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業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資源逐漸在教育領域中得以普及。網絡技術的應用,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推動教學方法的革新與完善。而網絡教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研模式,逐漸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青睞。文章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基于網絡教研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展開綜合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網絡教研;專業素養
網絡教研指的是以教育工作者為主體,以網絡技術應用為手段,以探究學習、交流研討作為主要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教學生態、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研模式。相對于傳統教研模式,網絡教研的信息透明度高、實踐性強、參與面大,對教師更有吸引力。將網絡教研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加強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掌控,促進教師更新教研觀念,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文章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對網絡教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具體實踐途徑展開分析。
一、網絡教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般來說,網絡教研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開發和利用網上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建立開放、動態、交互的網絡教研平臺。只要是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參與其中,在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學習,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網絡教研更符合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它的融入,能夠激發教師的創新精神,提升教師應用網絡技術的能力,使其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優化課堂的途徑,間接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
與此同時,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其課程內容有著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小學數學中包含的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等核心素養的培育,都對學生形成一定的考驗。學習數學既是積累知識、掌握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又是思維品質不斷強化的過程。將網絡教研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促使他們有效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使師生在互動交流中共同進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二、網絡教研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借助情境互動,提升實踐能力
數學的產生和發展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尤其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中新概念的引入、知識點的講解、課堂練習的布置,大都是在生活情境中開展,這也是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決定的。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從而更加積極地探索和思考。而傳統教學模式主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師都是先創設具體情境,再從中概括出零碎的知識點,將其“灌輸”給學生。這樣的學習情境沒有存在感,無法進行知識的有效滲透,學生對課堂信息的整合能力也不理想。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研的機會,調用更優質的課程資源來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先登錄網絡教研平臺瀏覽相應的教研資源,包括教案、公開課視頻等,揣摩應該如何將“分數”這一抽象的概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給學生,并引導他們了解分數的一些基本性質。然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聯系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制作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在課堂上,教師先利用課件中的內容吸引學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中,再展開課堂互動,鞏固學生對分數概念的認知。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同樣的白紙,折兩下和折三下留下的圖形大小一樣嗎?它們用分數應該怎么表示?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動手折一折,分析不同的折法留下的圖形大小。在情境互動和實踐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快速觸及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完成知識的理解與深化。教師得益于網絡教研的經驗指導,也能縮短教學周期,提高教學效率。
2. 共享學習資源,推動課堂多元化
網絡教研模式分為講授模式和協作學習模式。作為校本教研的延伸與補充,它突破了傳統教研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教育教學的前沿知識走進課堂,讓先進的課程資源在更多的學校落地生根。網絡教研主導的小學數學課堂,可以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使單一的課堂活動走向多元化,使師生關系走向民主化。教師利用網絡教研,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實用性的知識,作為教材知識的補充與拓展。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面積”時,在學生初步學習了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后,教師為學生留下一道思考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相同,那它們的面積相等嗎?讓學生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學習資源,然后通過假設、列舉和畫圖的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在課堂上分享答案。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對網絡資源的辨別和選擇,從而獲取更多的學習信息。網絡教研的智慧共享逐漸演化為數學課堂內的學習經驗共享,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成本,還能使課堂教學走向高效化。
3. 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網絡教研的參與者很少,主要由部分教師、教研員零散地利用網絡開展教研活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進步,網絡教研逐漸演化為專家引領、成員互助的組織模式。而網絡教研的重要載體——線上平臺,它的搭建往往關乎著教師的個人成長和學科課程的優化水平。優質的線上交流平臺和管理模式,可以營造共同學習、你追我趕的良好教研氛圍,同時能使更多教師的先進經驗得到展示。筆者認為,可以按照“校園—地區—全國”的順序來進行平臺建設。以校園交流平臺為例,同一學校不同年級的數學教師可以齊聚數學網絡教研專欄,記錄學校的課程安排、活動策劃和每學期的教學目標,并分析實時的教學經驗與反思,教師可以相互點評彼此的備課環節、教案內容。地區范圍的網絡教研平臺,則在保留各學校平臺鏈接的基礎上,新增小學數學資源分享中心,方便教師匯總、上傳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素材,并在有需求時下載使用。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并進行組合和優化,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進步,實現專業素養的發展。
4. 更新知識儲備,培育學生數學素養
新時代的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新”,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思維的創新,以及知識儲備的更新,都是重中之重。教師要以常學常新的態度,利用網絡教研獲取新知識,改進和優化課堂教學。
例如,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這一問題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不同的解法。教師可以利用這次契機,在課堂導入環節凸顯雞兔同籠問題的趣味性,為學生設置懸念,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再講授解題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詳細的解題步驟,展示相關的圖形和算式,讓學生得到直觀的啟發。處于高效且便利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學習思維,提高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結束語
在新時代,網絡教研模式已經成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不斷發展的重要力量。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與學生的和諧互動,為教育工作者之間的交流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教師要發揮網絡教研的優勢,汲取有益的教學經驗,積極創新自身的教學策略、教學手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學數學學科的魅力,讓數學課堂成為大家共同進步、成長的樂園。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網絡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GS[2018]GHB1552)。
參考文獻:
[1]湯鳳凡. 網絡教研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初探[J]. 讀寫算,2015(1).
[2]楊麗娟. “網絡教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 小學生(教學實踐),2012(2).
[3]胡云端,楊莉,聶婷,等. 網絡教研促進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專業成長過程的研究[J]. 教育科學,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