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摘 要:合唱是團隊精神培養與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它不僅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合唱課堂教學實際上是音樂教學中一種基本能力的培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而且能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這部分教學的實踐探索,以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有效吸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就高中音樂班級合唱的實踐與探索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音樂;班級合唱;音樂教學;實施策略
引言
合唱教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學生能夠全面參加,提高對音樂教學活動的興趣。同時,感情的表達也可以有效地在合唱中表述。在這個階段的素質教育的發展中,要特別注意各個方面學生能力的培養。合唱團不僅可以提高其綜合素質,還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以及成熟的品質,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分析合唱教學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1.1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需要全班學生參加合唱。各個學生之間都必須互相合作,使合唱效果最好。另外,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十分充分,有利于建立教師和學生的良好關系。同時,教師指揮合唱時,學生必須認真、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集體意識會變得更好。
1.2有助于培養班級良好的班風
班級的班級風氣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合唱教學中,學生們完全見證了班級的凝聚力,產生了無比自豪的情感。這種感情幫助學生形成集體認同感。如果學生對班級的集體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整個班級就會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格,為班級管理做出貢獻。
1.3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為了提高音樂基礎知識,提升音樂素養,學生要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合唱學習是學生音樂學習的一部分。在合唱學習中,學生可以學習發音技巧、呼吸調整、節奏訓練等音樂知識。從這個觀點來看,合唱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2、淺析合唱教學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用現狀分析
在這個階段,高中音樂合唱教育中存在一些缺點,比如課程的本質和定位不正確。高中的音樂合唱教學方式即單調又無趣。一些教師還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學生機械地模仿、演示,教師則是向學生直接說明歌唱能力,學生失去了探索能力,以致于學生對學習合唱沒有興趣。另外,因為高中生面臨著大學入學考試,所以音樂課時間的比例不大,在教授學生音樂的時候,音樂老師欠缺對于學生的理解,被選擇的歌曲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因此,很多學生對學習音樂沒有興趣。
3、探究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應用策略
3.1合理設計合唱教學內容,提升授課質量
在高中,學業繁忙、學情緊張是常態。因此,教師要正確把握課堂的教學節奏,并根據各個訓練階段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精準的設計。教師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通過課堂游戲聚焦學生的聲氣訓練,為提高未來合唱效果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音樂經典合唱曲目《黃河大合唱》時,由于此曲目需要更高的呼吸控制和聲樂狀態,因此合唱團的魅力必須通過訓練來實現。所以在排練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大聲朗誦歌詞,感受情緒的變化。然后添加旋律,指導學生進行語音訓練。教師應加強關鍵詞群的訓練,特別是遷移訓練,以促進學生掌握歌曲旋律與情感的關系。在呼吸訓練部分,教師應注意對跳躍和旋律變化的呼吸控制,使學生在句子變化中起到穩定的作用。在培訓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從淺到深的原則,耐心幫助學生掌握重復的要點,提高教學質量。
3.2加強音準訓練,增強合唱藝術表現張力
聲音的音調和準確性決定了合唱團旋律的總方向,合唱訓練中要注意語調,否則歌曲很容易“變形”。首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固定高音和鞏固基礎的練習。提高技能后,可以改用音階練習,C大調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增強語調。最后,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可以通過進行三度和聲縱向與橫向的練習,適當地增加學習困難。音準的學習以及訓練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該采用“慢速訓練”,不斷幫助學生提升知識。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高中音樂《鳥兒在歌唱》時,可以放緩慢節奏。因為,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理解并歌唱《鳥兒在歌唱》是比較困難的事情。這首歌的節奏逐漸加快,音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在訓練中,首先要解決語調問題。老師可以放慢節奏,讓學生跟著指揮劃拍唱歌。等音調穩定后,再進行填詞并演唱。
3.3強調節奏訓練,提高合唱藝術素養
節奏是音樂結構的基礎。不同的節奏可以給音樂不同的情感。在合唱表演中,每一位演唱者對節奏的掌握都會對合唱的整體效果產生影響,如搶拍或漏拍。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基本節奏的訓練。通過教學互動,引導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敲擊每一種節奏,從而獲得對節奏基礎知識的感性理解,為理性知識的轉化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從簡單的4/4節奏開始,讓學生感受到節奏結構和強度的變化。然后提高難度,學習3/4和6/8節奏模式,體驗不同節奏之間的變化。
例如,在教授完人教版高中音樂《草原放牧》,學生掌握基本的節奏知識后,教師可以使用學生熟悉的歌曲,如4/4拍的歌曲《彎彎的月亮》、6/8拍的《春天里》,作為課堂練習材料,使學生能夠獨立識別和重復節奏,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掌握歌曲節奏的能力。當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基本節奏時,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二聲部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這不僅能引起學生對學習的重視,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合唱藝術的基本節奏知識,增強合唱藝術的表現張力。
3.4注重合唱藝術的感染力,培養學生多層思維能力
高中合唱教學不僅教會學生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使他們掌握了處理不同樂句的歌唱技巧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從而展現合唱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從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是注重語音和口語的結合。音樂詞和樂句實際上是歌曲情感的體現。從吐字發音的分量,可以向觀眾傳達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因此,正確地練習發音和發音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學生應了解合唱歌曲的文化內涵。高中的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課外資料收集和課堂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合唱歌曲的創作背景、歷史淵源、詞義等信息,使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歌曲,從而表達自己的聲音和情感。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音樂《第六悲愴交響曲》中,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收集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相關歷史資料,然后解釋音樂旋律的變化,使學生掌握音樂的情感變化,從而在合唱中表現出強烈的思想內涵。
3.5搭建音樂合唱平臺,讓合唱在實踐中落地生花
實踐產生真正的知識。實踐是檢驗合唱教學效果的直接有效途徑。教師應善于運用一個可行的音樂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打下扎實的音樂知識基礎。
例如,在學習了人教版高中音樂《我和我的祖國》之后,老師可以帶學生參加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在藝術節開幕式合唱節目中,合唱團的《我和我的祖國》歌頌了無數中國人的光榮和夢想,歌頌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為國家服務的使命。在這個合唱團中,學生不僅可以運用教師傳授的合唱團技巧和方法來完美地表演曲目,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增強演唱的自信心,使合唱團在實踐中蓬勃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唱是團隊精神培養與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它不僅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運用合唱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且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合唱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高中音樂教師應不斷總結經驗,合理設計合唱教學內容,通過合唱教學培養學生的多元音樂表現力,積累集體歌唱的寶貴經驗,使合唱教學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取得巨大成功。
參考文獻:
[1]丁風.探討優化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J].下一代,2019,(11):1-1.
[2]趙慧君.基于合唱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9(32).
[3]李一平.高中音樂班級合唱的實踐與探索[J].北方音樂,2020,(0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