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景鳳
【摘要】從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出發(fā),引導學生進行童話類整本書閱讀指導,制訂行之有效的分享課教學策略,激發(fā)閱讀成就感,讓學生越讀“悅”樂,愛上閱讀,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類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當下,整本書閱讀是熱點。《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從這組數(shù)字可以看出,課堂上閱讀教學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一線教師需要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指導,以此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要從整本書的整體構(gòu)架上,通過教學價值、閱讀策略、教學計劃、能力測評、同類推薦六個版塊,以導讀課、推進課、分享課三種課型,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不但可以充實學生語文知識儲備,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開拓視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下面,筆者以童話類閱讀分享課為例,從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出發(fā),制訂行之有效的分享課教學策略,激發(fā)閱讀成就感,讓學生越讀“悅”樂,愛上閱讀。
一、展示閱讀分享,享受閱讀樂趣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教師指導學生看完一本書后是不是代表閱讀已經(jīng)結(jié)束呢?不是的,因為每位學生的閱讀體會都不一樣,教師要善于提供平臺,讓學生進行閱讀分享,展示閱讀所得,那么,學生以后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會更高漲。如,開展讀書分享會、手抄報、辯論賽、課本劇表演等,目的是展示閱讀收獲,表達閱讀感受,激發(fā)閱讀興趣。
如,《櫻桃小莊》說麥田和麥穗在尋找奶奶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一系列難忘的冒險旅程。這樣一個個生動形象的畫面,我們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現(xiàn)給大家看?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講故事,有的說表演課本劇,有的說出手抄報,有的摘抄好詞好句,有的學生將自己的一些閱讀感悟用筆記錄下來,有的學生寫讀后感……這樣“走進曹文軒的《櫻桃小莊》為主題的分享活動”應運而生。學生為了在分享活動中展現(xiàn)自我,有話可說,有戲可演,自主合作,都下足功夫,熱情高漲地投入整本書的深入閱讀中,越讀“悅”樂。
可見,閱讀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需要一個平臺,有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有自我的感悟……碰撞出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起學生閱讀學習的愉悅心情,越讀悅樂。
二、精選閱讀話題,提升閱讀能力
有效的“話題”選擇是展開交流討論的條件,不但可以調(diào)動學生交流的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討論”是閱讀分享式對話,可以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使學生在聊天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細細回味文字的表達,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
如,《櫻桃小莊》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麥田和麥穗倆兄妹在尋找奶奶和過程中住在陰森的墓地里,當時他倆很害怕,妹妹麥穗緊緊抱著哥哥,后來哥哥和妹妹冷靜下來,一起想出哥哥吹笛,妹妹唱歌的好辦法趕走害怕。”于是,筆者緊扣“害怕”這個話題,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會“害怕”?學生有的說:“我常常在烏黑的夜晚害怕,不敢獨自睡覺,不敢出門,硬要媽媽陪我。”有的說:“做錯事的時候,生怕家長、老師和同學知道,那種擔驚受怕的感覺很不好。”有的說:“比賽時緊張的氣氛使我害怕,老是擔心出錯。”有的說:“每次考試,除了緊張之外,還有害怕,害怕自己不會做題,甚至做錯題……”筆者隨機引導學生,面對這些害怕,麥田和麥穗想出辦法解決,你們也說說怎樣做才能趕走心中的“害怕”?學生一下子打開話匣子,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暢所欲言。學生在交流討論感受到閱讀帶給他們的滿足,潛移默化之中學會如何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沒有任何的思想包袱,彰顯“悅讀”的氣息。
