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的教學改革也進入了實踐階段。因此,有必要深化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教學改革
一、高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狀況
(一) 教學模式落后
現階段,機械基礎課的教學仍然是以教師和課堂教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其中,主要體現在:第一,基礎教學活動占了課堂時間的很重要比率。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老師更重視課堂,而忽略了課外的輔助教學與答疑,也很少和學生交流;第二,課堂教學手段較為簡單。在機械基礎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僅通過多媒體電子課堂,較少使用粉筆、黑板和教材,只是按著可見進行宣講教學,使得課堂教學互動性較差,使得機械基礎課的教學效果不佳;第三,在機械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仍然注重灌輸式教學,因此課堂信息量較小,教學內容也更新較少,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 學生的學習方法枯燥
目前,大多數學生仍處于以教材為中心的應試學習狀態。主要表現為:一是學生在機械基礎課教學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不善于自主學習;第二,應試教學法被廣泛應用于學習方法中。根據日常作業中的參考練習進行解決。它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取決于考試前的死記硬背。它缺乏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在課程學習中依賴教科書或一些解決問題的說明,很少閱讀相關的專著和文獻;第三,學習手段比較單一。在機械的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并不善于運用本課程的各類教學資源加以輔助學習,且實踐性環節也比較薄弱,使得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并沒有真正的了解與把握,且知識面比較狹窄,思想也不夠活潑,學習力較差。
(三) 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
許多老師強調對知識的教學,著力于傳授教學,而疏忽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因為沒有教師互動,大多數基礎薄弱的學生根本無法加入課堂教學,形成"理解"的受眾。從上述分析出發,想要給中學生傳遞機械知識,我們需要進行教學變革與創造。由于缺乏師生互動,大多數基礎薄弱的學生無法融入課堂,成為“理解”的受眾。從以上分析來看,為了向學生傳授機械基礎知識,我們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和創新。
二、高職《機械基礎》 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 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應該建立在啟發和引導的基礎上。在實踐中,任務領導和小組合作教學法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教師在教學"鏈條的結構和液壓傳動的基本原則"時,要求學生以自制作業頁或問題的形式提供最基本的機械知識點,并要求學生成立學習小組開展探究與協作的練習。最后得出的結論,教師必須進行統一評估與反饋。然后布置家庭作業,并組織每個小組圍繞任務設計問題。小組成員討論問題并形成學習內容計劃。在討論中,每個人都會提出自己的觀點,老師會引導學生總結可行的解決方案,并最終做出評估。實踐證明,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二) 以能力為本位, 整合與重構機械基礎類課程
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其教學并沒有針對性和系統化。因此,機器人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知識、金屬制造實踐、機械公差與配合、工程力學等課程盡管彼此聯系密切,卻都是專門為追求自身完整性而設立的學科,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踐脫節。這種知識體系主要追求學科的系統化,必然會形成許多孤立的、交叉的知識。然而,與專業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相適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形成往往被忽視。為此,課題組提出以能力為基礎,理論聯系實際,重構機械基礎課程體系。一方面,從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出發,以“必要和充分”的知識為度,從系統分析機械設備全過程的角度,選擇機械原理、工程力學、公差與配合等相關內容,將二者有機結合,形成力學分析與應用課程;另一方面,從培養學生機械設計和制造的基本技能入手,以零部件的設計、生產和加工過程為主線,整合和重構機械設計、金屬工藝、金工實習等課程內容,實現有序、層次化的結構特征,形成機械零件設計與制造基礎課程(以下簡稱“機械基礎”),強調適用性和實用性。
(三) 以真實的工作流程序化教學項目, 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確立了課程載體之后,將選定一項大型的綜合課程貫穿于全部教學,以訓練學生專業崗位的綜合能力。帶式輸送機或精密壓力機、卷揚機等主要傳動部分的設計,及減速機內部的核心部件的制造與加工,非常適合本項目。主體項目確定后,針對機械工業典型零部件設計生產中經常出現的工作任務,總結出了八個應用性較強的學習型崗位服務項目。序列基本上是根據從設計材料到加工成型機械零件的制造過程與工藝的發展路線而建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崗位綜合能力,可以安排另外兩個綜合項目。其中,第3項是對第1項和第2項的綜合和擴展,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第8項是第4至7項的綜合和擴展,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生產和加工能力。
(四)要善于利用新媒體幫助教學
在基礎機械課程中有許多組成部分。教師的板書寫并沒有完全取得期望的教學效果。而且根據教材中的操作步驟,具體的圖紙組成以及裝置構造也不可避免地會有所不同。但這些狀況都可能通過多媒體教學進行很好的改變。使用PPT,能夠更生動地表現汽車零部件和機器等部分,與多媒體中展示的顏色搭配更加合理,引導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多媒體教學中的視頻也很常用。在實際操作技能方面,學習者也能夠循序漸進地跟著視頻的講解記憶。
結語: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機械基礎課教學過程中存在不足,應積極改進和調整。同時,機械基礎課教學內容的改革要立足于當前的教學現狀,處理好機械基礎課改革與職業能力培養的關系,從而使機械基礎課程的設計更加合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佳.深化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的思考 [J].建材與裝飾,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