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祖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并逐漸形成一定規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逐漸適應了信息時代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教師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進行了廣泛的推薦以及應用,使現階段的小學生更加適應了科學化且更為直觀化的教學方式,在家長中間也取得了良好的認可與承認。同時,學校將課堂中的教學設備進行了全面的提升優化,在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觀念當中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轉變,引入了更為精確的多媒體教學方式。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一、引言
利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階段教師教育教學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多媒體有著更加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通過文字、聲音、圖片等方式來發揮其所特有的優勢,給師生創造出一個有效學習交流的平臺。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把講解的知識點展示在學生面前。在教學中,可以將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互結合,讓教學的方法、手段與品質都能更上一層樓,才能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
二、多媒體的應用優勢和弊端
2.1多媒體的應用優勢
多媒體的應用優勢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體現在全面性上,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能夠保障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其次,多媒體的應用優勢體現在新穎性上。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只能借助傳統的教具和教材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借助多媒體則能帶給學生更加新穎的體驗,如通過多媒體構建三維空間情境等,因此可以更好地帶動學生積極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來。最后,多媒體的應用優勢還體現趣味性上。“讓學生像向往幸福一樣向往對學科知識的學習”,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多媒體的應用無疑為這一目標的達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合理應用多媒體,能夠化死板為形象、化腐朽為神奇,能夠充分彰顯出語文趣味性的一面,進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2.2多媒體應用的弊端
鑒于上文分析可知,多媒體應用有著多方面的優勢,但是我們同樣也要認識到多媒體的而應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多媒體的應用會導致師生互動減少,應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會更多地扮演教師的角色,替代教師完成部分教學任務,并且替代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及練習等。再加之有的教師對過渡一來多媒體,在教學讓多媒體扮演重要的教學角色,導致師生的互動變得更少。其次,增加教師負擔。多媒體的應用,需要教師先搜集相關資料,然后結合學情整理分析資料,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同時教師還要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才能順利完成以上工作,不僅如此,在完成以上工作后還要進行與操作,對多媒體應用效果做出預判。相較于傳統的備課,應用多媒體顯然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艱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存在的問題
3.1教學特色不突出
許多教師無法與時俱進,改進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不善于主動學習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日常教學中,單純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踐,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備課課件直接使用多媒體播放,只是讓學生觀看,忽視了講解的部分,無法形成與學生互動的氛圍。教師無法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思想上的不足,進一步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發展也很難得到更好地提高。
3.2忽視語文人文精神
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只是簡單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忽略了以往的教學環節,如朗讀、提問等。而對多媒體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使教師的教學形式化嚴重,很多學生找不到重要的語文知識點,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中也無法充分學習知識,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為了避免教學問題的出現,教師需要更好地探索創新性的多媒體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4.1將多媒體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興趣是學生學習當中的最主要的推動因素之一,幫助學生對探究的事物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與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優化當中,結合多媒體引導學生對語文課程內容的興趣逐漸增強,是學生在教學實踐以及教學優化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實施步驟。在傳統課程當中,多數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被動地吸收知識,無法在教師的授課技巧當中進行系統性的學習。長此以往,單調的學習方式將無法引導學生的興趣有效地被激發。而教師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融入到小學語文課程當中,將多媒體的直觀性、具體性、科學性充分的呈現到小學生的眼前,激發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教師高效的活躍語文課堂當中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利用其中的flash、音頻、視頻等較為趣味性的方式,引導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全面的集中到教師的課堂教學當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熱情地學習。教師在設置多媒體教學時,應充分的考慮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將靜態的事物充分的動態化,將單調的內容進行豐富的創新與改造。將抽象化的物體變得更加直觀,幫助學生在多媒體課堂當中對小學語文課堂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消除小學生過渡期的緊張情緒以及陌生情緒,達到最大程度的多媒體課堂優化策略。例如在《精衛填?!愤@一課時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創設小組合作式學習,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所播放的神話故事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在看完視頻后對精衛填海的意思,自己在視頻中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在多媒體中直觀地學習,并對神話故事進行初步的認知與了解。
4.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通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僅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參與度,而且也能夠讓課堂中的互動感變得更加的強烈。這樣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對于文章內容進行深度的思考,教師也能夠針對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給予一定的實踐建議,從而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桂花雨》時,學生在對于文章內容進行預習的過程中,都可以先將文章的段落進行合理的劃分,這樣才能夠不斷的保證學生對于文章內容有一個熟悉的感覺,而且教師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的前提下,都可以在黑板上板書不同的文章問題,通過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取到有用的信息,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變得更加的具有趣味性。教師在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以豐富的視聽資源不斷的去強化學生的視聽感受的前提下,都可以引導學生對于文章閱讀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作者運用桂花這一詞語,為文章的主題教師都可以讓學生想象,作者這樣做的含義是什么,這樣才能夠不斷的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且能夠讓學生對于文章的主旨的內容的理解變得更加的深遠。
