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鵬麗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系在不斷完善,在教學過程中學科知識不再成為教學的唯一重點,德育教育同樣重要,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小學班主任是學生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就需要承擔起德育教育的責任,及時了解到學生內心的想法,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采取對應的措施解決,這樣學生才能有一個更為良好的狀態去學習。本文主要對現階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探究具體的德育措施。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問題;措施
由于小學班主任肩負重任,既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還應當負責班級的各項事務,因此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是比較緊密的。班主任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也應當以身作則,以自身來感染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心和耐心,這樣才能夠讓德育工作具有更高的成效性,師生關系也會變得更為和諧。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剖析
(一)德育工作的方式較單一
小學階段的孩子由于年齡比較小,因此對于一些德育知識不能夠很好地理解。也就表明,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班主任只是依照課本內容開展教學。純理論的德育教學會讓學生們難以理解,再加上整個德育教育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學生的興趣不突出。此外,還有的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時沒有注重方式方法,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會采用批評教育的方式,不能夠正確引導,導致學生很難接受德育教育[1]。
(二)忽視周邊環境的影響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社會變化也是非常大的。學生們在網絡化的社會中會潛移默化中染上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習慣、人文信息、社會環境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理念和學習習慣[2]。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教育學生具有感恩之心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引路人,應該教育學生感恩。首先,我們應該感恩父母,沒有父母的養育就沒有自己。因此,班主任必須積極營造“感恩文化”,塑造班級感恩氛圍。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們收集有關感恩的一手資料,以便在班會上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激勵,相互感染,激發學生的感恩熱情。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組織班會活動,讓學生講述“感恩”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在課堂上寫關于感恩的詩歌、小說和散文。通過這些班會活動,讓學生從一定的情境和典型事例中感知和理解“感恩”的內涵,體會“感恩”的方式,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當代學生必要的道德情懷。與此同時,班主任也可以通過環境教育來強化學生感恩情懷。環境的教育是無聲的,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著微妙的作用。為此,班主任需要創造一個以“感恩”為主題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環境中受到影響并融入其中。根據班上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活動方式,讓學生組成小組,搜集“感恩”信息進行藝術創作和展示[3]。
(二)開展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主要是指班主任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時對表現良好的學生教學表揚和贊賞,以此讓學生們獲得自信,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賞識教育具有以下特點:從教育學的角度看,每個學生都有人格和自己的主體意識,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取決于學生的主觀意識。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賞識教育”必須抓住情感因素,才能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改變和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基本前提。因此,班主任應調整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此外,班主任還應當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班主任應當善于使用欣賞的語言,如“你很棒”、“老師為你感到驕傲”等。通過這種積極鼓勵的語言,學生們受到了贊賞,盡管這些鼓舞人心的語言看起來很普遍,但它們發揮著無窮的力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當然,欣賞的語言不僅限于口頭語言,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例如,例如學生在衛生打掃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向學生豎起大拇指。通過這樣的表揚形式也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助人為樂的好習慣,教師在進行表揚時,情感應當真摯,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接受。這些方式都能夠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在關注學生個人成長情況的同時,也應當關注群體,在群體取得榮譽之后,教師應當立刻進行表揚,從而提高班級的凝聚力。作為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以平等的心態與學生進行交流,從朋友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且耐心的勸導學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表揚和認可學生時,班主任應該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4]。
(三)加強家校德育聯合實踐教學活動
要想真正意義上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只是依靠班主任是往往不夠的,班主任應當與家長聯合起來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這樣才可以讓德育教育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學生在生活中染上的不良行為往往是來自家庭的影響,對此在實際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與家長聯合起來,引導家長重視德育教育工作,配合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要多多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通過開展家長會、家訪、借助社交平臺等各種方式來讓家長了解到學生在校學習的情況以及心理問題。最后,應當引導家長去規范自身的行為習慣,樹立良好的家風,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才能夠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德育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認識到德育工作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也應當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德育工作方式,重視德育教育。從感恩教育,賞識教育等角度出發,聯合家長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臻,張浩然. 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現狀調查及對策[J]. 西部素質教育,2021,7(11):60-62.
[2]陳俊. 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研究[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1(5):116-117.
[3]苗倩. 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 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1(10):142.
[4]高麗雅. 愛于心,踐于德——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探究[J]. 讀與寫,2021,18(1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