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青
摘要:美術作為藝術類學科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潛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以提升,通過美術教育向學生傳達藝術文化,能夠滿足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需求,因此美術教學者一直在積極探究現代化美術課堂的教學設計。當前階段的美術教學應當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切實保障教學課堂的有效性,烘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教授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美術的身影,使學生能夠明確生活與美術之間的密切聯系,以此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美術;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初中美術學科與基礎性學科不同,美術更傾向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藝術情感以及人格素養(yǎng),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將自己的思維展現在畫紙上,是實現大腦與雙手結合,靈性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過程,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初中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應當貫徹落實素質課堂理念,突破傳統美術課堂的固化困境,為學生構建現代化美術課堂,展現美術學科的教育意義,促使學生能夠有效提升藝術能力。初中美術教師需要積極探究美術課堂的實施方式及內容,落實新課程標準,發(fā)揮美術教學的德育功效,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專業(yè)技能。
一、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開啟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美術課堂
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五個層面,分別是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責任擔當以及實踐創(chuàng)新,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當首先深入理解并掌握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才能向學生傳達新時期的素質教育理念,使學生成長為具備核心能力和正確價值觀的青年,實現教育課堂變革的目標。因此,美術教師要利用好現代化信息技術,切實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為美術課堂注入鮮活的血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美術教學課堂順利開展。
新時期的美術課堂與傳統美術課堂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學方式的不同,傳統課堂以教師講解知識為主,學生缺少練習繪畫的機會,即便教師安排了實踐任務,學生也只能夠通過臨摹來練習繪畫,沒有針對性提升學生個人能力的過程,學生的發(fā)展就一直固化于模仿階段,這是傳統課堂的教育理念的偏差,沒有將藝術的創(chuàng)造放在首位,導致美術課堂失去應有的教學意義。而新時期的美術課堂,教師應當立足于立德樹人理念,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切實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通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實踐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確保學生能夠不斷提升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能夠以個人的獨特想法完成美術作品,展現發(fā)揮美術學科的藝術教育引導,為學生的成長注入活力。初中美術教師要深入理解科學教學的原則,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身心成長的教學課堂,積極探究科學的教學理論與方法,筑牢現代化教學理念,確保美術課堂具有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
二、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為核心素養(yǎng)課堂增添教學吸引力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美術課堂,教學過程要與時代發(fā)展契合,才能增加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凸顯美術學科的中國特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美術課堂中教師一直掌控著教學過程的變化,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新時期的美術課堂,教師應當切實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切實了解青春期學生的身心變化,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美術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將自身的想法變成美術作品,提升學生的美術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快樂。教師要利用好現代化教學技術,豐富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體會藝術世界的魅力,促使學生的藝術情感變得豐富,美術思維也得到擴展。
例如:在教授《紋樣與生活》相關教學內容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構建美術生活情境,通過帶領學生觀看與生活相關的紋樣美術作品,如故宮中建筑體上的紋樣、陶器上的紋樣以及少數民族的特色衣服中的紋樣等,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愿和學習興趣,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討論的主題為紋樣與生活的關系,以此增強學生對紋路美感的理解,緊接著教師繼續(xù)為學生展示紋樣的繪畫作品,讓學生明確繪畫結構與繪畫方法,強化學生的美術思維和能力,通過美術作品的展示,學生掌握了色彩的搭配方式,學會用不同的配色方法展現紋樣構圖。
三、教師要增添實踐活動,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融入學生生活
傳統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師只追求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沒有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實踐機會,學生在枯燥的傳統美術課堂中感受不到快樂,難以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通過實踐活動的安排,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到學習美術知識的意義。實踐活動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過程,教師組織美術課堂時,可以將學生學習的陣地轉移到課外中,通過帶領學生參觀美術展覽館,以及鼓勵學生參與繪畫比賽活動,增強學生的在知識獲得感,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實現個性化發(fā)展,展示美術學科的教學意義。
例如:在教學山東教育出版社初中美術《關注社區(qū)居住環(huán)境》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實地參觀社會建筑布局,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家園中體會美術與生活的緊密連接,增強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審美趣味。建筑的布局影響著生活氛圍,教師要讓學生評估參觀社區(qū)的環(huán)境,并引導學生提出修改意見,并繪制修改方案圖,教師要課堂上展示作品表現有亮點的方案圖,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結束語
傳統美術課堂不僅教學效率低,還限制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不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要切實變革教學理念,落實現代化美術課堂的教學目標,融入現代化教育技術,打造高質高效的美術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教師要以身作則,展現榜樣力量,向學生傳達美術學習的重要意義,利用人文性關懷引導學生感受溫暖的藝術世界,利用激勵式語言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通過美術教學課堂的變革,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推進素質教學美術課堂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莊春花.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開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20):160-161.
[2]陳婧瑩.美術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書法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74):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