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焱 李文潔
摘要:作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省份,山西孕育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并具有顯著的本土化等特點。山西紅色文化具有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科學先進的精神內涵、持久永恒的功能價值。將山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可以豐富文化知識素養、增強文化教學滲透、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多元化聯動、提高山西紅色文化IP輸出的影響力。但目前在山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缺乏完善的教育機制和體系安排、缺乏與紅色文化相融合的英語教材、英語教師欠缺紅色文化素養、缺乏全面整合的評價體系等諸多問題。將山西紅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要加強高校頂層規劃,在課程設置和教材設計中融入山西紅色文化元素,對教師進行紅色文化的教育培訓,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內容,調整考核評價機制。
關鍵詞:山西紅色文化;大學英語教學;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5-0111-0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無產階級革命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光輝見證,體現著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優秀道德品質,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山西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山西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解放、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斗爭過程中形成的先進文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太行精神、大寨精神、西溝精神等,是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寶庫。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合山西紅色文化,可以發揮紅色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宣傳和引導作用,加強高校思想教育的引領作用,幫助大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有利于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本土化發展,實現紅色文化在當代大學生中的傳承,提升本土紅色文化的對外傳播效果。
一、山西紅色文化的發展史
山西紅色文化具有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科學先進的精神內涵、持久永恒的功能價值,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山西人民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為國家前途命運舍生忘死、勇敢探索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彰顯著偉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也是山西紅色文化永恒的主題。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山西民眾積極響應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山西迅速傳播,并涌現出了如高君宇、徐向前、彭真等一大批共產主義先驅者。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山西是北方地區開展革命武裝斗爭最早的省份之一,在陽泉盂縣組建了黨在北方地區領導的第一支正規紅軍——紅二十四軍。抗日戰爭期間,山西最早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八路軍利用當地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開展敵后游擊戰,并成為華北敵后抗戰的戰略進攻前進陣地。解放戰爭時期,山西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領袖和將帥留下光輝足跡最多的省份之一,同時也是全國解放戰爭的戰略前進陣地、重要兵源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干部輸出基地,為奪取解放戰爭勝利和新中國成立作出了彪炳史冊的卓越貢獻。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山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用與時俱進的遠見和胸懷大局的風格譜寫出互助合作、艱苦創業的“西溝精神”,自力更生、百折不撓的“大寨精神”,以人為本、為民利民的“右玉精神”等。
二、山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一)豐富文化知識素養,增強文化教學滲透
山西紅色文化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非常鮮明的本土化特點。由于山西高校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本省,本鄉本土的紅色文化給學生的印象更加形象具體,由此引申的語言知識和思想教育更易被學生從情感上接受,這就避免了文化教學滲透的抽象感與枯燥感。將山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能夠在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基礎上,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文化教學的效果,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播意愿。
(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多元化聯動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第二語言思維邏輯能力與語言思辨、交際能力,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從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紅色文化等內容著手,注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使大學生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將紅色文化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第二語言思維邏輯角度加深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學習理解,以此推動高校思想教育引導作用與豐富英語教學實踐的雙向協作培養。
(三)提高山西紅色文化IP輸出的影響力
大學英語教學的社會意義在于培養輸送具有多語種能力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將山西紅色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一體化融合,引導學生積累扎實的山西紅色文化知識,提升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有助于學生今后在國際舞臺上講好山西故事,凸顯山西紅色文化名片,進一步提高紅色文化在國際上的輸出影響力,建立紅色文化良好的國際形象,向全世界展現我國主流政治文化的特色。
三、紅色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融合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趨勢,當今大學生面臨著諸多風險與誘惑。據調查,部分學生存在著歷史感觸不深、理想信念模糊、民族精神淡化、道德品質失范的現象[1]。從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來看,大多數高校深刻認識到了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教學和活動安排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但將紅色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融入意識和程度還不夠,并且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教育機制和體系安排
山西的紅色文化資源雖然豐富多樣,但是由于地理形勢的影響,分布不均勻,因此傳播和發展力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目前來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多以思想政治課教學和大型學生活動為主,形式固定且單一,在課程思政方面進行的探索不足,未能將高校學科特別是大學英語教育與紅色文化進行系統化整合,還沒有形成濃厚的紅色文化教育氛圍。
(二)缺乏與紅色文化相融合的英語教材
在當前“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要求下,很多教材改進了相關內容,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教育內容,但高校英語教材中與紅色文化內容結合較少,基本上不涉及本地紅色文化。因此,把紅色文化尤其是本地紅色文化納入常規教學當中是當務之急,具體到山西各高校,就是要在編寫大學英語教材和教案中補充和加強山西紅色文化教學內容。
(三)英語教師欠缺紅色文化素養
部分英語教師還沒有認識到紅色文化與英語教學融合帶來的豐富內涵與價值,紅色文化知識儲備有限。即使有時在教學中遇到可以契合的本地紅色文化知識,往往也只是做了簡單的案例陳述,顯得有些生搬硬套,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達不到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四)缺乏全面、完善的評價體系
當前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紅色文化部分考核仍是以傳統的試題、成績、學分來判定,大學英語的考核模式依然以考試為主,考核內容以課本內外的語言知識為主,并結合四、六級考核內容進行測試。紅色文化考試與大學英語考試是獨立的兩種形式,還未做過探索性的融合嘗試,這對紅色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造成了一定阻礙。
