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明明 任文靖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初中生作為一個群體,其普遍思想意識、情感狀態和內在訴求也在發生著變化,而初中教學任務的整體轉變同樣給教師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以上幾方面認識,筆者將結合個人工作經驗,以“新時代下初中學生管理策略的轉變”為題撰文,并試從管理工作的彈性化、生本化和家校合作化等三個轉變角度出發提出一些個人見解,以資諸位同仁參閱、分析。
關鍵詞:新時代;初中;學生管理;策略轉變
初中生正處在特殊的生長發育時期,各方面條件都發生著迅速而多維的變化,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快速覺醒,對各類活動的參與訴求也在以很大的幅度增強。面對這些客觀事實,初中教師應當在學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上做出適時調整,摒棄傳統的“師本位”和“說教”管理、剛性管理,轉而凸顯出管理工作的彈性化、生本化和家校聯動化,從而為教育教學諸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在筆者看來,上述理念的落實應當以下列渠道為主:
一、在學生管理中實現彈性化轉變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發展的社會,“求同存異”成為時代的主題,人們的生活和事業發展也有了更多的選項。初中教師首先要對這一客觀趨勢抱有正確而清醒的認識,在開展管理工作前首先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情況進行充分地調查和了解,準確分析不同學生在綜合成長方面的差異,并以這種差異為基礎去制定各具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在管理層級、方向和標準上做到“因人而異”,避免“一刀切”和“一元論”的片面思維,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實現正向發展的大前提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例如,有些學生在結合自身條件和家人意愿的情況下選擇為以后成為體育特長生做準備,那么教師在管理這部分學生的文化學習時就要表現出一定的彈性,在保證其基本學習成績和正確學習狀態的基礎上,避免做出不符合其發展定位的要求;還有些學生由于身體原因而無法參與常規的體育鍛煉,則教師可以單獨為其制定一套強度較低的體能強化方案,并在訓練的時間和頻率安排上做出適當的調整,保證學生能夠按照自身情況實現體育素養的成長;等等。
二、在學生管理中實現生本化轉變
在很多初中教師看來,“學生管理”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在這項工作中只能充當被管理者的角色;其實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方面的成長,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任何管理工作都要落實到學生的自覺執行上才能取得成效?;谶@一基本認識,小學教師應當在繼續優化自身管理作用發揮的同時,結合學生的能力給予其更大的“自治權”,并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來實現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優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和信賴,在主觀意愿上更傾向于配合教師管理;同時學生心中的表現欲也會得到充分激活,使他們得以在后續的自我管理中取得更出色的表現;這項模式的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管理負擔,讓教師能夠有更多精力實現其他工作的改良。
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作為分為若干個小組,根據各小組成員在校期間的種種學習、紀律表現實行量化評分,并在每周班會上公布上一周的量化結果,對分數最高的一組進行表揚和必要的獎勵;也可在隨堂檢測中引入“誠信考試”,不安排專人進行監考,鼓勵學生自覺誠信應考,并利用監控設備在這項工作開展前期做好誠信篩查工作;等等。
三、在學生管理中實現家校合作化轉變
任何教育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配合,學生管理工作的優化自然也不會例外。初中教師一方面要做好和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換,及時將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并從家長那里了解學生的居家狀態,讓雙方對學生和子女的日常管理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要向家長的家庭管理工作提出正確的建議,鼓勵家長多以柔性方法和子女溝通,并充分尊重子女的個人意愿。
例如,當發現有學生經常出現不完成作業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假期在家中的主要活動,看看是否存在長時間外出或者沉迷網絡等問題;如果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則要向家長提出相應的建議,鼓勵家長利用閑暇時間陪伴子女共同學習,既起到監督的作用,也能讓孩子及時從家長那里獲得學習上的幫助,并感受到和父母相處的樂趣。
結束語:
管理不是恫嚇、誘騙和爾虞我詐,而是一種建立在信任和尊重之基礎上的合作,這是取得良好管理效果的關鍵所在。初中教師要從根本上意識并努力踐行這一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圍繞彈性化、生本化和家校合作化三個維度實現理念和方法上的靈活轉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依靠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發展能力,充分挖掘、利用家庭和學校中豐富的管理資源,使學生得以在積極、自主、靈活的狀態下實現個人的健康發展,從而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新時代教育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陸海波,李嘉馨.求同存異,互信互敬——試論初中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和具體執行策略.[J].中國中小學教育,2018(03):33.
[2]劉明濤,張義興.有溫度,有智慧,有原則——初中學生管理工作優化路徑和方法芻議.[J].中國教育與教學,2017(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