4.3打造可視化課堂
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有賴于視聽結合優勢的有效發揮。利用多媒體的視聽結合優勢,不僅可以將靜態的語文知識以動態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現,還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到新的層次。除此之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動態化、多元化的教學課堂深受青睞,視聽結合基礎上的小學語文課堂,以音頻、視頻等方式,提升了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學習《觀潮》時,這篇課文主要描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大潮帶給作者的震撼,有利于構建可視化課堂提升教學效率。本著“結合視聽結合優勢,打造可視化課堂”的教學理念,我首先引導學生發揮自主閱讀能力,對課文中所描述的錢塘江大潮的聲音與畫面進行了解,并且在腦海中構建當時的壯觀景象。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視頻的優勢,為學生播放了往年錢塘江大潮的視頻,學生在視頻中不僅視覺上感受到了大潮的洶涌,還從聽覺上感受到了大潮的氣勢,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實踐證明,在多媒體教學中為學生打造視聽結合的課堂環境,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感,進而實現學習效率與質量的切實提升。
4.4創設趣味性的情景式教學
多媒體的多樣性是學生與教師需要在課堂當中進行積極探索的一項趣味性內容,多媒體能將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巧的設計與構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重點難點內容,促進學生與教師的教學課堂能更加的生動與形象化。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趣味性的情景式教學,使學生在多媒體的屏幕展示當中充分的了解書中所寫的景物、人物、以及事件發生的背景情況。在教師創設的情景式學習當中,融入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生活化內容,幫助學生在已知的情境中進行高效的學習,輔助音樂、背景視頻、圖畫等方式,充分的渲染學生在情景式學習當中的真實性,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同時,對自身周圍世界的認知增強。在情景中,教師也應注重學生的知識體驗,而不是單純的為學生的興趣創設體驗環境。教師應充分的結合課程內容,創設適合小學生學習并體驗的真實生活情景,從學生的根源處出發,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語文基礎知識理論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課程中的知識內容,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同時促進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在多媒體情景式教學當中得到發展與進步。例如在《蝴蝶的家》這一課時當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直觀性,使學生觀察蝴蝶的美麗,并結合音樂創設情景式教學,使學生扮演蝴蝶進行文章的閱讀,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并且了解對待弱小生命的正確做法。
4.5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通過音頻設備結合課本中的情景開展具有畫面感的動態教學,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同時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說,在古詩詞課上,小學生在多數時候存在學習困難。特別是在經歷了逐字逐句翻譯成現代文語句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現興趣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而多媒體技術跳脫出常規的輸出方式,且對于單個學生來說不局限于一種理解方式,這種理解的差異性便于學生自發地調動關注力。例如在《古詩三首》這節課上,老師以詩中意境為出發點向學生提問:“自己通過感受,能從詩中看到、聽到、聞到什么?!庇纱隋憻拰W生用語文知識對腦海中畫面的表達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互相討論:“詩人在對動態美景的文字還原上有著怎樣的造詣?!弊詈笤儆衫蠋煵シ乓欢蝿赢媹D或者相似的真實場景,與先前學生的討論結果首尾呼應,而且學生自己之前想象的情景和多媒體平臺上展示的風景可能存在一定的反差,這將在想象和自我理解充分融合之上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達到取長補短的教學效果。從目前的教育狀況來看,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了更好地理解。這種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網絡可能是他們接觸最多的東西,與以前的學生相比較,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網絡的環境中,導致他們接觸的東西更多,知識面更廣。這種方式并不全然是好處,好的一方面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他們擁有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不好的一方面是,網絡上的信息使得傳統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多媒體教學要學會與時俱進,吸納更多的東西,將所要講授的東西融入其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面對的是一群有著蓬勃求知欲的低年級學生,絕非易事。多媒體教學在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給任教老師也帶來了許多挑戰。
4.6利用圖文結合特點,提升教學生動性
所謂圖文結合,就是將教材中的內容以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以一種可視化的形式了解語文知識點,學習課文中的主體內容。在此基礎上,不僅能夠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還有利于鍛煉學生圖文分析能力,為日后解決相關問題奠定基礎,因此,教師應當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中的圖文結合優勢,為學生展示更為生動的小學語文課堂。例如在學習《爬天都峰》時,這篇課文以游記的方式,寫出了爬天都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對學生聯想能力與想象能力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本著“利用圖文結合特點,提升教學生動性”的教學理念,我首先向學生做了課前導入,即“常言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其中爬山對人具有鍛煉意義,那么你們有沒有爬過山呢?如果有的話,在爬山的過程中有哪些奇聞趣事呢?”課前導入的進行,使學生產生了很強的代入感,在此基礎上,我為學生展示了天都峰的圖片信息,使學生直觀的對天都峰產生了印象。而后我引導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注重作者的描寫,體會作者在爬天都峰過程中的感情變化,在圖文結合的基礎上,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五、總結
總而言之,無論是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引入,還是各種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師都需要從現階段對于知識內容講解的現狀中觸發,從而不斷的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將語文教學內容以動畫、短片等形式在多種媒體中進行展示,而且也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的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合理的發展,并且能夠讓學生在各種板塊內容的學習中都會有一個比較高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能動性,從而不斷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參考文獻
[1]李玉蓮.借助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4):176-177.
[2]吳月.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4):140-141.
[3]楊艷.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3):249.
[4]王會.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8(01):159-160.
[5]孫曉艷.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10):2.
[6]馬學良,范德生.運用多媒體技術? 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130-131.
[7]楊曉宏.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語文課堂——探析多媒體輔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