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婷婷
關鍵詞:小學生;勞動能力;培養;有效途徑
引言
勞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在小學教育中更好的實現勞育,更好的促進小學生勞動能力的發展,成為教師積極探索的方向。當代小學生從小有著較為優渥的物質生活條件,除了家務勞動小學生很少接觸到其他的勞動機會,即便是農村大部分兒童也較少從事家務勞動外的體力勞動。這與父母的生活方式有關,父母鮮少有人再從事農業活動,而且隨著機械化的推進,農業勞動也越來越簡單。所以可以說大部分小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勞動也就是家務勞動,而家務勞動也會因為家長的疼愛或者教育理念不同,而被家長大包大攬,使得很多小學生勞動能力不足,勞動意識不強,勞動奉獻精神缺乏。
一、以課堂教學為平臺培養小學生的勞動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勞動能力,主要是強化小學生的勞動意識,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認識到勞動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積極的勞動意識[1]。
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針對勞動主題開展教學設計,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開展主題教育。教學內容可以包括各行業的勞動模范和先進事跡,可以包括平凡的勞動崗位對我們生活的重大影響,通過紀錄片片段、圖片等,使小學生更加充分的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樹立勞動光榮的意識理念。
在語文教學中也要有意識的滲透勞育,充分挖掘教材中與勞育相關的知識內容,適時的滲透勞育。比如《鋤禾》、《田家四季歌》、《朱德的扁擔》、《勞動的開端》等教學中,都涉及到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精神等的培養,教師要抓住這些勞育的契機,對小學生進行勞育的滲透。
在主題班會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適宜的勞動主題班會。使小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具備哪些勞動技能,明確每個人都要積極參與勞動,感受到勞動的光榮和樂趣。比如低年級的小學生要整理書包桌椅、擺放教室內的物品、保持室內的衛生、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技能、保持個人衛生等。高年級的小學生要可以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可以幫助父母做家務,可以參加適宜的公益勞動等。
二、以實踐活動為載體鍛煉小學生的勞動能力
勞動能力的培養當然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完成,課堂教學只是用來培養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等,勞動能力的提升還是需要在勞動的實踐活動中完成。按照勞動教育的實施進度,實時的匹配一些主題勞動活動,使學生在真正的勞動中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并通過鍛煉得到勞動能力的提升[2]。
比如植樹節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植樹活動,使學生掌握植樹的勞動技能和知識,提升他們的勞動能力。比如雷鋒月,組織學生開展公益勞動,學習雷鋒做好事,去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去敬老院參與打掃衛生等。比如五一勞動節,開展勞動技能大賽,對應著該年齡段學生應該具備的家務勞動技能展開競賽,并評選出班級里的勞動之星。比如學校可以在周邊承包一些農業基地,在里面種上蔬菜、花生等,使學生在勞動課親自參與植物的種植、收獲,并把這些蔬菜供應到學校的食堂,使學生可以嘗到自己親自種的食物。比如學??梢越M織學生到學校的食堂進行勞動鍛煉,了解并學習食物的制作過程,參與分揀、洗菜、切菜、打掃衛生等過程。
對于農村的小學來說,開展勞動教育具有著極大的優勢,由于教育的合村并鎮,很多鄉鎮的小學生在三年級后就需要住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時,就可以從日常生活的自理中鍛煉小學生的家務勞動能力[3]。穿衣、系鞋帶、疊被子、宿舍衛生、教室衛生、校園衛生等方方面面,都是進行勞動能力培養的有利契機。疫情以來不少學校由于疫情原因實施了封閉式管理,很多家長非常不放心,擔心孩子在校的衣食住行。為此學校舉行了主題勞動活動,各班班主任帶領住校生集體洗頭發、洗腳、洗衣服等勞動教育活動。一來對學生的勞動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二來使各位家長放心,學生們在校都表現良好,他們始終會長大,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結束語
此外,為了使每次勞動實踐活動都取得更好的成效,教師要對學生在勞動中的表現進行記錄。通過照片和視頻的形式,分享到班級的微信群,張貼到班級的照片墻,以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同時也使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認同并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配合學校的勞動教育,形成家校間的合力,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劍萍. 淺談培養小學生勞動能力的有效途徑[J]. 少男少女, 2020, 000(009):84-85.
[2]張軍瑾. 通過項目化學習對小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教育[J]. 中小學教材教學, 2020(1):4-5.
[3]劉立紅. 農村小學培養學生勞動能力的實踐探索[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