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
摘要:新時期的小學音樂不再是“冷門學科”,尤其是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教育對于發展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而美妙的音樂更是能夠充分滌蕩學生們的心靈,使其能夠有著更加充足飽滿的學習動力和生活狀態。對此,本文從“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巧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精彩程度”“結合現實生活,鍛煉學生綜合素質”三個方向對如何更加高效地開展小學音樂進行了合理地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青春;信息技術;現實生活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伴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落實,小學音樂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以及家長們的重視。音樂作為一門全能藝術,對于學生認知思維的發展是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的,而經常聽音樂也能夠使得學生們保持更加健康的身心狀態,使得學生們對美有著更深入地感知。與此同時,教師也就要幫助學生們去真正認識音樂學科的學習價值,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學習的過程中。
一、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審美情操
受應試教育等觀念的影響,甚至一部分音樂學科的教師都自認為自己的學科會影響學生們對于一些基礎學科的學習,從而也就對自身的教學任務不夠上心。然而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觀念,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們首先就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要能夠正視小學音樂學科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地位,進而再加上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去針對學生們設計更加符合他們興趣喜好的教學模式,以便大大加強學生們對于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更加充分地培養學生們的審美情操,使得學生們能夠從音樂中感受到更多美的存在,最終有效發展學生們的正確三觀。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口哨與小狗》這首樂曲的過程中,就可以首先向學生播放這首曲子,讓學生仔細的聽一聽,并詢問學生:“你從這首樂曲中聽到了什么聲音呢?”學生回答:“小狗、小鳥......”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分別來模仿小狗的叫聲、吹口哨的聲音和小鳥的叫聲,并嘗試打拍子,從而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對這篇樂曲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充分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瞬間以及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二、巧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精彩程度
小學音樂教師也要善于在課堂上提高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來提升課堂的精彩程度,從而能夠大大增強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主動學習積極性。音樂課堂并不是簡單的教唱即可,而應該有著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對此教師就要利用信息技術去結合傳統的口述和板書的教學體系,使得課堂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加直接地感觸音樂的存在,而這也勢必會更加有助于學生們音樂素養的提升,進而現代化音樂體系的構建也會使得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草原上》這首歌曲時,就可以首先了解到這首歌的主題是和草原有關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搜集一些有關草原美景、人文的圖片、視頻等內容讓學生觀看,或者也可以讓學生聽一聽草原上的歌曲,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蒙古音樂的風格特點以及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此時教師便可以指導學生去更加有感情的來學唱這首歌曲,并利用多媒體來進行配樂以及播放一些有關草原的視頻畫面,從而帶給學生一種更加精彩的課堂體驗,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合現實生活,鍛煉學生綜合素質
生活中很多學生都是習慣聽音樂來放松自己的身心的,也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主動結合現實生活,從而通過帶領學生們從他們熟悉的角度入手來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以便大大增強學生們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生活中也是有著許多美妙的聲音的,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們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這些美妙聲音,并且可以將他們記錄下來,而這則大大有利于學生們音樂素養的提升。再有很多學生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玩耍一些樂器,此時教師也可以結合這些因素去設計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最終大大增強學生們對于音樂學科的興趣。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過新年》這首歌曲的過程中,就可以首先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過新年的時候都會做些什么呀?你們過年時有哪些習俗?你又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從而引導學生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去感受過新年時的美好氣氛,同時學生在唱這首歌曲時便會掌握活潑歡快的節奏特點,有效的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師要能夠去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并且要主動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去真正重視起音樂學科的教學,幫助學生們去更加全面地學習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從而也為學生日后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一部分基礎。除此之外,音樂學科也是一門比較“接地氣”的學科,所以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多地貼近實際,進而除了幫助學生們能夠掌握學習和鑒賞音樂的本領之外,也能夠促使學生們從音樂中體悟更多的真善美,最終有效培養學生們的健全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參考文獻
[1]陳淳.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音樂學科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 新課程導學, 2020(S02):2.
[2]郭睿. 新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研究策略[J]. 真情,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