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琳
摘要:民間民俗活動的美術融合了“自然”和“生活”,其具體的形象、豐富的材料和孩子們的創作經驗和水平相匹配,使其比較容易理解感受。了解當地的民間民俗活動有助于幫助幼兒了解本土文化和當地歷史發展,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滿足成長需求,同時通過感受民俗活動中的藝術特點可以提高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和表現力。據傳,鯉魚燈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這一習俗發源于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湯塘鎮田心村。每年春節,當地農民通過舞鯉魚燈以慶來年豐收,有“年年有余”之意味。除了鯉魚燈之外,還有蝦、蟹青蛙等燈式,煞是好看,寓意年年有余。在2009年,佛岡縣湯塘鎮田心村的鯉魚燈被列為清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如何在幼兒美術活動中融入這一非遺的內容,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并能夠有效提升教育質量,是我不斷探索的方向。
關鍵詞:鯉魚燈;幼兒園;美術;融入
美術作為幼兒園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充分拓展教育的內容,將非遺材料融入營造幼兒園環境的實踐中,探索高效的藝術教育方法,實現激發孩子對藝術活動興趣的教育目標。教師適當的在美術活動中融入鯉魚燈,可以提高當地民俗文化,與孩子們的喜愛和傳承,激發孩子們對故鄉的喜愛,促進孩子們和諧整體的發展。
一、鯉魚燈概述
古人喜愛鯉魚,不僅僅是玩耍和嬉戲,還期待著“好天氣、吉祥和平”和“年年有余”的美好追求。起初,人們在門上掛鯉魚燈,祈求上天賜予幸福和和平。隨著歷史的發展,鯉魚燈從最初掛在燈籠上的禱告,慢慢演變成簡樸大方的服飾,造型獨特、動作活潑的鯉魚燈。
二、幼兒園融入非遺——鯉魚燈的意義
1.優化教育環境
在幼兒園環境創造過程中融文化遺產,體現民俗藝術的魅力,給單調乏味的幼兒園活動環境增添明亮的色彩,讓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專注于欣賞藝術作品,近距離感受藝術文化,培養孩子們的藝術興趣,訓練幼兒的鑒賞能力。
2.傳承鯉魚燈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其融入幼兒園當中,可以幫助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幼兒教育正處于促進兒童思想啟蒙和觀念塑造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引導幼兒接受傳統文化,有助于文化遺產的傳承。
3.提升幼兒審美
學前教育是兒童審美塑造和引導的最佳時期。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環境,使幼兒們對民間藝術的理解更加明確,大幅提高審美認知,引導孩子們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藝術領域的相關知識,從而逐漸提高其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
三、融入鯉魚燈的實踐
1.在教學中,老師需要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幼兒更愿意動起手來。首先,教師可以從思想和情感上開始。比如老師可以通過向幼兒介紹鯉魚燈活動的來歷、其源遠流長的歷程以及歷史典故等,使幼兒能夠帶著熱愛家鄉的感情來學習。其次,可以通過帶領幼兒拜訪民間手藝人活動參觀文化展覽館來提高幼兒對家鄉文化認知、自豪感和學習興趣,增強傳承家鄉文化的意識。帶著感情學習,讓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將有助于幼兒未來的發展。
2.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給孩子提供優秀的學習文化環境,才能讓幼兒對學習活動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提高認知能力。想要讓鯉魚燈能夠更好的融入幼兒美術教學活動并對孩子形成影響,首先要完善幼兒園硬件設備,在布置好幼兒園環境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走廊、臺階、窗戶、主題墻、區角創設等場景,還可以適當的添加窗花、圖片等藝術元素。
3.鯉魚燈民俗活動的內涵十分豐富,教師可以用專業的眼光去取舍。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開展對鯉魚燈的課題研究,篩選出適合在幼兒園推行的教育資源。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欣賞課的形式了解非遺。教師通過收集的照片、視頻或音樂,向幼兒介紹和講述,使之可以更好地理解家鄉民俗文化,并與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題(如實體作品、幻燈片、電視視頻等)緊密配合。此外,通過對幼兒不同層次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還可以提供民俗活動欣賞課程。例如,童謠、兒童故事等。
其次教師可以把傳統文化或家鄉民俗、家鄉非遺等作為教學主題,以剪紙、點畫、拓印、等方式圍繞進行創作,以不同的角度展示非遺中的民俗文化活動,將藝術創作中的作品和意義傳遞到更好的生活中,讓孩子們通過藝術活動,將傳統文化中包含的豐富知識內容和理解為民俗藝術和文化的經歷。通過這些教育方法,使幼兒充分理解與民俗藝術和文化相關的各種知識內容,拓展知識領域,學習民俗藝術和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多彩的知識和技法。
在引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的同時,要讓幼兒充分感受不同材質的操作材料能表現出不一樣的藝術效果,不一定需要直接告訴幼兒制作方法,而是讓兒童在獨立思考和探索中完成作品,這能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對幼兒成長、了解美術藝術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們也可以根據鯉魚燈的文化內涵,講述鯉魚燈民俗文化的故事、傾聽民俗活動中的音樂和欣賞體驗民俗活動中的舞蹈等特色活動。比如創編適合幼兒表演的鯉魚燈舞,讓幼兒在舞蹈表演中進一步了解和傳承鯉魚燈的民俗文化;繪制屬于自己的鯉魚燈,并與同伴一起跟隨音樂玩“舞鯉魚燈”的游戲;在語言活動中,用自己的語言向同伴講述鯉魚燈的起源或故事等。
4.家長學校互相配合
(1)在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幼兒園和教師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不能缺少了家長的協助和悉心教導。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教育中的全面性,有必要在父母與教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許多父母充分了解當地的民間藝術,幼兒園可以將家長作為教育資源,合理地利用他們來促進孩子們對民俗藝術的了解。
(2)教師可以先培養幼兒善于發現的意識,比如,讓幼兒欣賞生活中的工藝品。然后可以讓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一些手工材料,比如制作鯉魚燈的竹篾、紗紙等。在收集、制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還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
結束語:
幼兒階段作為幼兒啟蒙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注重日常的教學過程,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為以后幼兒的綜合素質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鯉魚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孩子們可以通過制作鯉魚燈和小道具來促進手、眼、腦的協調發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繪畫、表現鯉魚燈這一民俗活動,提高欣賞、感受、創造和表達美的能力。總之,選擇鯉魚燈民俗文化作為課程資源,不僅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也便于孩子們繼承和傳承當地文化,培養孩子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參考文獻:
[1]李晶晶.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策略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0(01):59-60.
[2]賴瑞娜.如何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融入地域文化[J].小幼兒作文輔導(上旬),2019(02):75.
[3]李麗英.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8(1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