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雪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是學生養(yǎng)成音樂興趣的唯一途徑,音樂課不僅僅是學習唱歌的課,欣賞的課,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入小樂器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可以訓練學生的節(jié)奏及樂感。
關鍵詞:小樂器;小學音樂;陶笛;豎笛;口琴;學生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加入小樂器教學,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長效,進而能夠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其對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綜合素質生成也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小樂器對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多采用小樂器進行演奏或吹奏,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另一方面降低學生理解音樂知識、學習音樂樂器的難度。
一、小樂器的特點
小樂器的特點包括攜帶方便、簡單易學、應用靈活、見效顯著的小型樂器,如口琴、口風琴、豎笛、陶笛等。生活中常見的口琴是一種小型吹奏樂器,當學習者用嘴吹或吸氣時,金屬簧片自然振動發(fā)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口風琴是一種體積小、音準好、旋律性優(yōu)良的鍵盤式吹奏樂器,它在和聲能力方面表現(xiàn)極佳;陶笛音域寬廣,攜帶方便,具有極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將這些樂器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其效果是其他多種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作為一線教師應當進行新的嘗試,爭取讓音樂課堂更加豐富而靈活。
二、小樂器應用在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小樂器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而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興奮程度。這樣一來,小學生就能夠認真學習音樂知識,并通過小樂器演奏或吹奏提高音樂綜合水平。由于小樂器便于攜帶,帶進課堂很方便,同時小學生好奇心強,比較喜歡新事物。小樂器進課堂對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小樂器可以作為音樂教學的輔助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音準、節(jié)奏等基本的樂理知識。
(二)豐富教學手段,優(yōu)化課堂結構
以前條件不好時,音樂課只能跟著老師鋼琴伴奏唱歌,或者錄音機播放歌曲,學生跟著一句一句的學唱?,F(xiàn)在小樂器進課堂了,自主權更多的交給了學生,學生可以通過樂器的演奏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使音樂課堂更加的豐富,更具有吸引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小樂器進課堂不是單個學生自己演奏自己的,為了豐富演奏效果,要大家配合,分聲部演奏,大家更有團隊意識。當一首曲子被完整地演奏出來,學生們會有很強的成就感,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小樂器的興趣,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自己單獨演奏的效果肯定沒有大家一起分聲部演奏的更豐富。這樣小樂器進課堂也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小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自身要求的提高和對人才的要求與定義,更加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不再是以前那個死讀書,讀死書的年代。筆者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對于音樂這門學科有著自己一定的理解。過去的音樂課堂中,都是老師逐句逐句的教唱,課堂氛圍較死板,學生沒有積極性,教學比較機械化,學生少了學習熱情,只會機械的背唱歌曲,沒有自己的理解以及樂感。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以及實施,小器樂進課堂為改變這一局面提供了可能。
小器樂教學與識譜、視唱教學相結合。在學習吹奏一首小曲子之前,肯定要先會認譜,能簡單的視唱出旋律,對節(jié)奏以及節(jié)拍有大致的掌握,讓學生從自己演奏的樂聲中去感知樂理知識,在聽覺上產生鮮明的印象。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音高、音準等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也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利用小樂器教學,不僅能豐富節(jié)奏訓練的內容,還能很好地固定音高。筆者之前教三年級音樂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們經歷了兩年的音樂課學習,還是在唱旋律時唱不準,沒有音高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豎笛學習后,慢慢能唱準旋律了,在音高方面有了很明顯的進步,甚至在吹奏小曲子的時候,某位同學吹錯了音,一些學生都能聽得出來錯誤。在吹奏曲子之前,筆者都要求學生要先視唱曲譜,做到節(jié)奏準確,音高準確,才會讓學生們練習吹奏。所以小樂器進課堂能增長學生們的樂理知識。
與歌唱教學相結合,利用小樂器進行歌唱課的教學,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又能固定音高,幫助學生克服演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很多學生唱歌會跑調,而小樂器的音高是固定的,只要學會了各音的指法,再找到所要吹奏的音就比較容易了。因此,用樂器聲代替跑調的歌聲,能夠給學生的準確演唱提供幫助。如《親愛的回聲》的教學,有一句旋律學生總是演唱的不準確,這時讓學生使用豎笛進行吹奏,使學生在吹奏的過程中感受音高,從而體會整句音樂的旋律,而大大提高演唱的準確性。
與欣賞教學相結合,器樂教學同時也是音樂欣賞,學生在演奏過程中,既能使自己欣賞到悅耳的音樂,也讓別人欣賞到自己精彩的演奏。這一特點可使學生由被動欣賞者變成欣賞的主動者和參與者,使學生完成從感受美到創(chuàng)造美,再逐步上升到創(chuàng)造美的整個過程,從而加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發(fā)展想象力。如在欣賞鋼琴五重奏《鱒魚》時,先指導學生利用豎笛吹奏主題旋律,然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進行變化吹奏,使他們體驗音樂情緒的變化,從而使欣賞能力得到提高。
小樂器與表演相結合,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舞臺夢,筆者在教學學生們吹奏德國民歌《春天來了》時,由于第二句有兩個聲部,給學生們分了聲部,讓孩子們分聲部練習吹奏,在他們吹熟練了之后,讓他們合奏,初有成效,每次音樂課我都會帶領學生們吹奏幾遍,也給他們排了隊形,在學校六一會演的時候,把學生們拉上舞臺,來了個匯報演出,學生們特別興奮。不僅展示了自己,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吹奏水平。也讓學生們愛上了吹奏豎笛!
