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征斌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平臺型企業數量也不斷增多,互聯網平臺型企業作為一種新時代下的新型企業,其從成長期到成熟期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很多財務風險,如何對財務風險進行解決,助推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很多企業領導所關注的問題。這需要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對當前所處的形勢進行全面性分析,探索從成長期到成熟期轉型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并針對性制定風險應對方案,指出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對風險進行管控,提升發展成效。
關鍵詞:互聯網平臺型企業 財務風險 成長期 成熟期
中圖分類號:F062.5;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038-02
一、互聯網平臺型企業與全生命周期財務風險
(一)互聯網平臺型企業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其將互聯網作為依托,借助于互聯網構建對應的平臺,并開展業務得以發展。具體來看,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指的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建設平臺開展業務,不參與核心價值創造,但鏈接核心價值的創造者和用戶兩端的企業。當前國內外學者雖然針對于互聯網平臺型企業開展了有關的研究,但在其定義和內涵上并沒有達成一致觀點,對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并沒有做出統一定義。由于互聯網平臺型企業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撐作用,且平臺型企業本身不參與核心價值創造,所以本文將其定義為如上的內容。當前,我國最為典型的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有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公司。
(二)全生命周期財務風險
全生命周期財務風險指的是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因為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所面臨的形勢不同,包括業務類型不同、市場潛力不同等,所以面臨的財務風險也不相同,這就要求企業要根據對應的形勢及時制定財務風險管理策略,有針對性地開展財務風險管理。
企業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初創期,企業一般對資金需求量較高,且經營產品較為單一,市場推廣能力低下,面臨著內部管理混亂的問題,迫切需要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并節約成本,以推動自身的長期運行。在成長期企業的內部管理基本穩定,形成了系統化的管理格局,很多企業為了取得市場份額開始大規模擴張,并開始大量舉債,這個階段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不斷增加,因此很多企業開始采用拓寬融資渠道的方式降低融資成本,并提升了對資產管理的力度。在成熟期,企業的各項運行已經穩定,但經過大規模的擴張市場份額基本飽和,利潤也開始出現增速放緩的趨勢,這時企業積累了一定的內部權益資金,需要及時尋求方法開展規模化經營,以更好地維持競爭力。如對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對業務進行優化創新等,以提升抵抗風險的能力。在衰退期,企業業務開始出現萎縮的現象,市場需求量以及現金流入量等持續減少,很多企業為了提升存量資產的流動性,開始對支出進行管控,希望將更多的資金引入到核心業務中,降低退出市場的速度或者避免核心行業領域的退出。
二、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分析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企業在經過初創期的艱難、成長期的掙扎之后,會逐漸進入到成熟期,這是企業發展和進步的體現,也是符合市場發展形勢的。不過因為互聯網平臺型企業與其它企業不同,其將互聯網作為主要依托,且以中間業務為核心內容,所以更容易面臨財務風險,需要做好全面性分析,構建科學的財務風險管控策略。尤其是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過程中,經過前期的努力和奮斗,基本已經有了相對穩固的市場地位,資金相對較為充足,但業務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亟待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這就要求企業要加強成本管控,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并構建科學的風險管控體系,否則將會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
(一)市場發展、政策變動等帶來的宏觀風險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各個行業都迎來的新的發展局面,政府為了推動“互聯網+”發展制定了很多與之有關的政策規定,這對互聯網平臺型企業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這就要求企業要充分對政策規定進行了解,分析自身在發展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并及時對風險進行解決。具體來看,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中所面臨的市場、政策風險如下:經營成本居高不下而面臨的財務風險、政策變動而面臨的經營風險等。這些風險因素與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滯后性反應以及風險管理意識低下等存在重要關系,這需要企業恰當根據自身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做出對應的反應,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并提升風險管控意識,以更好地應對市場風險。
(二)資本結構不合理而產生的經營風險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需要對資本結構進行科學設定,以良好的資本結構迎接新的機遇,提升整體發展的有效性。這個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缺乏風險防范意識,不能對國家信貸政策以及本身資本結構進行全面分析而產生的風險;在對企業資本結構和融資規模安排的過程中不能充分考慮企業運營安全性等而產生的風險。如企業投資收益率比借款利率低,經營效益下滑而出現息稅前利潤降低的現象等,都會導致企業財務杠桿比率威脅財務穩定性和靈活性,從而使企業難以及時償還到期債務而面臨財務危機。
(三)成本費用控制風險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所面臨的成本費用主要有人工費用、社保費用、管理人員的管理費用、保險支出以及固定資產折舊等。而成本費用風險則主要有預算不符合實際、預算不完整而產生的風險;預算采集編制基礎不準確面臨的風險;費用原始交易記錄不完整或者不準確面臨的風險;費用開支沒有經過科學審批產生的風險;會計記錄不正確產生的風險;預提攤銷金額不準確風險等。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平臺型企業的數量也不斷增多,業務類型更為多樣化,但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所面臨的競爭也更為激烈,尤其是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更需要提升競爭力,并加強成本費用控制的力度。
三、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過程中財務風險的解決方案
