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顯平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全民族素質的提高一直是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任務。小學語文在滲透勞動教育這一方面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諸多體現。文章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融合新時代勞動教育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勞動教育;小學語文;學科滲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小學語文的學科特征為融合勞動教育奠定了的良好基礎,教材中包含豐富的歷史人物勞動教育素材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有利切入點。然而,大多數的小學語文課堂未能就勞動教育設置具體的情感態度目標,并未體現勞動美德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因此,小學教師應當優化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教材優勢,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對勞動成果和勞動人民的尊重。
一、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人民的生活水平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不斷提高,小學階段的許多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受各方寵愛,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并且,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部分家長甚至覺得勞動是低賤的、不受尊重的,使得學生對勞動這一美德沒有正確的認知。受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體系中正在被輕視、弱化,導致學生沒有獨立動手操作的能力。據悉,很多小學生對簡單的日常事務性勞動——整理房間、洗碗拖地等不能完全掌握,類似炒菜、包餃子等細致勞動的技能熟悉更是少之又少。并且,有研究表明,我國小學生每天的平均勞動時間在中、美、韓、法、英五國中占比最低,僅12分鐘。可見,我國青少年的勞動教育亟需全面開展,作為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語文教師要首先擔當重任,分析教材特點,發現勞動教育素材,引導學生感悟勞動品德,創造勞動教育實踐機會,多角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勞動教育比重。
二、小學語文融合勞動教育的教學策略
(一)全面發掘教材特點,設計勞動清單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為例,將教材中涉及勞動教育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勞動清單”,以全局觀審視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要素,優化勞動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中,第一單元的習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培植一株小花,感受勞動給生活帶來的美好;第二單元《守株待兔》,教師可以通過寓言故事,傳達給學生不要心存僥幸,要靠雙手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第三單元的《古詩三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了解節日習俗并動手制作,如“包粽子,插茱萸”,以及《紙的發明》這一課,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造紙術的演變過程,讓學生體會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改變,培養學生對勞動人民智慧的敬仰和尊重。
以上述為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在課本內容、“語文園地”等多板塊發掘勞動教育要素,建立系統的勞動教育滲透方案。
(二)重視拓展延伸,結合生活實踐
葉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認為,“學語文為的是用,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僅僅是理念的傳播,更要主要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綜合性的教學環節來指導教師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并將實踐中的感受以寫作、口語交際等方式作出表達。完整構建了以教學促進實踐,以實踐促進表達的勞動教育指南。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下第三單元中的《四時田園雜興》這一課的教學中以書法為主題,滲透勞動教育。本課中需要學習并正確書寫“晝、耘、供”三個生字和“耘田、績麻”等與勞動相關的詞語。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播放陶淵明“帶月荷鋤歸”的勞動場景和現代農村插秧、收獲的勞動畫面,帶領學生感受范成大對田園勞動的熱愛。在進入課文學習時,教師可以出示朱德潤的《四時田園雜興》臨摹帖,激發學生對書法的學習興趣。再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耘”字的演變,并出示農民伯伯耕耘田地的圖片。然后指導學生,描摹“耘”字的筆順筆畫。在學生自己動手嘗試之后,可以出示歷史上書法大家如王羲之、顏真卿等人的書法作品,供學生欣賞并討論他們的書法為何可以稱作大家。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延伸王羲之“竊讀《筆法》、書字換鵝、”的故事,以及他教導其子王獻之練習書法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天下第一行書”要靠自己日復一日的努力換來,并組織學生開展書法比賽。
上文案例只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某一角度,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善于靈活的將學科任務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并延伸出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的感受到勞動的美好,體會勞動帶給自身的變化。
(三)健全評價機制,促進全面發展
與其他綜合學科一樣,勞動教育也需要系統的檢測和評價體系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勞動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重點關注學生是否認真執行勞動方案。例如,教師可以指定家庭勞動反饋表,與家長聯合,檢驗學生是否在家中做家務、整理房間,并對學生的勞動成果記錄、打分并反饋,在班會上對認真完成的同學提出表揚。也可以在教室中指定小組勞動排行榜,在日常學習中,對主動收拾垃圾、不浪費糧食、認真做清潔的同學給予星形獎章,并在月底評比勞動優秀小組,為其頒發獎品。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要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首先讓學生愛上勞動,再提高學生的勞動要求和細節,讓學生在鼓勵中成長。
結語
總而言之,勞動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美德,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或許已經有許多機械化的產物來替代人類完成日常勞作,但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是素質教育必須扎根在學生心中的。語文教師要深挖教材,優化教案。讓學生發現勞動美好,學習勞動智慧,建立健全勞動品德素養,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明霞,陳雪瑞.小學語文學科中勞動教育滲透的文本分析與應用——基于“部編”小學語文教科書[J].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1,39(04):395-402+409.
[2]耿齊苑.小學高年級寫字教學現狀分析及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1.DOI:10.27267/d.cnki.gqfsu.2021.000301.6588E762-95A6-490F-8E00-665C647C93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