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蓮
摘要: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對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寫作,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起著重要作用。但目前小學階段教師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還有許多值得改良的地方,而研究小學高年級閱讀的人卻少之又少。筆者通過文獻查閱整理出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的現存問題,并分析解決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小學高年級;
前言: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小學語文閱讀板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習慣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能力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當中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吸收內化,閱讀量也是學生寫作的基礎。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當中還是過于形式化,教學重點沒有放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上,針對此情況,本文將從目前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尋找解決方案,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一、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1.對教材整體掌握程度不夠
教師觀中強調,教師應成為教學的研究者。目前很多在職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備課中更多的關注的是閱讀材料的文本主題,對于文本背后能給學生帶來的能力拓展沒有深挖。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對于教材內容的挖掘拓展不夠,會使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缺少深刻思考,不利于學生的閱讀思維發展。教師應對教材整體的框架更加清晰,了解單元和每篇閱讀文章之間的關聯作用,做好承上啟下的教學計劃。
2. 教學理念沒有與時俱進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重點已經從掌握基礎閱讀能力和基礎閱讀知識到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應該從圍繞課本教學轉移成圍繞學生提高能力。轉變思維,教材只是用來提高學生能力的工具,在教材的練習中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及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3. 教學模式固化單一
在講閱讀課文的課程時,教師的教學環節通常會設計這幾個環節。第一遍初讀,學生概括文章當中的內容;第二遍深讀,結合文章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第三遍再品,分析文章細節,對于環境的描述的具體作用。這些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是不復雜的,教學環節也都對應了傳統題型,包括概括文章、分析人物形象、說出環境描寫的作用。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加強本篇文章和其他文章的聯系,比如比對文體的相似之處,領會文體的要素和特點。比如小說三要素:情節,環境和人物,再為學生推薦相似課外讀物,請學生帶著問題分析課外讀物的文本技巧。
4. 應試教育的影響
我國的教師和家長已經養成了用成績來檢驗學習效果的思維習慣,考試是人才選拔的途徑,因此社會、學校、教師都是以考試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但試卷考察的是學生在一段時間里對于所學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并不能考核學生的閱讀量、思考和創新能力。學校、教師和家長應轉變思維,學習的目的是提升能力技巧,應試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質量的策略及方法
1.增加課程的拓展資料
教師觀中強調,教師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學生在學習語文文本閱讀時,通常都是只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很少接觸閱讀拓展資料,使學生自身的閱讀量受到了局限。建議教師在課堂基礎的教學目標達成之后,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的拓展,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和視野。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講“家國情懷”的三首古詩時,教師在帶學生學習古詩詞后,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查閱屈原的故事,拓展《離騷》、《春望》等愛國詩詞,增加學生對這一主題的思考和積累。
2. 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正處在興趣培養和思維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形式,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將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教學相融合,讓學生可以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開放思維,主動探究,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素養。例如,在學習《頂碗少年》的時候,會講到學生們都很感興趣的民間技藝,教師就可以以此來吸引學生,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實際生活為基礎,讓閱讀融入生活。教師還可以將閱讀文章和當下熱點問題結合,例如在講到《只有一個地球》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當下全球變暖等熱點問題,帶學生討論環境保護,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觀點看法,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就更會積極的參與進來。多媒體教學,教師也可以利用最直觀的圖片視頻資料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
3. 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當中,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教師為觀察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找到閱讀學習的規律和技巧,提升閱讀速度和抓重點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不斷實踐學習方法,達到熟練內化、提升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最終目標。如日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提取文章核心重點的規律,在文章中遇到不懂的詞意影響對文章的理解時,可以用同義詞替換或查詞典的方式對文章進行解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含義。
4. 教師在教學中要精煉課堂內容
在進行閱讀課程教學的時候,不要重復講解同一個知識點。每節課都要明確一個訓練主題和重點,這就需要教師精煉自己課堂的內容,留出時間來和學生進行互動和知識拓展閱讀,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方法。比如說,在講記敘文的時候,通常會涉及一個概括文章大意的閱讀方法。教師可以把概括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題進行訓練,在下一次講課的時候,就不需要再重復這個知識點了,可以一帶而過,把時間留給學習新知識,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訓練,保證課堂進展的高效、質量。
5. 提高教師教學整體能力
從教材上來說,要保證閱讀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那么教學就對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對教材整體閱讀訓練的總目標、能力目標深度理解,并把他們細化分解為每節課的小目標,分清重難點,從而設計開展教學活動。從學生上來說,教師對于學生的現狀,發展情況要了解,能夠根據學生目前的階段規劃好如何快速幫學生理解重難點,做好拓展,從而靈活應對課堂。從教師積累上來說,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的前提是教師自身擁有豐富的閱讀量,才可以為學生的閱讀訓練中提供大量合適的練習資料。在教學中教師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可以迅速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三、結語
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轉變過往灌輸式教育的思維,從學生出發在課程形式上求新求變,不斷思索,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根本目標,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健平.“單元主題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小學教學參考,2016(21):10.
[2]崔巒.小學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強語文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的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07(12):22-27+44.
[3]李國榮.主題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8(2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