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隨著信息化在各個行業的普及,也為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帶來了新的可能。混合式教學是信息化與教學的有效結合。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信息化教學融入其中,充分運用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為學生提供高優質的數學資源。本文注重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混合式教學定義概況以及混合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三個角度介紹。
【關鍵詞】? ? 混合教學? ? “互聯網+”? ? 初中數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外,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即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相應的指導,讓他們在掌握知識提升思維能力的同時,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增強數學教學的高效性。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的固化導致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發展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思維較為固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授課,但是缺乏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也不注重通過問題或情境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第二,有些教師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解題技巧,而學生一旦遇到新題型,則會出現不知所措的局面,從而大大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是學生思維固化的結果。由此可見,教師教學思維的固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升級,導致整體的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存在教學思維滯后性
初中數學教師往往應用原有的方式進行教學,并不注重學習新型的授課模式,而導致學生無法獲得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此同時,教師也害怕在新型教學方式的應用中出現錯誤,造成整體教學效率的低下。由此可見,缺乏教學的創新性和思維的滯后性是導致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混合式教學定義概況
(一)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1.增強教與學的靈活性
混合式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從教師教學方面而言,教師可以提前設置相應的混合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學習,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相應的課下教學安排,從而為整個數學教學更具有靈活性。在學生學習方面,學生可以結合個人的數學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的興趣點,在課下靈活安排相應的學習內容,更好地享受自主學習的快樂,增強個人學習的靈活性。
2.增強教與學的方向性
對于學生而言,學生可以在課下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并發現學習中的問題。與此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比如詢問同學、請教老師、網上搜集資料等等,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讓他們牢牢把握學習的主動權。對教師而言,教師可以提前了解學生線上學習的狀況,更為高效的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模式等等,充分利用對于學生學習狀況的了解,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升整體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混合式教學的原則
1.注重教學內容設置的靈活性
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相對靈活的授課模式,一方面在線上教學內容、情境的選擇方面,教師需要注重與學生已有數學知識之間的連接,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動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并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從而讓學生通過深入地思考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
2.注重教學的互動性
在線上和線下教學實施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督,另一方面可以發現學生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可真正了解混合式教學內容設置等方面的問題,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因此,在開展“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并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調整,提升混合式教學的質量。
三、混合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采用微課預習單,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初中數學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微課預習單的授課方式,即提前向學生發送相應的數學知識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課下學習相應的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預習單上設置相應的學習問題總結欄,讓學生完成相應預習單任務的同時,完成問題總結欄的填寫,而教師可結合學生在預習單上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充分發揮預習單的積極作用。
在運用預習單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一元二次方程為例,注重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從如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導入內容。教師導入如下的內容,設計師要使一塊矩形場地的長比寬多6米,并且保證矩形的面積為16平方米。求此矩形場地的長和寬各是多少?教師讓學生列出相應的一元二次方程并進行求解。第二點,設置教學目標。目標一,學生了解配方的概念,掌握配方法。目標二,學生探索出開平方和配方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教師介紹部分內容,講解配方法,引導學生聯想完全平方公式。第三點,設置習題。為了讓學生掌握配方法的關鍵性要點,教師讓學生觀察完全平方式,并從二次項的系數以及一次項系數與常數項之間的關系,使他們認識到,為了方便的配方,可將二次項系數為1,并保證一次項系數一半的平方為常數項,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配方法的定義。第四點,開展練習。教師展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具體的問題。問題為X2-8X+1=0。第五點,填寫預習問題總結單。教師讓學生對于上述學習內容進行總結,鼓勵他們真正反映在微課預習單學習中出現的真問題。之后,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以學生存在的知識漏洞或是思維方面存在的局限為依據,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在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教學,即以學生出現的問題為小組合作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相互探討中解決相應的問題。通過采用預習單的方式開展混合式教學,教師一方面讓學生在線上學習相應的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真正在線下解決線上的學習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二)開展線上教學,讓教師更為胸有成竹
在“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按部就班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并不注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不注重為他們提供自主性的學習空間,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受到嚴重的挫傷。此外,這種教學方式既耽誤時間,又讓師生之間的互動缺乏針對性,導致整體的數學教學效果差。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線上教學方式即讓學生提前學習相應的知識。
之后,教師可以和學生規定互動線上互動教學的時間,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狀況,并統計他們的學習問題,在了解學生學習問題的基礎上,靈活制定、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真正讓他們在此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也讓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促進整個教學質量的提升。
