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一帆
【摘要】時代在進步與發展,我國的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背負沉重的學習任務,不再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是要讓學生高效地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門出臺了“雙減”政策,通過對教育工作的整改,以及規范校園內外的教育平臺從而構建良好的教育系統。教育是我國的根本,同時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我國教學中,數學一直是很多學生為之頭疼的學科,同時,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雙減”政策下,取消了課外輔導機構,很多學生在課后不再進行補習,不能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因此,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構建高效的課堂,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學好數學知識。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更高效的學習,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同時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學生在沒有外力督促和學習機會的情況下,要在學校課堂上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則需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原有的教學,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自身也要積極地轉變思想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政策的變化,這樣才能及時轉化自己的思想,進而創新課堂,促使學生能夠高效學習。
一、打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基于“雙減”政策背景,教師想要創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可以借用互聯網來進行教學,并且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實際需求和互聯網進行結合,從而充分發揮其作用。小學生活潑好動,并且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借助多媒體來開展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可以完全融入到課堂中。小學數學教師將教材中的內容融入到多媒體中,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示出來,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比如,教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先用七巧板來組裝一個長方形,并且取出七巧板中的正方形,讓學生可以復習之前學習過的內容,并且說出其中的特征,之后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關于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概念。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給學生演示怎樣將正方形和長方形拉伸從而演變為平行四邊形。這樣,學生可以更加形象具體地了解到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也更加深入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知識,腦海中形成一個具體的認知。
二、自主學習,打造高效課堂
數學教師想要切實提高數學的課堂效率,不僅要豐富教學活動,還要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當學生可以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行課堂的學習。這樣有利于教師打造高效的課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學習,不能讓學生產生被動學習的思想觀念。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積累的知識也是自己的。這樣,學生才會有主體意識。比如,教師在教學《認識時鐘》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在上課之前給學生設計問題:“同學們,在你們的認知里,一分鐘的時間你們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此進行探討,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教師接著對學生進行詢問:“在日常生活中,從哪些地方可以了解到時間的存在呢?”學生可以針對教師的問題進行討論。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充滿想象力,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然后,教師可以對時鐘知識點進行總結:時鐘可以給我們提供時間的認知,可以給我們計時,讓我們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觀察和討論鐘表,去研究鐘表的指針,每一個大格中分別有多少個小格。學生通過自主探討,能夠加深對時間的認識。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時間充足,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探討問題,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是有利的。在合作中,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獨立性,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的課堂效率也得到提升。
三、優化課后安排
在當前,仍然有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有多做題,才能了解更多的題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但是,這樣的題海練習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不能讓學生高效地理解數學知識,反而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樣是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因此,教師要合理地對課后作業進行安排,有一個系統的規劃,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教育部門針對學生的課后作業有相關的規定。對于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控制學生的作業量,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小時內可以完成。因此,教師布置的作業要少但是精,不能純粹地采取“題海戰術”。在給學生布置傳統作業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類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動手進行實踐操作。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教學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對圓有一定的理解,讓學生學會怎樣用圓規來畫圓。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利用圓規和直尺來繪畫圖案,并且采取獎勵機制,看哪位學生畫得比較好。教師布置這樣的作業方式,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也更加愿意接受這樣的作業方式。
“雙減”政策要求,學校義務教學,也就是學生在放學后在學校進行托管,讓學生在課后有更多的時間留在教室。那么,教師就需要合理利用這段時間,讓學生在這段時間完成課后作業,從而給學生的課后學習減輕壓力。與此同時,數學教師也需要讓學生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詢問教師或者是和同學進行小組探討,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
在“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新的思想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立高效的課堂,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和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要從實質上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的負擔,促進學生學習效率,這樣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雙減”政策的實施,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汪偉霞.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7):232.
[2]翟建曉.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減負提質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3):195-196.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