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杰
◆摘? 要:現如今,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尤為明顯,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優化小學數學課堂,將單一的教學內容豐富化,將靜態知識動態化、趣味化,為學生創設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成效,本文就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展開相關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促進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實現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拓展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充分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
1.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優化背景下,教師能夠把抽象的數學教育知識采用圖像、視頻等的方法表現出來,把不易掌握的知識點形象的傳授給學生,這樣不但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性思想,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隨著中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探求欲望的提高,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厚,這時老師再利用計算機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營造情趣生動的學習氣氛,才能更有效展開動態性數學教師,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性數學教師課程。
1.2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除了最常使用的多媒體設備和希沃白板之外,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短視頻教學、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此外還可以拓展教學資源,將傳統單一化教學手段變得多樣化、動態化,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知識吸收率和理解效果。比如將微課應用到課前和課后學習中,強化學生的預習效果和復習成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高階數學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1.3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強大的教學功能,有助于教師突破傳統單一化教學方式,革新課堂教學手段,充實課堂教學,增強學習者的聽課積極性,這都十分有助于老師提升課堂效果。在傳統課堂中,滿堂灌等傳統口授使得課堂氛圍壓抑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而信息技術優化背景下,教師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模式,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梳理數學知識,此外信息技術的廣泛性和便捷性,大大縮減了教師的備課時間,提高了教師的備課成效,進一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成效。
2.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2.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學生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PPT豐富教學情境,提高了教學效果。老師也可以設計精美的PPT,相比于傳統板書,PPT內涵更加豐富且具有相當的專業性,圖像與聲音能夠更好地抓住學習者的注意力。例如在冀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本中靜態配圖設計成動態圖片,可以提前準備不同大小的水果,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可移動性讓學生排序之后將不同大小的水果進行排序,還可以將不同大小的水果圖片疊加一起,加深學生的學習效果。再比如在“四邊形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生活中的四邊形物品,然后在課前進行播放導入,等學生觀看完畢后提問學生“這些物品有哪些相似之處?”,借助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和生活情境,拉近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源自生活、用于生活,接著再導出教學主題,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有效性。
2.2利用網絡資源,拓展教學內容
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模式,還可以拓展教學資源,網絡時代,網上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各種新型教學內容和模式層出不窮,教師在網上不僅可以搜集到新穎的教學案例,還可以搜集到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為學生更好地普及數學發展史,構建科學的數學體系,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數理綜合素質。例如在"圓和扇形"的課程中,老師在給學生講述圓周理論時,可以事先講述了中國古代的偉大數學家祖沖之,或者從互聯網上可以提前查詢了祖沖之找到圓周率的過程,從課堂教學中拓寬了學生數學史。另外,老師們還可以介紹阿基米德的對圓周率取值研究,讓學生對比國內外數學家的科研思路,從而豐富學生數學史,增強學生學生的民族自信度。在具體整合網絡資源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尺寸,切勿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要善于挖掘網絡資源,用其精華來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如果大量地介紹相關數學史,反而會占用太多時間,使得教學完全沒有亮點,只有善于抓住資源亮點,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的數學思維閃耀火花。
2.3利用微課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關鍵發展和過度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和象形思維同時并存且相互轉化和矛盾,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需要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技術,解決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瓶頸。微課視頻一般是在5-8分鐘左右,教師將每節課的知識點拆解,單一錄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觀看,在錄制預習微課時,教師應該以基礎知識為導向,讓學生對新知識有基本的認知和了解,而課后微課視頻則需要以每個知識點錄制多個視頻,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性觀看復習,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在觀看時可以選擇暫停、后退、反復觀看,直到真正把握該知識點,這是傳統線下教學不具備的優勢。例如在 “圓的周長和面積”教學中,學生對計算公式的理解程度還是不夠深刻,教師可以針對周長和面積錄制兩個微課視頻,方便學生復習觀看,直到順利幫助學生解決知識難點,突破學習瓶頸,有效培養學生抽象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著積極作用,教師應該挖掘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將教學模式形象化、簡單化,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高效化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裴永勤.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 新一代:理論版, 2020, 000(009):P.181-181.
[2]馬志英. 淺談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 數字化用戶, 2017, 023(023):188.
[3]李國燕.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探索[J]. 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 2016(3):44-47.
[4]王翠.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1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