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歡
摘 要:近年來,雙減政策在各地教學實踐中的逐步落實不僅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了更多豐富的可能性,也在無形中給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英語的學習缺少資源和環境,這就需要英語教師更加精心的準備和更加細致的開展教學。步入新時代,面對新政策,如何在雙減之路上讓英語興趣之花朵綻放成了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努力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雙減政策;英語教學;農村小學
學生的學習起點是一個化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小學階段英語學習應當在減輕學生壓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環境下走進語言類學習的新世界。本文,筆者從四個方面淺談如何在雙減政策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一、結合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
科技的進步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學帶來了更多可能,尤其對農村的小學生更是如此,當他們開始初步接觸新內容時,若是對學習內容感到過分陌生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課堂實例我們就能看出——通過信息技術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走入新內容、接收新知識是十分可取的課堂導入環節手段之一。除此之外,科技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也為教師工作帶來了便利,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問卷調查檢測學生的學習水平,以便之后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以及對之后的學習策略做出一定的完善和改變。長期以來,很多學校和教師甚至學生自己都只是簡單地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又將成績看作簡單的數字,用其高低來衡量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考試評價就會被扭曲甚至忽略。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和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體現的優勢和弱勢以及不同角度的潛力和趨勢,也就是體現這一階段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對測試的數據進行更為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并從中找出其普遍的規律,從而獲得本階段內從學生學習反饋出的信息。
利用信息化技術作為教育中減負增效的客觀手段,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夠用科技手段大大提升教學效率,讓知識不再枯燥,讓課堂不再單一。此外,采用科學的分析評價,不讓考試的功能被扭曲,這對現實的英語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通過對考試的結果統計和分析評價,教師還可以第一時間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缺失之處,從而更好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興趣
英語的教學內容絕不能止步于教材。英語教師應當在課堂上適度拓展教學內容,教材中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只能讓學生學會最為基本的課程內容,而基于課本拓展延申的教學內容既沒有超出課標范圍,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達到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智慧的重要作用。
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獲取相關教學資源并將其適當地放到課程當中來,例如,教師可以篩選一些同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放到課堂當中來,在動態的氣氛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延申學生們的知識廣度,讓英語學習綻放光芒,讓學生的學習不再無味,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的Unit3 Colours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上播放一些與認識顏色相關的視頻來讓學生學習各類顏色的英語單詞,動態的記憶會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以往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老師往往強調單詞的背誦和課文的學習,知識主要的知識傳授地點主要集中在課堂,這樣的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發揮探究意識,這就需要老師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豐富形式,用更為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去,感受生活中的英語身在何處,而英語中的樂趣也隨處可見,這有利于培養更加實用的復合型人才,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能力,發揮主體作用
雙減工作所需的絕不只是客觀手段的改變,要想深入地進行下去,還要從主觀上培養學生自身的能力,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接收者,壓力來源于學習的過程,而解決壓力的主體并非學習內容,而是學習者,要使雙減發揮最大效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磨練,從而掌握更加高效的學習英語技巧,培養其解決英語問題的能力。
以英語寫作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習作作業來督促學生進行英語寫作,從而鍛煉學生使用單詞和句型的靈活性。在學生完成寫作活動后,在同學之間互相傳閱。這個方法既可以督促學生端正對英語寫作的態度,又可以使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在學習寫作技巧上,同學們之間的相互傳閱也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問題,取長補短,學習不一樣的思維方法,加強自己的理解能力。該方法在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加強同學們之間的交流。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學習效率的提升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巨大的作用,如何將學生的學習激情發揮到最大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小學生更應該通過各種形式的鍛煉為未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一來,雙減工作也就閃現了其光芒。
四、創新教育模式,教師做好引領
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效率低,這就需要教師來對學生進行一個良好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改善。然而,這里的"教"和"改"也不能是改一點做一點,而是要在創新的教學模式下,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
當代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十分重要,有利于適應以后人才市場的需求,更有利于學校踐行好教書育人這一理念,更大程度地利用社會的教育資源。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其對英語的理解、學習和應用,同時做到尊重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無論是課內或課后,教師都要注重自身行為和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師生共同讓小學英語學習工作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的目標。
總而言之,以激發學生興趣為核心的小學英語教學工作道阻且長,需要全體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種花摘果,不斷發掘。教師應當意識到,雙減工作絕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在培養一個好的“學生”之前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好的“人”。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學習是快樂地學、收獲知識是滿足的感覺。在此過程中應當記住不斷革新教學教育方法,充實小學英語課堂,為小學生打好人生熱愛英語的第一課。
參考文獻:
[1]呂清麗.農村小學英語雙師課堂的實踐性論證——以泰安小學三年級英語課堂教學為例[J].長江叢刊,2018(32):91.
[2]程小華.有效培養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研究[J].新課程,2022(07):9.
[3]李榮.農村小學英語小班化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J].新課程,20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