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赟 湯飛飛
摘 要:現階段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必須要在加快觀念轉變的同時,立足“三全育人”觀念的指導,在構建起立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的同時,積極推動“00后”大學生正確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感的培養。文章研討了“三全育人”理念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礎上梳理了高校在“0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感培育層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協同育人機制尚未有效建立、育人的深度與廣度有待于進一步提升、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培育形式相對單一這幾個方面。對于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深入思考的前提下,找準問題根源,構筑起更具針對性的舉措體系,方能在實踐中取得預想的成效。
關鍵詞:高校 “三全育人” 人才培養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219-03
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對人才培養工作提出的要求。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同樣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1]。伴隨著大學生的年齡段全面從“90后”轉向“00后”,在“三全育人”的指導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以及人才培養工作迎來了新的挑戰。面向“00后”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除了要毫不動搖地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思政教育方針,也必須切實增強大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培養,才能推動他們在時代洪流中勇立潮頭,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積極的貢獻。
一、“三全育人”對“00后”大學生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一)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任何人才培養工作,都始終面臨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由誰來培養人”等一系列問題[2]。在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的過程中,整個教育理念也在切實發生著變化,最為突出的特征莫過于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現階段對于學生的培養已不僅僅只有簡單的知識傳遞、技能培養,還包括正確的三觀塑造、社會責任感塑造和履行、綜合素養提升等方面,在此情況下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要求也就愈高。基于此,“三全育人”的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被提出并在實踐中得到廣泛執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3]。受此影響,對于學生培養的內容層面顯然是更加全面客觀的。
(二)更加凸顯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立德樹人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終極目標,“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和踐行,在明確立德樹人工作前進方向和切入路徑的同時,也將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思政教育工作不僅僅涉及到對個體精神層面的改造,更是涉及到了對其行為的引導,因此,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全方位的理念。在整個思政教育工作體系中,既注重對個體正確價值觀念的傳遞和塑造,也關注了在整個人才培養實踐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的培養,使得學生們深刻地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屬于自己的事情,更應當與國家和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符合要求的新時期大學生。
(三)更加強調學以報國
近代中國飽受西方列強之欺凌,由此催生了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平年代得益于國家在教育領域內的持續投入以及強大國防所營造的穩定環境,中國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不過在這個過程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即眾人的使命感、責任感有所淡化[4]。在“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導下,任課教師要在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執行的前提下,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職業教育、社會實踐等一系列環節中,自然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學以報國教育,即學生要自覺地把學習、個人發展與國家、民族需要結合在一起,要以最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投入到學習中,才能顯著增強學習動力,同時也能較好地確保人才培養工作的大方向不會發生偏差。
二、現階段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踐行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培育現狀
(一)協同育人機制尚未有效建立
推動“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必然要將重心放在全員、全過程、全方面育人工作體系的建立和落實上,在此過程中自然就需要各個部門、人員之間的協同配合。目前,在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中,一整個的協同育人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第一,在面向“00后”大學生開展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培養的過程中,部門之間的配合相對較少,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境遇中。例如,在文化育人實踐中,學生處、團委、各個院系之間基本上屬于零溝通的狀態中,各個部門就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相關的文化培育基本上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舉辦的活動雷同度較高且缺乏較為明確的主題;第二,在第一二三課堂之間,就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同樣都缺乏著深入的整合和配合,基本上屬于老師講一講、強調下的淺顯層面中。
(二)育人的深度與廣度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推進面向“00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培育工作,自當在深刻改變育人理念的前提下,在育人的深度和廣度層面下功夫。一是育人的廣度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在很多高校的“三全育人”實踐中對于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培養層面重視力度不夠,并未實現全覆蓋,經常局限于輔導員的主題班會或是思政課老師的課程講解,其他任課教師以及其他環節中并未做到有效的涉及。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也基本局限于線下環節,對線上環節所做的相對較少;二是在育人的深度層面還有很大的改進提升空間[5]。推進“三全育人”,既要關注育人的廣度,同時也應當在深度層面下功夫。現階段在對“00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培養中,并沒有太多實際行動,也未展開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因此,很多時候學生們對于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是比較模糊的。
(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培育形式相對單一
