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軼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重點板塊,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板塊。但很多學生對文言文并不怎么感興趣。文言文雖然有很多文字運用都十分精美,但讀起來往往感覺拗口,不好理解。再加上古今文化理念、社會背景等巨大差異,也使學生在解讀以及認知文言文的時候感到困難。故此,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探索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幫助學生弄懂文言文,使學生愛上文言文。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改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文言文在中國歷史的悠久發展過程里,累積了千萬年的“經驗”。利用古代沿襲下來的文化進行傳承,古為今用。傳統文言文從重要性、藝術性、實用性而言都無可替代,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必然載體,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多元的教學方式,以夯實學生文言基本功,培養學生文言文素養,讓學生可以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教學。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一)文言文教學功利化傾向嚴重
在考試“指揮棒”左右下,不少初中語文教師的文言文教學急躁冒進。在初中生對一篇文言文的重點字詞都沒有弄清楚時,教師就要求學生功利性地“背”;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時,教師就開始講解文章主旨了。甚至有的語文教師直接把自己認為的所謂考點知識,讓學生勾畫出來死記硬背,忽略了文言文教學的整體性,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細讀需求,妨礙了學生對文章意境的體會和感受,將學生對文言文的感知、理解拋到一邊,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更無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致使文言文教學偏離了正確的航向,漸行漸遠。
(二)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高
由于語文教師文言文教學的程式化,往往把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分解成零碎的字詞句解讀,這樣一來,不僅忽視了文言文的意境美、語言美、韻律美,使學生無法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就難以挖掘文言文的內在美,更談不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法更是讓初中生對文言文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甚至出現逆反情緒。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
(一)創設氛圍,增強興趣
對于枯燥的文言文學習,很多學生是具有抵觸心理的。所以教師要綜合考慮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讓每位學生都能跟上課堂教學的腳步,并通過一些別出心裁的互動方式,適當降低學習的門檻,讓學生以一種放松交流的心情進行學習,這樣課堂的學習氛圍也將更加活潑、生動,對課堂教學的推進也有著很好的幫助。比如,在學習《論語十二章》的時候,教師跟學生說一說孔子的生平事跡,包括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治國安邦構想的故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激發學生學習《論語》的熱情。有了學習的熱情,學習將會變得容易。再比如,學習《岳陽樓記》《小石潭記》《醉翁亭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生活情境:當一個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官員遭到貶謫的時候,他的心情該是怎樣的?通過問題情境,學生自然就有學習文章一探究竟的興趣了。在激發文言文學習興趣這一點上,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世說新語》這本書。《世說新語》這本書篇幅短小,適合初中生閱讀。又由于該書的故事性強,學生也會產生興趣。
(二)開展誦讀訓練,感知文本意境
學習文言文離不開誦讀。比如,在學習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的《出師表》時。文本以議論為主,敘事為輔,突出了作者濃烈的思想情感,將諸葛亮對于后主劉禪的忠誠之心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第一遍閱讀,讓學生自行閱讀,將文本之中的生字詞進行疏通,理順文本的內容;第二遍閱讀,則是在教師的講解以后,進行吟誦,在流暢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文本的情感。《出師表》一共包含九個段落,九個段落可分為三個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仔細體會諸葛亮當時的心境是隨著文字的變化而變化的,從而不斷調整閱讀節奏。比如,在閱讀第一部分時,這一部分講述的是諸葛亮以客觀冷靜的角度,分析當下的局勢,為后主劉禪提出諫言,其中既包含對先帝劉備的愛戴與崇拜,還蘊含著對后主劉禪的期冀。學生在閱讀時,要保持言辭懇切,語序平穩,同時還帶著殷切的關懷;而到了第二部分,諸葛亮開始敘事,陳述與先帝劉備的創業過程,突出其感恩之情;第三部分,諸葛亮則開始痛訴自己,語言催人淚下,令人動容。不同的內容,學生應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從而與諸葛亮產生情感的連接,體會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把握《出師表》的中心思想,感受其意境,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
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之余,要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小練筆,不但可以反饋其學習情況,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如,《語文》九年級上冊《行路難》一課學習后,學生對李白的了解更為詳細了。這時,教師可以結合詩歌內容,讓學生以“我與李白的一場邂逅”為題寫一篇作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大膽聯想和想象,穿越歷史時空,與李白一起乘舟遠航,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樣,讓學生在讀中寫、寫中讀,切實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
結束語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提升專業能力,以積極的心態去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多元化的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逐漸消除對文言文的恐懼,鼓勵他們勇敢地走入文言文的世界中,積極探索文本,品味文本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緒,掌握中心思想,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培英.初中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1):31-32.
[2]胡淑琴.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60):38-39.
[3]謝淑君.初中文言文創新教學例談[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1(Z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