三、自主誦讀體驗,品味閱讀底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的興趣,還要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展現(xiàn)自我,體驗閱讀的快樂。如,《木偶的森林》課堂上,筆者設計“精彩片段我來讀”,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片段,將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誦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權(quán),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形成獨特的閱讀感悟。有的學生讀“白黑黑的小熊去到‘忙碌城’接受了卷毛狗卷毛的邀請,在大驚小怪馬戲團當上了動物明星”的片段;有的學生讀“木匠砍伐橡樹做成木偶”的片段;有的學生讀“阿湯先生和阿燦小姐用熱情和愛溫暖羅里,使他那顆復仇的心里得到平靜”的片段。學生用心地選擇感動自己的段落,動情地朗誦著,品味出這一個個文字背后的內(nèi)涵。讀到深情處,筆者鼓勵學生嘗試背誦下來,裝進腦海里,作為今后寫作的積累素材。可見,有感情地誦讀能夠體會文章所給予的情感。長此以往,這些富有情感的文字就能深深扎根學生的心底,使學生有一種書香氣息,從而使學生越讀越愛。
四、關注閱讀策略,提升閱讀能力
童話類的閱讀指導中運用多種閱讀策略,如,預測、圖像化、提問、批注等策略,能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閱讀過程中積累語言,提高閱讀能力,進一步陶冶性情。如,《鼴鼠的月亮河》分享課上,筆者運用圖像化策略指導閱讀,在學生閱讀完第一、二章后,出示思維導圖,讓學生填寫表格,回顧米加離開家鄉(xiāng)后,在路上和城市碰到哪些人和事?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在文段中找出米加在路上碰到田鼠和狗司機,田鼠幫忙安裝小推車,狗司機搭車的事,以及去城市中碰到咕哩咕讓魔法變成烏鴉的事。學生因為有了思維導圖的指引,將原本枯燥、靜止的文字轉(zhuǎn)化成鮮活的形象,一下子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從文本提取所需的信息,梳理故事情節(jié),品味童話故事的豐富想象,感受悅讀的樂趣。
五、讀寫相結(jié)合,著眼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這五種能力相互配合和促進。在整本書童話類教學的分享課上,筆者設計了讀寫練習,合理利用書中的寫作資源,對內(nèi)容的延伸或改編。可以是根據(jù)寫作特點進行模仿寫,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qū)懴聛恚岣邔W生的讀寫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表達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比如,看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學生對小女孩悲催的結(jié)局不太喜歡接受,筆者就拋出這樣一段話:除夕夜,小女孩劃起最后一根火柴,火柴點燃后,小女孩慢慢閉上眼睛睡著了。突然,小女孩被一陣輕快悅耳的音樂吵醒了,她揉揉眼睛,眼前的她坐在媽媽的懷里……這不是做夢,是真實的,小女孩高興地跳起舞。孩子們,原來小女孩的媽媽找到她,接她回到溫暖的家里,一家人度過愉快的夜晚,這是一個怎樣的歡樂場面?發(fā)揮小宇宙的力量創(chuàng)編故事的結(jié)局吧!
又如,《長襪子皮皮》閱讀后出示這樣一段話:皮皮力大超人,不但能舉起一匹馬,而且還能教訓兇狠的強盜,還可以……省略號中還藏著她哪些超能力呢?這位奇特的姑娘皮皮會遇到誰?又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快拿起你的筆寫一寫,看誰的想象最豐富!
六、延伸主題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層次,學生能在閱讀后構(gòu)建系統(tǒng)的閱讀知識,將是學生最大的收獲。那么,讀一本書就要關聯(lián)一系列作品,也可以是某一類主題的,既培養(yǎng)學生主題閱讀的好習慣,又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遷移。如,在曹文軒的《櫻桃小莊》為主題的分享活動結(jié)束后發(fā)現(xiàn)學生熱情不減,整合語文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推薦一系列主題閱讀書單,引導學生關注曹文軒的其它作品《蜻蜓眼》《啞牛》《古老的圍墻》《再見了,我的小星星》《藍花》等。帶著學生走進“知識的海洋——學校的圖書館”,借閱書籍,鼓勵學生繼續(xù)閱讀整本書,在書海中遨游。感受作品中充滿溫情的文字,善于挖掘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學生慢慢會對作家的印象、寫作風格有進一步的認識。另外,定期舉行閱讀分享會,對語文教材當中的文章或課外閱讀的文章進行探討和交流,師生共融在閱讀交流的氛圍中,使閱讀更顯張力。
實踐沃土里開出的花,自有其芳華。小學階段的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部分,教師要營造“愉悅”的氛圍,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童話類整本書閱讀指導更加科學、全面和有序,使學生有美好的閱讀過程和回味,讀“我”所愛,悅讀越愛,愛上閱讀。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