切人民群眾的需求,積極推進改革創新,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工作,不斷增進自身發展的動力。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是在繼承各時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特征、中國發展實際進行的創新,既有對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總結,也有在實踐經驗基礎上的新規律的把握。
堅持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不斷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理論充分表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在“生命線”理論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對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認識持續深化。毛澤東和鄧小平都多次強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作用;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江澤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30]胡錦濤指出:“面對新的形勢,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加強而不能有任何削弱”;[3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32]中國共產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是一以貫之的,持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為其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這與對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規律把握是分不開的。
堅持不斷豐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決議》強調:“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33]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結合各階段黨的工作重心以及黨面臨的任務,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發展。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對“構建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的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的特別強調,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的頒發和實施,等等,都是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化建設的有力引領和積極探索。這些實踐探索積累了豐富的規律性認識,為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堅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工作。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發展,堅持遵循規律,結合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不同對象、不同內容具體開展工作,為其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確定了黨員干部和青年學生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對象,結合不同教育對象的思想行為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策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4]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再次強調:“堅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工作;堅持守正創新,使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終保持生機活力。”[35]在創新發展歷程中,從“三因”到“四因”,同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發展規律的深化把握。
把握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發展規律,對推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把握,需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和深化,是一項持續推進并逐步深化的工作。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智慧,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探索中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是深化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著力點。gzslib202204021115參考文獻
[1]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1-11-12(1).
[2][15][16][20][22][23][24][27][29][3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1).
[3][4] 中國共產黨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38,43.
[5] 建國以來重要文選選編(第二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301.
[6][7]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9,279.
[8]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21.
[9][14][35]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7-13(1).
[10]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八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310.
[11] 建國以來重要文選選編(第七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207.
[12]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件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201.
[13] 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4.
[17] 毛澤東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9.
[18] 劉少奇選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6.
[19] 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N].人民日報,2020-05-24(1).
[21] 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抓基層強基礎紀實[N].人民日報,2017-06-29(6).
[25] 孫友余,錢學森,費孝通,等.論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N].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35.
[26]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8]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
[30] 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2.
[31] 胡錦濤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59.
[32][34]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