四、小樂器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注重小樂器的合理選用,小樂器的選用要符合學生們的年齡特點,一二年級的學生不適合吹奏樂器,只適合一些伴奏類的打擊樂器,如沙錘,響板,三角鐵之類的,可以在音樂課上給歌唱的歌曲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能更好地幫孩子們提高節(jié)奏概念。三四年級的學生可以加入豎笛的吹奏,三四年級的學生各方面都比一二年級時成熟很多,手的大小也足夠去按豎笛的孔,同時他們也有了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的積累,對于吹豎笛時的識譜都有了一定的能力,可以加入豎笛的吹奏。五六年級高年級的學生相對于三四年級的孩子來說動手動腦的能力更加成熟,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可以加入口風琴或者陶笛的吹奏,口風琴不僅要吹還要按鍵盤,對于鍛煉學生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來說會有很大的幫助。而陶笛本身有重量,吹奏陶笛需要的氣息也比豎笛要多得多,所以陶笛也更適合高年級的學生吹奏。
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演奏技巧,如口琴的演奏,口琴基本的吹奏方法口含七孔,舌頭蓋住左邊琴的六個孔,右邊唇吹奏單音,當吹到伴奏記號的時候,可以把舌頭放開一次后快點蓋回到原來的地方,發(fā)出“鏘”聲就是伴奏。口琴有吹氣和吸氣兩種,不像豎笛和陶笛之類的就是單一的吹氣,而且口琴的每個音的排列位置還沒有按順序,吹吐也不固定,這樣就給口琴吹奏帶來了難度,要想吹好口琴,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培養(yǎng)正確的吹奏技巧,才能吹奏好一首曲子。
注意保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每節(jié)音樂課學生們都機械式的吹奏小樂器,時間長了,學生們就會失去興趣,變得被動,上課的積極性也不高了,沒有之前的積極性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老師要想想辦法,給學生們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比如筆者在教學時,會讓每周三的班會課上,請一位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吹奏的曲子,還要叫同學們給上臺的這位同學打分,這個分數(shù)要記錄下來,到學期末評出一二三等獎,給予學生獎品獎勵。還可以在每年的六一節(jié)排一個小重奏,讓學生們上臺表演,這樣他們就更有成就感,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每次音樂課,大家的積極性肯定會高很多,對他們學習吹奏小樂器也有很好的幫助。
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愛護樂器的好習慣,很多小樂器都是精密的樂器,需要我們去保護好它,而小學生年齡小,沒有保護樂器的意識,有可能還會去破壞小樂器,我們老師要告訴學生怎樣去保護好小樂器,比如口琴在吹完之后,要拿軟布去擦拭,要把里面的口水甩出來,最好不要用水沖洗。不吹的時候要用軟布包起來,放在樂器盒里,這樣才不會影響口琴的音色和壽命。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小樂器的教學,能幫助學生們提高識譜能力、探究合作能力,音準能力。也給音樂課增添了不可磨滅的色彩!
參考文獻:
[1]陳捷.談音樂欣賞教學[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