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燦梅
【摘要】練習密度是衡量體育課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質量,是體育教師對體育教育內容進行深度反思的重要手段之一。練習密度的合理安排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熟練水平。本文簡要討論了體育課練習密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對影響體育課練習密度的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學體育;練習密度;有效保障;教學質量;運動負荷
體育課的練習密度一般指的是學生在體育課中進行練習的時間總和與體育課課時的總和之間的比值。目前,評價體育課的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學生在體育課時的練習密度,它關系著學生身體的健康體質和對體育運動掌握的情況。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體能負荷,在體能能夠負荷的基礎上保證應有的練習密度,使學生體質得到鍛煉。
一、體育課練習密度的現狀
現階段,雖然從小學開始便有體育課,但是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不少學校和教師往往會更加重視對文化課的教學,而忽視了體育課的重要性。很多的學校體育課所占比例相對較低,體育課除了簡單的跑步和準備熱身運動外就開始自由活動。教師對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并沒有合理地規劃和重視,使得練習密度根本就滿足不了體育教學的需要。久而久之,必然導致體育課教學任務難以實現,同時也沒有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二、體育課練習密度的重要性
現階段,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已經成為各級教育部門、學校等所關注的問題。作為體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的練習密度,其科學合理的安排可以在課堂上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體質。通過對體育課上的運動負荷進行合理的安排,對課時的練習密度進行適當的加大,可以有效滿足學生對運動欲望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能素質,從而更好地完成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三、影響體育課練習密度的因素
1.場地器械利用不合理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對場地器械的利用效率直接關系到學生課時練習密度的高低。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出現集合過頻、組別過大的問題。當個別學生使用器械的動作不夠規范或錯誤的時候,教師往往會集中全部的學生對這些不具普遍性的不規范動作進行指正。另外,由于器械相對較少,學生分組過多,使得在輪流使用器械的時候,大部分學生的時間都消耗在等候練習的過程中,從而影響了體育課時的練習密度。
2.教學內容選擇不合理
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事先沒有對學生的體能素質和體能負荷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只是機械地照搬體育教材上的內容,從而造成學生無法適應課時的練習密度,要么出現練習強度過大,要么是練習強度過小。這種不科學的練習密度,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受到了不利的影響。
3.教學形式單一,重視度不足
現階段不少的體育課時教學具有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索然無味,體育教師對課前的準備活動不充分等問題。這使得體育課給人的印象就是組織學生在操場上進行簡單的跑步及課間操等,這種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的體育課不僅阻礙了學生運動的積極性,而且對體育課堂的練習密度造成了負面影響。
4.體育教師缺乏教學經驗
隨著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退休,年輕的教師進入了體育教學的行列。由于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對體育課堂的教學節奏和場面控制能力嚴重匱乏。與此同時,個別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的責任心,對體育課堂教學和練習密度的安排草草了事,這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的實現。
5.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高
過去,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家長和學生都把重心放在了文化課的學習上,使得學生普遍被課堂作業、試卷等所包圍,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習壓力。因此,很多的學生認為體育課的設置就是一種對學習時間的浪費,嚴重缺乏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體育課的練習密度也就無從談起。
四、如何保障體育課練習密度
1.重視體育課的練習密度
體育教師要提高對課時練習密度的重視程度,要在對學生的體能素質充分調研的情況下,對練習密度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既不能使其超出學生的體能負荷范圍,也不能出現過低設置導致無法滿足學生的體能鍛煉需求。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需要,對體育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設置和調整,使學生通過體育課時的鍛煉既取得身體素質的提高,又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實現體育教學對練習密度的要求。
2.教學內容要合理,練習密度要科學
體育教師在對課時的練習密度設置之前,要對學生的平均體能素質做好調研工作,以相關數據資料作為科學合理設置練習密度的依據,避免因練習密度過大而造成對學生身體的傷害。教師在體育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時場地器械、學生隊列等的調整要做充分的考慮,避免過多地進行調動,導致出現課時教學節奏的混亂無序。這樣既避免教學時間的浪費,還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體能素質的聯系。與此同時,教師應做好課時相關體能數據的調查和整理,根據學生體能素質的提高對練習密度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證學生的運動量需求。
3.提高準備活動的組織和編排
體育教師要在課時運動開始之前,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準備活動,以避免劇烈的運動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教師提前做好課前準備活動的編排工作,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進行多套準備動作的定期更替,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運動積極性,避免其產生厭倦情緒,以保證課時練習密度的教學目標的實現。
4.發揮學生組長的作用
在體育課的教學活動中,經常需要組織學生做分組練習活動,這時體育教師往往會分身乏術。為了有效保證體育課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要發揮學生組長的帶頭作用,指導學生進行分組活動。這樣,教師就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的運動情況進行觀察,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運動強度和練習密度,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體育教師除了安排學生組長協助進行常規教學工作外,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讓他們能夠充當學生分組練習的“小老師”,做好分組練習中的保護和輔助工作。這樣的組織安排,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時間和鍛煉機會,有效提高了體育課時的練習密度。
5.注重運動安全措施的保障性
由于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潛在危險性,體育教師要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以確保課時練習密度目標的實現。在進行體育鍛煉之前,教師要對場地中的練習器械做好檢查和維護,做好提前排除器械故障的工作,并在其周邊布置軟墊,避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運動損傷。
6.激發學生進行體育練習的積極性
體育課時練習密度的實現離不開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參與。如果充分地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就能夠有效地確保課時的練習密度。當學生在課時練習中遇到問題時,體育教師要及時地做好示范的工作,激發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肯定和表揚,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機會,以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課時的練習,保證體育課的練習密度。
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平均體能素質的實際情況,對體育課時的練習密度進行相應的調整,確保其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團隊意識,這有利于學生堅毅性格的養成。與此同時,教師不能片面地追求體育課教學目標的完成,而忽視學生的身體承受力,使學生身體出現無法負荷的問題。因此,體育教師要對課時的練習密度的設置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保證科學合理安排體育課練習密度。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