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珺 王金梅
摘? 要:語文是一門持續性和實踐性的學科。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立足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弘揚傳統文化的實際情況,對于利用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做出簡要分析,并對如何通過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語文素養;文化自信
時代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深化,對學校教育的目標和教學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各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學重點目標,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成為教師需要討論和探索的問題。語文素養包括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語文能力的實際運用,還涉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傳統文化知識,內容非常豐富。在初中語文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利用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借助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同時,將弘揚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一、語文教學弘揚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1. 弘揚傳統文化的獨特優勢
在當今時代,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精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弘揚傳統文化內容,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輝煌,從而形成文化自信。
2. 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文化自信是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之一。學生更要有文化自信,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潮流下保持健康的心態,不被外來文化所裹挾,堅定支持和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立場。當下,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滲入都對學生產生著沖擊,他們面對著前所未有的誘惑和選擇。在這樣的現狀下,必須要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融入可以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幫助學生堅定信念的內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又根植于本國文化土壤中,具有先天的優勢。教師要注重利用好這些文化內容,以此來推動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1. 借助古詩文內容滲透弘揚傳統文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必須要利用好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篇目,在對古詩文注釋、譯文的講解及賞析的基礎上,適當地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例如,在古詩文講解中的“知人論世”環節,在介紹作者生平和寫作風格的同時,對其所處朝代也進行了簡單介紹。教師可以穿插講解一些格律、詞牌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對于古詩文的押韻、用韻有所了解,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古詩文的教學中穿插講解傳統的義利觀,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中仁義道德的內容,以古為鑒,對當下社會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新的啟發。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講解古詩文內容時,抓住一些古代生活中獨有的器物和活動來講解,使學生品味古人的生活之美。總而言之,教師要利用好語文教材中古詩文內容,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使學生體悟到傳統文化的獨到之處,自然而然地產生文化自信。
2. 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弘揚傳統文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弘揚傳統文化時,教師要注重對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例如,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歷法中的概念,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教師可以挑選一些特殊的節氣,帶領學生按照節令民俗舉辦活動,如清明吃青團。還可以在特殊的節氣準備一些與節氣有關的詩詞來誦讀,帶領學生一起了解古人在這一節氣會進行什么活動,以此來弘揚傳統文化。教師也可以借助傳統節日弘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及其所蘊含的深厚文化意涵有所了解。另外,在遇到描寫古人生活場景的古詩文時,教師可以對其中所提到的日常活動加以延伸,將古人的生活與現代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聯系和對比,讓學生了解到時代的變遷,體會歷史責任感。
3. 鼓勵學生將傳統文化內容寫入日記和習作中
寫日記和習作練習是培養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也可以利用此環節引導學生弘揚傳統文化。例如,可以讓學生以自己所了解的傳統節日、傳統技藝為主題來寫作文。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學生會自己查閱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并且在作文中抒發自己對于傳統文化的真摯感情,有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在認識弘揚傳統文化和培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的基礎上,采取多種途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弘揚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浩. 弘揚傳統文化? 提升語文素養:利用初中語文教學培育學生文化自信初探[J]. 安徽教育科研,2019(1).
[2]楊雙蘭. 文明長久? 淵源傳承: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