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林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其可以快速判斷、合理地利用學到的專業(yè)知識。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一步步地進行合理化分析,選擇方法。在小學數學這種學科中,計算能力是重中之重的。從最初的概念、過程都是通過計算進行驗證與分析;從開始到結束,整體的思維方式以及計算過程,都是十分關鍵的。延伸到之后的幾何學習,是同樣的道理,以及后來要學習的各種數學知識都是離不開計算的推導及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計算能力;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引言
在小學階段打好計算的基礎,需要教師和學生都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作者根據自身以及觀察的經驗,給出提升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幾點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計算興趣
學生往往對動畫、身邊熟悉的人和事物等比較感興趣,需要教師首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且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具有對新知識進行追求和探索的積極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進行“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時,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有趣的計算情境:在屏幕上出示一張大荷葉,荷葉上蹲著7只青蛙,然后跳下水2只,荷葉上還有幾只青蛙?這個教學情境還可以制作成動畫模式,通過“總—分”的計算模式來引導學生掌握加減法的一些基本計算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將這個動態(tài)情境設定為層層遞進的計算過程,從2只青蛙的離開,到3只青蛙、5只青蛙的離開,逐步揭示“7以內減法”的一些計算原理。通過觀察動畫片的畫面,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青蛙的數量在逐漸減少,他們也能看到減少幾只青蛙后剩余的具體數量為多少。教師通過這一過程的演示,引導學生建立“分解”原則的計算思路,幫助他們理解“構造算法”的數學常識。
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數感在計算方面的整體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數感主要體現在口算和估算兩個方面,良好的數感不僅能提升學生在計算方面的準確率,還能夠帶動學生在數學方面學習的興趣點,為此教師在進行計算方面的實際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在進行計算方面的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進行估算方法的探索,并根據自己探究出來的估算方法對估算結果,進行合理解釋,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們根據自己探究出來的估算方法,實際進行習題的結果估算,并多次證明估算的準確性和合理性。最后教師要讓學生將自己探究出來的估算方法和生活中的計算相結合,以此提升對計算知識點的應用水平,強化數感。
三、傳授學生計算技巧
年級越高,教授的計算方法就更多,很多題目往往是將新學的和以前學的結合起來成為一道計算題,學生不僅要掌握新學的知識,還需要記得以前的知識,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計算的方法如果掌握了是不容易忘記的。在多位數相乘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技巧教師需要教給學生,如5和任何數相乘尾數都是5或0,在計算時看到這個就可以基本確定尾數。在計算時,看到有5的話也要優(yōu)先和5計算,在計算35×99=?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例子,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可以發(fā)現35×99=35×100-35×1,這兩個式子相等,并且后面一個明顯比前面一個好算,在計算過程中,學生也能感受到計算帶來的樂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規(guī)律,為學生后續(xù)學習數學計算奠定基礎。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相對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具有十分顯著的“不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所以學生若想要獲得高分,則必須注重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但是實際上,很多學生進行計算時存在準確率不高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不具備良好的計算習慣,所以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計算習慣進行有效培養(yǎng)。老師們在教育學生時,要重點注意,學生答題的過程中,一定要看清題目,仔細閱卷,根據題目挖掘內在含蓄的隱藏要求,然后進行答題。無論是否會計算這道題,一定要先列出算式或方程式。這樣就能使答案最精準。答卷的時候,要求同學字跡工整,仔細、認真看清出題者要求的樣式后進行作答。計算能力再好的孩子,都不能保證每次計算都全對,所以檢查環(huán)節(jié)就必不可少。很多學生的檢查就是走馬觀花,就看看答案是否寫了,有沒有漏題,那只是檢查的一部分。一般有如下檢查步驟:第一步,檢查數字和計算符號是否抄對,計算順序是否正確;第二步,通過驗算檢查是否計算正確;第三步,檢查得數是否寫對,余數是否寫上。有了良好的檢查習慣,才能進一步提高計算正確率。
五、引導學生重視計算的創(chuàng)新
以學習“小數的乘法與除法”為例。現在學生完成了0.9×4=3.6的計算。學生可以應用課本上教授的方法完成精確的驗算。學生可以發(fā)掘數學運算的要求,這一題學生只需要判斷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因為題目并沒有要求學生呈現精準驗算的過程。那么學生可以應用估算的方式完成驗算:0.9比1小,那么0.9×4=?的計算結果必然比1×4=4小。然而0.9比1只小一點,那么0.9×4=?的結果如果比4小太多,結果必然是錯誤的。并且以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0.9×4的積必然是小數點后只有1位數(0除外),如果小數位數與被乘數的位數不一樣,那么結果也是錯誤的。
結束語
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包含計算態(tài)度、計算思維、計算習慣等各方面的因素,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的教學過程。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各種基本的數學計算技巧和傳授計算經驗,還要從習慣上入手,幫助他們學習正確、自覺的計算方式。
參考文獻
[1]楊瑾.小學數學中段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與習慣的策略探討[J].人文之友,2020(5):267.[2]孫強.淺談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J].數學教學通訊,2020(1):26-27.
[3]高玲星.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