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瑤

【摘要】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里,語文素養構成了語文教學的基本框架。落實好語文要素,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及培養學生更好的語文習慣。本文立足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分析和探究小學統編教材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問題——“教什么”和“用什么教”,以助夯實語文課堂教學,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素養;統編教材;語文要素;教學規律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那么,在統編教材背景下,語文課堂該“教什么”及“用什么教”,都是當下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關注并積極探索的問題。
一、教什么——緊扣語文要素,明晰教學方向
(一)抓單元導引,發現本單元語文要素
縱觀整個小學學段,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起每個單元都有導引頁,但與原人教版教材的導引頁相比,有大幅度的調整和改進。統編版教材是按照新課標,針對各年段的學生知識掌握與能力進行了細化編排,并把能力點分解落實到各單元中。因此,教師應始終圍繞單元導引中的語文要素進行研、教、學。而且,每個單元語文要素的內容都是具體的,緊扣理解與表達,再從知識、方法與能力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很多語文能力的要求都有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體現。在單元教學前,師生可以共讀導引頁,引導學生發現并整理單元的理解和表達的能力點,把握單元語文要素,明確本單元要學習什么,運用什么方法來學習,自然會關注語文要素的落實。
(二)看課文編排,明晰本課的語文要素
對于統編教材的課文編排,我們發現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主要是通過單元的導引、文中的泡泡、課后的練習及語文園地中的項目等多種方式呈現,讓教師可以清晰把握教學重點,讓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牛和鵝》,文中前后有5處提示,直接與批注的基本方法緊密聯系。我們還會發現,每處提示與習題,都與單元語文要素直接相關,是單元語文要素的具體體現,是單元語文要素和文本內容高度融合的產物。理所當然,是教師課堂教學與訓練要抓的內容和重點。
(三)據《語文園地》,總結本單元語文要素
看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交流平臺:
這幾句話,圍繞批注分別從在什么地方作批注、怎樣批注及批注的作用登三方面回顧總結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語文園地》是學生在單元課文學習和語文要素訓練之后,對學習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及學習的效果的回顧、總結、提升。
二、用什么教——精選教材內容,準確制訂目標
(一)了解教材,心中有數
從整體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重素養,建體系,教材的課文數量減少了15%,40%被替換。所選擇的教學文章內容豐富、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方法多樣,包含了五大類文章:記敘文、說明文、散文、詩歌及古文。其中,古詩文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占比得到增加,對閱讀也更加強調。
(二)用好教材,梳文定教
作為語文核心素養落到實地的實踐載體,語文統編教材的使用應從核心素養出發,準確定位語文教學目標,這才是用好教材的關鍵。
1.分析教材:立足教材的內容、結構、語言、方法和主旨,利用網絡提綱式梳理出文章的段落層次、主要內容、基本方法及邏輯結構,進而從內容、文體、結構、語言和方法進行歸納。像這樣,不管是對句、段還是篇都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分析,課堂教學就更能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地制訂教學目標,構思教學思路了。
2.整合內容:緊扣單元語文要素,整合課文、習題、語文園地相關內容,歸納提煉,形成清晰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
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分布于各個年級單元之中,教學時要善于前后聯系、連點成線,根據螺旋上升的教學能力點,梳理出不同語文要素的教學鏈條,有助于教學循序漸進、由易及難地分步推進落實。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為例,語文要素包括理解能力“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以及表達能力“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通過交流平臺梳理小結細致觀察的要領,再通過“初試身手”和“習作例文”鞏固和落實細致觀察方法的實踐運用,最終指向語文能力的習得。
另外,我們除了要關注單元內課文之間橫向的要素聯系,還要發現單元之間,甚至年段之間縱向的要素聯系,梳理出語文要素的立體序列。就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細致觀察”而言,在后續的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中,又呈現了“連續細致觀察”的新方法,為中年級習得細致連續的觀察方法,進而回歸到抓住細節特點進行語言表達的習作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因此,要想準確地把握每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就要抓準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讓教師教得準,學生學得透、用得活,能力點逐課落實,進而逐步習得語文能力。
3.教學重點:明確課堂教學以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為重點,課文內容只是例子,為重點服務,課文本身不是教學重點。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只是個例子。”課文是給學生提供學習方法、方式上的啟發和教益的范例。因此,教師更應該合理用好課文,通過課文內容教會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部編版小學階段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在語言、文章結構、思想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只需要根據單元要落實的語文要素和課文特點,有所側重地篩選教學訓練點,落實教學的重難點。
綜上所述,只有理清統編教材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該“教什么”及“用什么教”,才能扎實地達成能力訓練目標,提升課堂品質,最終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溫儒敏.語文教師如何用好統編教材?溫儒敏總主編的5點建議來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王松泉.正確處理語文素養過程中的五大辯證關系[J].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社科版),2008(6).
[3]陳先云.語文教學應當輕裝前行——統編教科書使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小學語文,2020(3):4-12.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