太原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馬娜曾對山西高校大學生就紅色文化教育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的山西籍學生對本省紅色文化有所了解,對將山西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的想法比較認同和歡迎,同時也表示會積極參加學校安排的相關紅色文化活動[2]。對于山西高校的大學生來說,山西紅色文化具有天然的親切感,因此將山西紅色文化與本地高校的英語教學相融合就顯得合理又自然,既增加了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趣味性、有效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山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途徑
(一)加強高校頂層規劃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是一項學科整合的系統工程,需要高校高度重視,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紅色文化教育的目標、方向、原則、內容和具體要求,根據院校實際制定教學規劃方案,為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英語教學取得預期的實際效果奠定基礎。
(二)在課程設置和教材設計中融入山西紅色文化元素
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適當降低語言教學比例,提高山西紅色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比重,相應增加教學時長,結合大學英語不同教學階段內容融入山西紅色文化元素。此外,也可以考慮開設將山西紅色文化英語課程作為選修課,根據培養方案設置課時,讓學生對山西紅色文化有系統性的認識,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山西紅色文化的對外傳播打好基礎[3]。
在教材設計方面,山西省高校應組織省內骨干英語教師與山西紅色文化研究學者,共同梳理研究山西紅色文化,編寫適應山西本土化英語教學的教材,為充分發揮山西紅色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提供平臺。教師可選取教材中有代表性的山西紅色文化內容進行重點講解,豐富學生對于山西紅色文化的英語詞匯積累,同時還需加強相關詞匯的聽說讀寫等語言基本功訓練。
(三)對教師進行紅色文化的專題培訓
高校必須打造一支具有紅色文化底蘊的教師團隊。就大學英語課程而言,應對英語教師的紅色文化學習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進行強化,可以邀請研究紅色文化的專家學者為英語教師進行講座指導。此外,高校應組織教師深入有代表性的山西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如赴左權縣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平順西溝展覽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等地學習研究,近距離感受山西紅色文化。專業教師只有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深厚的紅色文化情懷,才能落實開展課程思政的要求,結合大學英語等課程,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問題,才能引導大學生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4]。
(四)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內容
在課前預習環節,教師應將有關山西紅色文化的詞條與背景文化知識提前布置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拓寬紅色文化知識面,以更好地引入學習。
在課堂教學引導環節,教師可根據布置的課前預習內容,結合計劃所授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分享他們對課前紅色文化相關內容預習的心得體會,并可以結合影像資料向學生介紹如劉胡蘭、彭真、申紀蘭等革命先烈、紅色革命家、英模人物的中英文資料、紀錄片、影視資料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學唱如《黃河大合唱》《武裝保衛山西》等紅色歌曲,用歌曲旋律和歌詞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引申文化的思考,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在課堂語言知識教學環節,教師可先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分析語言知識點,之后再對山西紅色文化相關歷史人文知識與學生進行解讀和討論,增強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和歷史性。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能夠加深認識,深入理解接受教學內容,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思想理論水平。
在學生課內實踐環節,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引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相關山西紅色文化的理解,同時可以安排學生選定感興趣的某個山西紅色文化主題,依照分組順序,以PPT課件講解的形式,展示、介紹山西紅色文化。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山西紅色文化的主動意識,將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
在課堂練習及課后作業布置環節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并布置相應的閱讀和翻譯練習,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紅色經典文藝作品所蘊含的革命精神與歷史意識,在紅色文化的涵養以及感染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考慮到課時安排的局限性,學校可鼓勵學生以項目小組為單位,在假期時間選擇山西紅色文化相關旅游景點、產業企業、保護基地等機構進行學習、實踐。小組內的學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承擔完成解說員、文化資料翻譯等工作,近距離接觸山西紅色文化,學習和掌握山西紅色文化翻譯的技巧。
此外,教師應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立足大學英語課程實際,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提升山西紅色文化教學效果,將最具代表性的山西紅色文化內容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對其他內容通過慕課、微課或QQ、微信、微博等媒介實踐線上教學。在網絡平臺上開展個人或小組理論知識競賽、測試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及參與興趣。
(五)調整考核評價機制
以往各高校對于教學實踐的考核,多以對學生進行考核為主,以此來評判教學實踐效果,這樣的做法往往不夠全面客觀,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可將只針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方式,改變為對學生和教師進行雙向考核,這樣既能考查“教”的效果,也能考查“學”的效果。
在對學生考核方式中,可將山西紅色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相融合,教學考核也應結合對山西紅色文化的學習和傳承為導向的英語課程目標要求,確立考核內容和評價標準。課程的最終評價由學生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及課外實踐情況、期末論文幾部分構成。
在教師考核方式中,高校應將山西紅色文化教育成效納入教師綜合考核,使其與教師的評獎評優、職稱職務晉升掛鉤。采用增加項目權重等多種措施鼓勵英語教師積極參與山西紅色文化的研究和教學,對效果顯著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五、結語
山西有著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資源,結合這些優質的文化精髓創造性地開展本地高校英語教學意義重大,不僅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抵御西方不良文化對大學生造成的消極影響,而且能夠幫助學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理解西方文化,正確認識中國紅色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當代新青年自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重任。
參考文獻:
[1]王春雁.山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漢字文化,2020(4).
[2]馬娜.山西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6.
[3]劉芳.英語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山西地方文化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4]王立柱,原廣華,李平則,等.試論山西本土革命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12).
[5]李菲.淺析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青年與社會,2020(14).
[6]趙明明.文化自信視角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學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
[7]徐嚴蓮,袁鵬.遵義紅色文化在本土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影響及應用[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6(2).
作者簡介:張焱(1984—),女,漢族,山西汾陽人,太原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跨文化研究。
李文潔(1973—),女,漢族,山西太原人,太原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語言教學。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