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開展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的相關政策指導,當前社會各界對于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關注較高,而勞動教育學科的相關教學工作作為符合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方向,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所以教師應該通過對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的調整和優化,建立更具特色且高效的勞動教育教學模式,本文對小學勞動教育的意義進行總結,并就小學階段創新勞動教育實施途徑進行討論。
關鍵詞:創新;勞動教育;實施
引言
教育部門指出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是當前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學校教學工作的優化和革新,提升學生對于勞動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積極的綜合素質,這也符合未來社會對于全方位人才的要求,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勞動教育改革工作,需要結合實踐工作教學的落實,給學生樹立熱愛勞動的核心價值觀,更好的完成學生高素質建設的教學任務。
一、小學勞動教育的含義以及意義
(一)勞動教育的含義
勞動教育是指以勞動作為核心內容,以勞動形式作為教學任務的學科,主要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建立學生勞動優秀品質為教育目標,這項教育內容也是當前國家教育部門改革工作的方向,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勞動教育是學生綜合素養培養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是促使學生學生建立熱愛勞動的態度,其本質是通過學習,教會學生如何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來達成想要獲取的目標,防止其出現不勞而獲的心態。
(二)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勞動是一種行為方式,是通過行為獲得某種特定的結果或者經驗,而勞動之于社會主義建設也有重大的作用,勞動不但可以創造財富,更可以創造生活。習主席曾經說過“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這也是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大事[1]。任何建設發展的過程都是建立在群體勞動的基礎之上的。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需要重視其綜合素養以及正確價值取向的培養和建立工作,也是形成勞動精神以及正確意識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在進行勞動教育的引導教學工作時,需要通過有效的實踐與課堂結合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鍛煉力度,不但讓學生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同時也從健康的心理建設出發,使教師完成對學生的熱愛勞動理念的意識輸出。學生通過一段勞動行為過程,得到了勞動技巧的鍛煉,獲取了勞動結果,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增強學生通過勞動獲得的成就感,從而達到使學生熱愛勞動的目的。
二、小學階段創新勞動教育實施途徑
(一)通過校內值日輪崗制度加強勞動教育
校內以及班級內有很多和勞動相關的工作,這也和勞動教育的教學內容相符,教師可以通過輪值的方式安排學生參與,如衛生、領操、早起執勤的工作等等,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以及勞動習慣為主,通過日常勞動的滲透來提升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技能,在日常勞動工作的輪值安排當中,要求當值學生做好安排的本質工作,并且盡到勞動責任,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明確的指導和總結,來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水平,如清掃工作如何配合、在使用工具時如何保證安全問題等等,讓學生通過實踐和理論的結合來提升勞動的質量,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獎懲監管制度的設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對于連續輪值勞動完成出色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逃避消極的學生進行懲罰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多跟執勤的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情緒變化,保障學生的健康正面的心態,這樣才能更好且有效的落實勞動教育教學工作。
(二)節假日以及疫情期間拓展勞動教育
節假日的時間相對充裕,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實踐性更強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如植樹節可以在校園或者校外進行植樹的活動,這不但能夠促使學生學習耕種文化,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環保的概念。再比如,勞動節組織全校大掃除的主題活動,可以由當前社會關于勞動者的新聞素材引入,再到實際展開衛生掃除活動,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勞動精神的信念。但需注意的是教師在組織學生參加任何勞動活動的時候,都需進行安全問題的培訓,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建立,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
近幾年由于疫情原因,學生線上上課的機會增多,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在疫情期間做好家務勞動,這也是實踐活動的有效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難度不等的家務安排,如整理清掃房間、洗衣、做飯等等,學生做完家務后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分享,這也有效的達到了勞動教育教學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的勞動能力,建立更和諧的家庭氛圍。
(三)學科間互動融合促進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課程和其他學科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關聯性,通過增強學科之間的互動來帶動學生的勞動教育學習效果,勞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意識、以及勞動能力等,這種全方位的勞動素養不僅需要單一課程的教育工作開展,更需要日常教學的輔助,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以及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勞動意識的有效輸出,這樣不但能夠擴充教學工作的廣度,還能加深學生的勞動意識,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積極影響。比如,語文、歷史這類文科課程可以提升關于勞動價值觀和精神的培養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完善的勞動品質,如體育課程在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可以引入勞動技能技巧的學習等,通過學科之間的配合互動,來提高學生勞動綜合素養[2]。
(四)社區社團的合作輔助勞動教育
學校可以聯系所在社區街道或者民間團體,聯合組織校外的主題活動,如社區在日常工作中會組織志愿者服務的活動,通過宣傳教育來培養民眾優秀的公民品質,可以邀請學生一同參加,一方面普及教育宣傳工作,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參與到志愿者的活動中,提升其社會公共事務參與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這也符合當前社會的普世價值觀,通過多樣化的社區勞動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勞動體驗感和參與感,建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和精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是符合當前階段國家教育政策風向的,也是對目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工作的要求和調整,學校應該將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素質發展放在未來教學工作優化創新的核心位置。教師通過勞動教育課堂教學工作的創新設計,合理進行教育規劃,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意識,并且提升勞動技能,這樣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也符合未來社會對全面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焦江麗.小學生勞動教育實施途徑探微[J].新課程研究,2020(25):2-2.
[2]孫熒熒.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實施途徑探究[J].教育觀察,2020,9(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