(一)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構建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是企業發展變化的體現,但因為面臨著諸多財務風險,會威脅到企業的長遠發展,所以需要加強財務風險管理。而財務風險管理的基礎是有較高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只有從思想上重視財務風險管理,才能夠真正使財務風險管理得到落實。這就要求企業領導要對財務風險管理進行詳細分析,總結成長期的發展歷程,分析轉入成熟期之后企業可能會面臨的發展形勢,并構建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第一,要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根據企業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對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尋找風險點,并構建科學的風險管控措施。第二,構建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在對基礎財務工作進行管理的同時,對信息技術進行科學運用,構建財務信息系統,以便對多方數據信息進行搜集、分析等,為企業領導做出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第三,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如通過計算機系統構建預警體系,預設數據、數值等。企業通過構建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能夠有效對財務風險進行預警,一旦出現財務風險苗頭,系統會及時做出警報,從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應對。
(二)緊跟市場步伐,管理宏觀風險
宏觀風險是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所面臨的重要風險,也會對企業的轉型發展帶來較大影響,所以企業要緊跟市場步伐,加強宏觀風險的管理。第一,構建專門的市場調研小組。互聯網平臺型企業要對內部組織構架進行科學劃分,構建專門的市場調研小組,并根據實際需求安排崗位,使各位人員能夠在崗位中有效開展工作。如對市場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對行業新技術、新軟件的運用情況進行調查,或者對同行其他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等。同時,調研小組還要對國家有關的政策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緊跟政府的決定對內部管理進行調整,使自身的發展與國家政策相符合,避免出現不合規的風險。第二,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互聯網平臺型企業要對自身的經營策略進行科學調整,降低單一化經營的概率,盡量使經營策略更為多元化,以有效適應發展變化的市場環境。如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對業務進行調整,提升創新力,開發創新性的業務等。
(三)改進公司治理,規避財務風險
公司治理也是影響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公司治理體系較為完善,治理模式科學,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對財務風險進行規避,提升財務管理的有效性,但當前我國很多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公司治理并不完善,亟待通過進一步健全公司治理體系,對財務風險進行規避。通過在企業中引入雙層股權架構,能夠更好地對財務風險進行規避,提升企業整體治理的有效性。以下筆者以騰訊公司為例分析雙層股權架構的優勢作用:騰訊初創時,馬化騰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7.5%,公司屬于單一控股架構,從理論各層面而講,面臨著控制權隱患,如果其他四個小股東聯合起來,那么股權比例能夠達到52.5%,從而能夠“奪權”。而且這種單一的股權架構,很容易引發財務風險。而通過在騰訊引入雙層股權架構,則能夠對這一隱患進行排除。我們可以在騰訊科技上層設置某有限責任公司,以A公司代表,該公司股東有馬化騰、陳一丹、許晨曄,因此騰訊科技的股東就成為了曾李丹、張志東和A公司,結構如圖1所示。
在該雙層架構下,A公司中馬化騰持股比例占據絕對地位,在公司中擁有絕對性的話語權,而從騰訊科技整體架構來看,A公司又具有較高的持股比例,擁有絕對性話語權,所以在騰訊科技召開股東會議的時候,A公司自然會委托馬化騰作為代理人。由此可以發現,雖然在騰訊科技中馬化騰的間接持股比例為70.38%*67.5%=47.5%,但是其卻能夠對公司進行絕對性控制,原有的控制權隱患被消除。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雖然馬化騰擁有絕對控制權,但是從某種程度上其與曾李丹、張志東是捆綁于一體的,傳統的“一言堂”被打破,公司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我國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可以通過對這一方式的運用,來管控財務風險,使企業更好地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
(四)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經營風險
第一,互聯網平臺型企業要對自身的資金管理和資產管理模式進行優化,保證自身的資產數量結構達到最優。同時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想方設法提升資金周轉率,如及時對欠款進行催繳,或者對業務進行創新等,提升資金回流的速度,使企業運營效率得到提升,并促進資產收益率的增加。第二,切實結合企業的現實發展需要,選擇科學的路徑降低融資成本。例如,保持合理適度的負債規模、多元化資金籌措渠道等,并對財務杠桿進行科學運用,引入資本經營、負債經營等策略等。
(五)做好預算管理,有效控制成本費用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科學開展財務預算管理,能夠對企業的資源進行整合,為經營目標的實現助力,而且還能夠對成本費用進行有效控制,降低財務風險。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生命周期階段性特征,將現有的市場份額與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機銜接,對企業中長期發展需要進行兼顧,以編制財務預算,降低超支的概率。同時,還要對企業的市場環境變化、經營情況變化以及競爭特征等做出詳細分析,采用科學的編制方法和預算理論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并安排專人負責對預算進行審核、領導、監督等。要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作用,引導員工參與預算管理,對預算目標進行層層分解,使各位人員有效落實預算,提升執行的嚴謹性,確保執行有效。最后還要構建科學的預算考核體系,定期對企業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推動執行結果與考核的有機協調,提升各個責任主體對預算目標達成的責任感和主動性。此外,由于不同時期企業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預算目標也有所不同,企業要立足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現實情況對預算目標進行確定,在成長期編制財務預算重點關注盈利能力的利潤目標,而在成熟期則重點關注成本費用目標,因此在轉型的過程中要加強這一分析。
參考文獻:
[1] 程雪軍,李心荷.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參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邏輯與對策[J].財會月刊,2020(15):148-154.
[2] 代經濟信息,2019(04):179-181.
[3] 趙瑩瑩.互聯網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商業經濟,2017(02):82-84.
(作者單位: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 北京 100027)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