作為個體,其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而與此同時,當其成長到一定階段,也勢必要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必要的時候站出來。在高校踐行“三全育人”的實踐中,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培育雖然較為重視,但在具體形式層面卻是較為單一的。首先,相關的政策宣傳不到位,諸如“三支一扶”等專項扶持計劃是當代大學生履行自身社會責任一個很好的機會,國家對于這些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但是在很多高校中對于這些具體政策的宣傳不夠具體全面,從而使得很多大學生對此不太了解;其次,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關鍵在于知行合一。很多高校在這方面將重心放在了理論灌輸層面,這方面的具體實踐開展得較少,自然使得很多大學生對此難以做到全面深刻的了解;最后,高校在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培育形式相對單一,不夠生動活潑,在一定程度上說教色彩過于濃厚,不能很好地契合“00后”大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點以及信息獲取習慣,自然實際效果可想而知。
三、“三全育人”視域下對加強“00后”大學生培養的對策
(一)創新觀念推動協同育人機制培育
“00后”大學生們身處和平年代,因此,在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層面相對比較薄弱。今后應當創新觀念積極推動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一方面要創新觀念樹立起正確的認知。推進“三全育人”,意味著要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方位變革,受此影響,自然要將重心放在整個教育觀念的轉變上,即要將重心從一開始的注重知識傳遞、技能培養轉向綜合素養的培養;二是要強化“三全育人”踐行的統籌規劃,推進不同部門、人員之間的協同培育。要在00后大學生中筑牢社會責任感教育,增強他們的擔當感,必然要基于統一的理念指引,通過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健全,不斷帶來整體育人效果的不斷提升,這就需要各個高校在積極申報“三全育人”試點高校的前提下,立足自身實際,找準整合資源推動協同育人的具體切入路徑;三是要建立起有效的部門溝通與協調機制,圍繞“三全育人”以及大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必須要強化部門之間的協作,由此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機制,從而推動“三全育人”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創新發展推動“三全育人”廣度和深度的提升
“三全育人”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目標,基于此在高校具體的人才培養實踐中,要更加有效地帶來整個人才培養效果的改善,勢必要在具體的廣度和深度兩個層面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在“三全育人”的廣度上下功夫。在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中,應當將對學生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的培育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要緊密圍繞課程思政的要求,在校園文化建設、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課程及教學環節設計等方面,緊密圍繞“三全育人”的理念來展開重新的優化設計,以確保其能夠更好地支撐“三全育人”工作的客觀需要。要注重線上線下環節的聯動建設,特別是在線上環節,要更加注重互聯網空間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技術導入課堂以及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使得面向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擔當感、使命感教育能夠躍上新臺階;另一方面要在整個深度層面下功夫。高校的全體教師要在深刻理解社會責任感、擔當感內涵的基礎上,在具體的人才培養實踐中將最新的理念、手段、技術等融入其中。要擺脫機械式的灌輸,將重心放在對整個學生正確價值觀念以及強烈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的創新表達和教育上。
(三)形式創新讓社會責任感教育和擔當意識培育活起來
大學生們是高素質的勞動力代表,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培養其擔當意識在任何時刻都非常重要。對于現階段的高校“三全育人”實踐,國內高校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積極做好相關政策的宣傳。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們發揮自身所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地區均衡發展,先后推出了“三支一扶”以及大學生村官等系列措施,對于這一類的政策各個高校應當加大宣傳力度,確保其為更多的大學生所熟知;其次,要注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培育的知行合一。即要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進行系統培養,讓“00后”大學生在顯著增強自身使命感、責任感的同時,也愿意化動力為實踐;最后要豐富具體的教育形式,讓整個教育活起來。可以采用社會實踐、演講、辯論等形式激發大學生們的參與心,引發他們的深度思考,或是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在宣傳教育、實踐等層面加以創新,更好地契合當代“00后”大學生們的客觀實際。
四、結論
基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而建立起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是現階段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任務。面對學生群體已經徹底實現了從“90后”向“00后”的轉變,高校在思政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方面,必須切實強化對學生社會責任和擔當意識的培育。現階段眾多高校在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使得部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比較渙散,不利于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因此,亟待從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推動育人深度廣度的提升、實現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感培育形式的創新等方面入手,以此推動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基金資助: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0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與擔當教育路徑研究》(課題批準號:XJK21BDY009,編號:ND21232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郭先根,景云.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實現路徑探究[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21,35(04):69-72.
[2] 郭長義.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探索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新路徑[N].中國城市報,2021-08-02(B04)
[3] 艾昕.“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淺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1(31):170-171.
[4] 鐘戌顯.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21.
[5] 葉靈珍,鄭珠仙.基于志愿服務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探析[J].黑河學院學報,2021,12(04):47-49.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0)
[作者簡介:劉赟,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電子商務專業專任教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湯飛飛,副教授,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電子商務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高職教育、電子商務、創新創業。]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