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炳新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蜘蛛網是蜘蛛家族捕食獵物的獨門暗器。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蜘蛛都會結網,比如——孔蛛就是例外。沒有蛛網,孔蛛靠什么來捕獵呢?
孔蛛身型不算大,只有我們大拇指的指甲蓋大小,但它經常以結網蜘蛛為食,而且捕獵成功率極高。不要說那些和它體型相當的結網蜘蛛,就是那些體型遠超孔蛛的大塊頭,一旦被它盯上,也幾乎無一幸免,最終難逃厄運。
身體中規中矩的孔蛛,為什么能反殺那些大塊頭結網蜘蛛呢?答案是——靠智取,伏擊和誘殺。在這一點上,孔蛛堪稱蛛中“陰謀家”。
孔蛛最厲害的地方在于,它能夠利用蜘蛛網反殺這些網的主人,只一瞬間,它就能讓設置這個圈套的“獵人”陷入自己一手編織的陷阱里淪為獵物。
結網蜘蛛的視力通常很差,一般憑借蛛網表面的振動信號來判斷入侵者的身份。而孔蛛的狡猾之處在于它能夠模仿獵物觸網后的振動頻率,以此來欺騙蜘蛛網的主人。當孔蛛闖入蛛網后,它一邊緩慢地接近目標,一邊不停地用腿和觸肢器撥動、拍擊蛛絲,模仿一只落網的獵物在拼命掙扎。這時,蛛網的主人會誤以為獵物觸網,想沖過來美餐一頓,與此同時也放松了戒備,最終遭到孔蛛的猛烈襲擊,瞬間斃命。

澳大利亞的白尾蛛
有的蛛網主人比較謹慎,在接近孔蛛的時候會先打量一番。而孔蛛的外觀像一片枯葉,這個外觀會欺騙視力較差的蛛網主人。它會等到蛛網主人放松警惕過來清理“枯葉”的時候,再趁機發起猛攻。
研究表明,孔蛛會侵入至少五種類型的蜘蛛網,而面對不同的蜘蛛網,它會謀劃出不同的捕食策略,簡直讓人驚嘆。它會記住曾經對不同獵物所使用過的不同絕招,如果是陌生的對象,它就會不停地試探,直到摸索出有效的招數;如果是老熟客,那就按過往經驗使出相應的殺手锏,爭取一擊致命。
孔蛛所呈現的這一系列行為,充分表明它們擁有認知能力。過去,科學家認為只有像猩猩那樣的哺乳動物才具有認知能力,所以發現孔蛛這種小小的節肢動物居然也有令人驚訝的認知能力后,科學家很是困惑。
澳大利亞的白尾蛛雖然也會入侵并晃動蜘蛛網,但其具備的僅僅是一種老套而機械的捕食模式,不會隨機應變。而孔蛛則更加高明,它會精心安排自己的襲擊計劃。例如,它在對獵物發起攻擊之前,會先停下來思考,甚至花長達幾個小時去規劃最佳的行動路線,觀察目標的弱點,審視地形,考慮怎么跨過障礙物,怎樣迂回才不會被獵物發現,最后才制定出最佳的戰術。
科學家曾記錄了一場發生在孔蛛和金蛛之間的體型懸殊的較量。
體型較大的金蛛織了一張網,為了吸引獵物,它在網上編織出交叉的裝飾帶。這種裝飾帶在吸引獵物的同時,也引來了不速之客孔蛛。面對這個比自己大不少的家伙,孔蛛并不急于進攻,而是在金蛛網周圍靜靜觀察情況,像極了一位謹慎的戰略家,它思考著如何利用周圍的植物設計出最佳攻擊方案。最終,孔蛛找到了一條最隱蔽、最不易被發現的路線,依次爬過精心選中的枝葉,從最合適的切入點,悄悄入侵金蛛的網。它不斷地撥動金蛛的絲,將金蛛吸引過來,并繼續調整位置,不斷轉換角度,直到把金蛛鎖定在了最適合攻擊的距離以內。時機成熟,它突然跳過去,將金蛛牢牢抓住,迅速向其體內注入毒液,將金蛛麻醉。這場精心策劃的刺殺取得了預期的成功。
這一系列僅僅發生在一瞬間的行動,果斷而嫻熟,毫無破綻,仿佛提前演練過一般。小小的孔蛛,為什么如此有智慧,能完成這么復雜的任務呢?科學家將其歸因于兩點:首先,孔蛛有非常敏銳的視覺——它有四對眼睛,視角接近360度,視力超過所有昆蟲和大部分哺乳動物,每只眼睛都可以執行不同的功能:前排兩只車燈一樣的大眼睛,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從很遠的距離辨別出獵物,同時分辨出獵物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另外六只眼睛則能從不同的角度檢測獵物移動的情況,分工非常明確。其次,孔蛛大腦里的中樞神經系統非常復雜,這主要是因為孔蛛的基因組非常大,昆蟲的基因組通常只有幾百兆,而孔蛛的基因組普遍在3G以上,幾乎跟人類的基因組大小差不多。

金蛛
小小的身體里,居然擁有媲美人類的復雜機制,這或許就是孔蛛為何這么聰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