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潔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如何“提質增效”成了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關心的問題。在課堂和課后作業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成了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廣州版六年級下冊Module 2 Animals為例,從教學內容、設計理念、教學原則、教學方式等方面入手,對傳統詞匯課教學設計進行優化策略研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模塊整體設計;詞匯課;教學設計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認為,人的思維是整體且意義的直覺,而不是聯結起來的表象的簡單集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把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構成有意義的整體。王薔教授也認為,“大觀念”是學科育人最有價值的知識,它不僅能促進育人理念的更新,還能引導育人方式的改革,從而實現核心素養目標的最終落實。在理論指導和“雙減”政策“提質增效”的條件下,探索模塊整體設計的詞匯教學優化設計勢在必行。
一、話題統領模塊,整合教學內容
傳統的英語詞匯課教學設計只關注教材中詞匯表所呈現的零散的單詞,而基于模塊整體設計的詞匯課教學設計則清晰地體現“話題統領模塊”的特點。在對教材進行橫、縱向分析后,第一課時詞匯課的主題定為Animals We Know。本課圍繞“能運相關詞匯和句型來描述動物”的語用目標,整合了有關動物、顏色、形狀、能力、地域、身體五官、居住地等方面的內容,圍繞大、小觀念精細規劃本模塊的教學目標,有梯度地設計師生活動和評價目標,形成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
二、設置前置性學習任務,增大課堂容量
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策略提到,在學習任務前給學生呈現一些引導性材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需將“先行組織者”納入教學設計考慮范圍之內。教師課前可將“動物、身體部位、顏色、居住地和動物分類定義”設為前置性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完成。此舉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課堂掃清了教學障礙。學生在課前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中逐步提高對課堂內容甚至模塊知識的整體感知,提升個人自學能力的同時,也增大了課堂容量。
三、堅持語料“對半”輸入,扎實語言訓練
傳統詞匯課教學設計的課堂語料單一,無法跳出教材文本。模塊整體設計需打破教材局限,豐富語言輸入。輸入文本既要涵蓋學生原有知識,還要發展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素養。選用與教學內容貼近的繪本、主題閱讀小篇章、自編文本等,從多維度豐富語言輸入,實現語料“對半”原則。除梳理、整合教材的相關詞匯外,本次設計還利用視頻中的歌詞作為第一個輸入文本,引導學生理解動物的分類方法并小組合作完成分類任務;以insects類動物特點作為第二個輸入文本,結合核心句型扎實語言訓練。
四、從單元淺層教學,走向模塊深度教學
“深度教學”理念指出,教學要注重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關聯度”。傳統詞匯教學只關注該單元的詞句重點,而模塊整體設計充分考慮了語言學習的深度、廣度和關聯度。學生的學習也由以往的單一性詞匯學習,走向知識整合的深度學習。模塊整體設計強調新舊知的聯系,引導學生把已學的碎片化信息整合成有結構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游玩體驗,頭腦風暴回憶動物詞匯,從魚類、鳥類、昆蟲類、無脊椎類、哺乳類、兩棲動物類進行跨學科的科普分類,充分體現了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深度教學與深層學習的過程。
教學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要以人的成長為宗旨。模塊整體設計下的詞匯教學設計在關注傳遞知識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理性精神與核心素養的培養。模塊整體設計的做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順應“雙減”政策下的教育教學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朱冬梅,劉興沛.格式塔理論與英語詞匯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2(11):78.
[2]陳妮嫦.小學英語模塊整體教學設計的實施與研究——以廣州版五年級下冊module 5 Safety模塊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3):124-126.
[3]沈益,阮永玲.小學英語單元整合的精準教學策略——以PEP五年級上冊Unit 4 What can you do?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1):43-47.
[4]王薔,周密,蔡銘珂.基于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44(1):1-7.
[5]韋珠祎.英語詞匯深度教學的有效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7(2):63-64.
[6]王敏波.小學科學前置性學習對學生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21(6):25-26.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