以全等三角形為例,在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采用白板教學,即首先會布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結合個人的情況學習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此部分執行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個人的白板數據中,將數學知識進行分類,比如劃分成已經掌握的三角形全等定理、存在疑問的三角形全等定理,以及完全不懂的三角形全等定理,真正讓學生對整個數學學習狀況進行全面性的梳理,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更為積極地提出個人的學習問題。其次,約定教學溝通時間。教師和學生制定相應的線上交流時間,讓學生反映在個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有些學生提出并不理解“兩角及其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三角形全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其他學生參與到此項數學問題的討論中。在具體的交流過程中,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存在對三角形全等條件認真不足的狀況。對此,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制作動態性的視頻(此為在學生互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動態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分析各個定理存在的合理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最后,展示成果。在此,教師簡要介紹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一說:“在教師的幫助下,我掌握了幾個三角形全等條件。第一個是邊邊邊,即假如兩個三角形對應的三邊相等,則說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大家看我手中的兩個三角形,它們的三條邊可以完全重合,這說明兩個三角形全等。”通過采用白板的方式,教師一方面運用動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全等定理,一方面采用讓學生分享的模式,了解他人的學習成果,并隨時指導,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三)進行線下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本文中的“互聯網+”背景下的線下教學注重講授學生在線上教學出現的問題,并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授課方式,讓學生真正在線下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知識,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為注重讓他們進行協作解決共性問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直角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為形象地掌握勾股定理,采用微課教學法,即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課下解決。與此同時,教師結合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彼此協作相互合作的過程中解決數學學習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如何證明如下公式的正確性:X2+Y2=Z2。與此同時,教師運用趣味性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將三根一組的木棒發放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木棒分析上述公式的合理性。與此同時,教師做出如下的引導:“可嘗試從三根木棒的長度以及組成的圖形進行分析!”在各個小組談論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分享成果。一位學生說:“我根據三根木棒可以推導出勾股定理。首先,三根木棒可以組成直角三角形。其次,在這個三角形中,斜邊木棒長度的平方等于兩個直角邊木棒的長度平方之和。”教師使用微課,讓學生真正在勾股定理的推導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線下教學的有效性。
(四)應用作業幫開展混合式教學,增強教學的精準性
在開展“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作業幫的形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講解,讓學生在自主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運用大數據整理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并以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現的程度,靈活開展相應的數學教學,輔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增強數學教學的精準性。
在進行圓和直線位置關系這部分內容的授課中,教師采用作業幫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真正讓學生通過課下自主學習的方式,了解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使他們掌握相應的知識要點。與此同時,教師會設置多元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從不同的場景、問題中,探索圓和直線的關系,增強學生的思維發散性。更為主要的是,教師會根據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和精準性,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簡要介紹如下的教學過程:首先,引入情景。教師在作業幫上制作相應的視頻,并展示如下的視頻情景:太陽慢慢從地平線升起。在視頻展示結束后,教師提出如下問題:我們之前學習了點與圓的位置關系,請嘗試從太陽慢慢從地平線升起的過程中提煉出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提醒大家:我們可以將地平線看成是一條直線,將太陽看成是一個運動的圓,并通過觀察圓和直線的位置關系,請分析出現了哪三種位置關系并完成下列的習題。習題一,直線與圓相交的條件是什么?請將直線與圓的距離與圓的半徑進行對比。習題二,請以上述問題為依據,分析直線與圓處于其他兩種關系成立的條件。其次,教師設置如下的問題,請在課本上畫一個圓和一條直線,并分別模擬出圓和直線的三種位置關系,并進行說明。教師展示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圓和直線相交,出現兩個交點。在此時,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小于圓的半徑。再次,設置拓展問題。為了增強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教師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直線和圓存在三種位置關系的實例,請進行詳細的說明。一位學生寫道:汽車在馬路上行駛,我們可以看成是圓(指的使汽車輪胎)和直線(指的是馬路)相切。另一位學生寫著:用刀切月餅可以將月餅看成一個圓,將刀看成一條直線。在此過程中,可以呈現出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的關系。學生三寫道:雜技演員用獨輪車走鋼絲可以看成是圓和直線相切的關系。之后,總結問題。通過用大數據總結學生在作業當中的學習產生的問題,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可以輕松地掌握此部分內容。與此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增強課堂教學的精準性。
(五)構建多元評價,為學生學習提供方向
以“互聯網+”為背景,教師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教學學習進行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比如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課堂知識的討論狀況,檢測狀況等等,對學生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評價。在終結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最終檢測成果作為評價的依據。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需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方向性。
以平面直角坐標系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構建貼吧式的交流方式,進行多元性的評價時,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存在直角坐標系定位不準確的狀況。為此,教師引導學生從找電影座位的思維入手,讓學生更為針對性的學習此部分內容,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效果。具體操作如下:教師引導學生以電影院座位的左上角為原點,以排為X軸,以列為Y軸,以座位之間的距離為單位1,讓學生尋找相應的座位。比如,教師讓學生尋找(3,2)的位置,即第三排,第二列的位置。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運用大數據統計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并結合他們的問題,制定符合學生的數學數據學習立體圖,從而針對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數學教學評價。通過大數據分析,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可以更為高效地確定座位的位置,進而獲得坐標定位能力的提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了解混合式教學的特點,發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并在此過程中結合個人的實際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實際教學效果,從而更為靈活地運用混合式教學方式,真正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動性、自主性,進而獲得良好的初中數學混合式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章彩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1,(04):19.
[2]孫東明.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數學混合教學模式探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1):120-121.
[3]卞靜.“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研究[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04):95-96.
[4]馬曉.“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混合式教學案例開發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
作者單位:胡敏敏?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倉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