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親兒童是現有社會體系下相當復雜的個體,其心理問題也相較于其他兒童來說更為嚴重和影響深刻。而農村由于其特殊的經濟結構,單親兒童的數量只高不低,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存在著嚴重問題,這就需要學校的教育者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出針對性的對策和教學模式。
關鍵詞:單親兒童;心理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單親家庭是指各種原因,比如離婚,喪偶等造成的的家庭中只由一個大人構成的家庭,在某些場合也叫離散家庭或缺損家庭。而單親兒童就是生活在這些家庭中的兒童。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對于孩童早期的成長過程家庭成員的影響力是具有決定性的。一個完整且和睦的家庭會對兒童健康心理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在支離破碎,充滿爭吵的家庭內部長大的孩童往往會在心理建立一層自我保護機制,最終心理問題層出,對心理健康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農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會結構,導致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加突出。因此研究農村單親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并學校教育中做出相應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農村單親兒童心理健康現狀
(一)孤獨心理主導的厭學
通過相關的訪談,我們可以發現在農村兒童中的調查中,孩子們最多提到的關鍵詞是“孤獨”。農村環境的閉塞性,家庭環境的缺失讓學生失去了與外界交流的能力和意愿。在對學生的采訪中,當記者問道單親兒童是否由貼心的朋友時,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說自己并沒有貼心的朋友。而當問道農村兒童是否具有厭學心理時并且問道原因時,百分之九十的單親兒童都選擇了自己有厭學心理,并且在原因中或多或少的談到了孤獨為其厭學的本質原因。農村的這些單親兒童因為家庭原因缺乏了和外人溝通的能力,情緒價值需求比同齡人高出許多,這就客觀上導致了這些農村單親兒童沒有辦法融入同齡人的集體。而彼此之間的矛盾也常常無法調節,最終這種“孤獨感”變成了農村單親兒童厭學的根本原因。
(二)互聯網帶來的自我封閉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只是城市,就連農村的衣食住行都和手機完全綁定在了一起。這也就使得農村的單親兒童無可避免的使用上了手機。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在農村里超過13歲的兒童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到達了驚人的97%。而對于手機的過度依賴毫無疑問的加深了農村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讓他們無法真正與外界進行交流,將自我困在互聯網和短視頻構造的“信息閉塞”之中,無法同周圍的同齡正常孩子產生情感和心靈的溝通,也和家庭越來越遠。最終就導致了農村單親兒童越來越自閉,將自我封鎖起來。
二、學校相應對策研究
(一)增強家?;ヂ?,提高家庭聯絡程度
影響單親兒童在學校心理問題滋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對于其他正常學生相對要低。這種現象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單親家庭里的家長往往并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這就導致了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往往缺乏自律能力。但是這些單親家庭的家長卻僅僅會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很少會從自身去尋找原因。因此,這就需要學校內部的老師形成專門的機構或者內部組織,為這些飽受家長無端指責的單親兒童提供一個溝通和交流的平臺,更重要的是,讓單親家庭里的家長形成對孩子負責的意識,盡管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父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和影響者。而單親家庭因為僅僅只有一位家長的原因,這項孩子人生極其重要的角色往往會缺失。因此教育者必須要在平常的教育管理上增強家校互聯,尤其是在付出回報比不高的情況下也要專門針對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進行相應的政策,提高學校和班級對于家庭的聯絡程度。
(二)增強教師隊伍心理疏導能力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單親家庭的父母因為種種原因并不能盡到自己的義務,無論學校方面做出多么大的努力往往都會是無濟于事。這時就需要老師在某種程度上起到父母的作用,尤其是針對那些單親家庭里的孩子。上文提到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較為特殊且復雜,這就需要老師在幫助這些農村單親兒童時擁有一定能力的心理疏導能力。這就需要學校方面適時的展開相應的培訓和組織,分層次進行培訓。在疫情的背景下,培訓的模式可以為線上和線下相融合,在線上,以“超星學習通”為例,學校方面可以上傳一定數量的圖像和視頻資料,并且讓受培訓的老師進行打卡學習。在線下,培訓的方式更應當是多元的,多層次的。對于不同年齡和性別的老師應當給予不同的建立,比如年輕老師對農村單親兒童進行心理疏導時更應該貼合實際,平易近人。而大年齡的老教師進行心理疏導時則可以將道理娓娓道來,充分發揮自身人生經驗的優勢。同時,在進行心理疏導時最重要的是對于單親兒童隱私的保護。學生,尤其是初高中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自尊心和心里敏感度極其高,這就使得他們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而“被老師進行單獨的心理疏導”很明顯是一個脫離群體的行為。因此老師在培訓也應當注重心理疏導的時機和方式,在盡力保護單親兒童隱私和自尊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心理層面上的幫助。學生健全的人格需要的是家庭和學校兩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兩者也絕非單獨存在,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
(三)構建多元化的心理課堂
除了上文提到的對于老師的心理疏導的培訓,學校還應當針對農村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情況進行心理課程的構建。以在課堂開展心理校園劇、心理問題探討、心理游戲等方式,以多元化的課堂元素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在心理課堂的構建和實施過程中,學校應注重單親學生這一對象群體,在課程設計中刻意的設置相應的專項課程和手段,以多種形式在心理課堂的大環境下對農村單親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結語:如上文所述,農村里的單親兒童因為其特殊家庭結構構成造成了其心理問題。單親家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不僅需要社會工作者來調節,更需要學校里的老師做出相應的努力。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抱著對教育負責的態度,采取科學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教育課程,針對性的幫助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梁蘭華.淺談邊遠山區單親留守兒童的心理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6).167.
[2]康明成.農村單親家庭兒童的教育現狀與對策的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9,(11).264.
陳晨(1991.03-),女,漢族,山東招遠人,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小學心理健康;職位職稱: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