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英
摘 要:當前的新課標教學要求教師增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學習上的難題,也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內心所想,從而制定更加合適的教學進度。同時,師生之間的來回互動,能夠讓課堂變得有趣活潑,讓師生之間重新審視彼此之間的關系。自古以來,教育和學習都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互相汲取經驗和知識。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有效性
引言
有效性互動根本目的是鼓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而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正處于心智發展還沒成熟的階段,不僅需要外界的引導建議,還需要更多對其獨立性的培養。因此,小學語文中的課堂有效性互動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當下,仍然存在著許多師生間課堂互動效果不明顯,或者師生間缺乏課堂互動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這個問題出發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課堂互動有效性的策略。
一、師生互動的現狀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和手段主要以教師說、學生聽,再加上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等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沒有關注到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的提升問題,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多依靠外界推動而不是本身的學習動力。教師沒有注意到課堂應當是學生的主場,而不是教師的主場。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限制,很容易出現上課不夠專注等問題,如果教師沒有及時地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那么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也會因此受影響。除此外,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也會導致這個問題的產生。由于當前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教師將此技術運用到課堂中去,但在這個環節中,他們忽視了人才是課堂的主要成員,多媒體僅僅是一個輔助技術。這使得多媒體技術也沒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它的課堂互動作用。
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師需要樹立傾聽的觀念
學生應當是學習的第一主人,教師、課堂等應當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而不是主導者[1]。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前,首先應當意識到這個問題。那么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傾聽。教師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缺乏對學生的傾聽,沒有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沒有真實了解到他們學習上的疑惑和問題。傾聽學生的答案、聽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念,應當是教師在課堂上做好的事情。在傾聽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個性見解等,通過這些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能夠及時地從中獲取經驗,并改正自身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足。傾聽,也是教師對學生表達自己包容性的最好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多感受到教師的用心。
(二)設置更多教學提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自控力,因此他們在課堂上聽課時,容易出現走神等現象,造成學習效果較差的問題。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增加一些提問環節,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夠被及時地拉回正軌[1]。例如,在教師講解到《望廬山瀑布》這樣一首比較難懂的古詩時,可以增加一些對學生的提問,首先鼓勵學生主動舉手回答,也可以進行點名回答。學生在意識到教師要開始提問后,內心會出現一些緊張情緒,這些情緒使得學生將原本不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追隨教師講解的知識點。課堂提問環節是一個很好的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和手段,這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所想。
(三)適當設置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的有效性互動,不僅可以通過提問等傳統方式實現,也可以通過一些課堂問題探討等教學活動實現。相較于課堂提問,讓學生在課堂上與自己的小組成員交流看法會更加具有輕松的課堂氛圍。與小組成員交流問題時,學生更加放松自然,也能夠說出更多的自己內心所想,幫助教師更好地與學生互動交流[2]。例如,在學習到《鄧小平爺爺植樹》時,教師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教學活動,如讓學生探討自己所了解到的其他偉人等。這個十分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回答積極性,使其主動與自己的小組成員探討這個問題。在對問題的探討中,學生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教師需要著重注意的地方,教師在這過程中也可以及時地給學生一些反饋建議以及鼓勵,幫助學生充分表達自我、展示自我,讓學生認識到師生間的互動是十分有趣美好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上師生間的有效性互動,能夠更好地拓寬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大腦。這也能夠幫助教師更高效地完成教學工作,讓學生對課堂更加專注和喜愛。語文學科,也將因此變得更加有趣活潑,學生對語文的喜愛程度自然也就上升了。同時,對語文學科的喜愛促成學生學習語文內驅力的提升,最終助力學生的語文學習,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學會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 丁海英.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對策[J]. 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 2020(5):1.
[2]劉懷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J]. 新一代:理論版, 20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