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鈺
◆摘? 要:數學學習活動的開展目的在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獲得豐富的數學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和進步。為了在真正意義上凸顯教學活動的引導、激勵、發展等作用,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有針對性地指出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深度學習的策略,旨在給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策略
深度學習既是一種學習理解,又是學生思維深度的體現,它主要是指教師通過深度教學模式的設計,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思維的啟迪,由此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實現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在趣味性教學模式下,為了使教學吸引學生,教師對于知識點的講解要有針對性,要避免大量的語言描述和專業名詞術語,在做到內容準確的情況下,盡量表達口語化,這樣可以幫助剛剛接觸數學知識點的學生形成對教學內容的認知,也可以使學生由淺入深的掌握某一知識點。例如學生在學習“十位數加減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拿比較簡單且常見的事情舉例。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這樣提問學生:“有一天媽媽回家帶回來十二個蘋果,小明的妹妹特別喜歡吃,于是她吃了7個,那么留給小明的還剩下幾個呢?”這樣的問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感覺很有意思,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題的熟悉程度,使學生能更好的進行數學習題訓練。
二、以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
目前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的講課占據了課堂的主要部分,只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這種教育手段雖然易于操作,教師講解的也比較清晰,但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只是單向聽從老師的講解,無法形成自身的理解。筆者認為,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既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也不能給學生自主理解知識的空間,學生的數學相關能力得不到充足的發展與鍛煉,是不能真正的達到深度學習的要求的。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達到學生的深度學習。教師首先要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過去的僵硬化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而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好奇心,更好的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具體來說,數學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對一些較為枯燥的內容,教師要在保證教學內容正確合理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增加趣味性,如此才能讓學生充滿期待。例如在開展“三角形”教學時。為引導學生理解“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筆者在PPT中將三角形設置為三條路線,在路線上放置一只小鳥,通過動畫的方式展示小鳥的飛行,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小鳥從起點飛到終點所利用的時間,通過飛行時間的對比,學生能明顯看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對知識的理解更到位,教師的教學也更有效。在教學手段上,數學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如數學作品PPT、數學微課等教學課件,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數學知識學習體驗。
三、創設生活情景教學
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數學題更多的是應用、計算題目,這對這一時期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無聊的,學生很難在重復的、大量的計算中保持精力。而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增添好奇心,使學生在具有趣味性的課堂當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講解“千克和克”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體重計、電子秤,在授課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利用體重計計算自己的重量,并且對重量進行單位的轉換;教師還可以將電子秤分到不同小組當中,讓學生自由的對身邊的物品一一稱重記錄。學生在這種方式下往往能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也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思考、互動當中。
小學數學的題目多是基于現實問題而來的,很多數學知識點可以解決現實中的數學問題的,這就需要教師有選擇性的安排課外作業,使學生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的應用于實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得到滿足,也會進一步激發起學習動機。教師結合生活情境安排數學課外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的實踐思維,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但是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安排,避免學生因為脫離教師的授課而出現學習目標不清晰、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根據生活情境安排課外作業可以從學生最熟悉、最常見的問題入手。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安排學生:“同學們,下一次交電費的時候,請大家問問家長,一度電是多少錢,一個月家里又用了多少度電,幫助家長算一算一個月的電費是多少。”或者教師可以布置買水果的課外作業,教師可以這樣布置:“請同學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水果店買水果,大家要想一想10元錢能買幾斤蘋果、幾斤香蕉;大家還可以想一想,如果只有十元錢,怎么才能買到最多數量的水果呢?”通過這種課外作業的安排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提高其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也更愿意投入時間精力進行學習,深度學習才能夠落實。
四、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目前小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時往往是教師在進行單方面的知識輸出,這樣的做法雖然能保證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但是會使學生失去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機會,也會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無法真正達到深度學習的狀態。因此教師只有樹立學生為本的意識才能夠更好的建設起優質課堂。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能動的進行學習,鼓勵學生積極的課堂中發表意見。但是教師也要起到課堂討論的引導作用,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性格較為散漫,在數學課堂的討論過程中出現偏題、走神等問題,教師要做到實時觀察學習情況,對學生出現的偏題、走神現象予以引導糾正,使學生能夠在正確的課程導向中進行思考。
五、總結
深度學習能在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產生不可取代的作用,對學生整個小學時期的知識學習過程中產生持久性效果。因此教師要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以深度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郭劍峰,史息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22):2.
[2]李虹.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求知導刊,2020(16):2.
[3]丘金壽.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21(26):2.
[4]宋蕊.小學數學中借助學具操作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J].小學時代,2020(13):2.
[5]邵文川.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的培養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