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玲
摘 要: 數學學科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與抽象性的學科,該學科對于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的要求較高,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積極地參與、深入探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學習效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深度學習”及“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界備受關注的兩個關鍵詞,如何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背景下充分落實深度學習理念逐漸成為教師要深入探討研究的重要課題。文章立足深度學習的含義,對深度學習和核心素養發展之間的關聯進行了分析,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實現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 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918(2022)04-0089-03
小學階段的學生初次開始系統地接觸數學知識,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正確學習習慣及思維習慣的重要階段。新課改背景下,深度學習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逐漸受到教育界廣泛的認可和關注,將該教學理念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問題本質的角度來思考數學知識,以發展性眼光來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而言,深度學習的開展更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與發展。為此,在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育環境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積極滲透深度學習理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十分必要。
一、 深度學習的含義
“深度學習”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產生的一種現代化教學理念,其主要是指以學科核心內容為載體,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為目標,以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為中心,通過優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探討的方式,促使學生獲得積極學習體驗、互動進步與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深度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充分剖析教材內容,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并積極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氛圍。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生啟發和引導,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與探究中了解數學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了解知識的產生與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使學生能夠靈活地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進而達到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效果。
換而言之,深度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數學學習的本質,同時深度學習也是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次探索。對于教師而言,深度學習的開展促使教師更充分地挖掘教材內容,整個教學資源,有利于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而言,深度學習的開展有利于鍛煉其深度思維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充分利用、整合可用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和探究,以此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二、 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方法的關聯性分析
首先,深度學習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過程中,充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引導學生積極展開問題思考、探究。簡單來說,深度學習的開展需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主體認知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然也是對核心素養理念的有效踐行與落實。
其次,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進入到深層次的大腦興奮狀態。通過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感官刺激、情感體驗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去,從而逐漸形成良性循環,促使學生的主體認知能力得到發展,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最后,深度學習重視提升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高效率認知能力的培養,即在教學中注重以合適的學習環境、積極主動的主體狀態、科學合理的學習與認識方式來幫助學生實現最優化的數學認知。也就是說,深度學習的開展可以更好地促進認知效率與成長速度提升,進而可直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立足學生實際學情,深度解析教材知識
指導學生理解并能夠熟練地應用所學知識,從而促使學生逐漸形成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是小學數學課程的一項重要教學目標。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教師必須要立足這一教學目標,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學習能力、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接受能力等情況,然后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對教學方法、教學流程、教學進度進行設計和調整,以充分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從而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充分對數學教材內容進行剖析,提升自身對于教材內容的解析能力,以深入淺出、化簡為繁的方式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加深對于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結合本章節內容的解析情況來明確教學重點,合理調整教學方法,以此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第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思辨、推理方式來分析圓的基本特征。第二,在學生推理出圓的基本特征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測量、折疊等實踐操作方式來驗證圓的特征;同時還可利用圓規等學習工具來嘗試畫圓,并在實踐操作中體會圓的性質。第三,具體講解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適的課堂游戲,在游戲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圓的認知和了解,提升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以這樣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加科學合理,同時引導學生在分析思考、實踐探究中促使其數學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創設教學問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很難成為高質量的課堂,合理的提問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探究欲的有效手段,也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想要有效落實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方法作為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設問,通過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師生間、學生間相互討論、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打造起高質量的數學課堂,實現深度學習、促進核心素養發展的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教師雖然也認識到了問題設置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中的作用,但是實際上留給學生自主探索、深度思考的時間并不多,很多學生尚且處于表面問題的分析和思考中,教師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后續內容的講解了,這樣自然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所以,課堂問題的設置一定是要經過教師深思熟慮的、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心理特征的,是具有一定層次性、遞進性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學習的,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發揮其價值和作用。此外,教師還應合理把握給學生預留的思考時間,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真正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線與角》這一章節的內容時,針對“角的度量”這一內容的講解,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來為其創設教學情境,可以通過多媒體方式來為學生呈現常見的生活物品,如樹葉、鐘表、桌子、棱錐等,然后讓學生觀察呈現的物品并尋找其角度。在學生解決了淺層次的、表面的問題后,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如,“這些角都有什么特征?”“可以嘗試根據這些特征來給角下個定義嗎?”此時,學生很容易能理解角即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以這樣的方式來創設問題情境教學,可以有效地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降低學生心理上的畏懼感,同時通過由表及里、由易到難得問題設計還可以幫助學生從教學情境中獲得易于掌握的數學信息,然后在問題的引導下層層深入,將獲得的數學信息歸納為數學問題,并通過層層深入的方式來理解更深層次的知識,進而讓學生在深度思考過程中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切實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
(三)巧妙預設課堂,注重知識生成過程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極大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由教師單向為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素質教育理念下,更注重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并在主動學習和探索中了解數學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了解知識的產生與形成過程,從而促使學生在感受知識的生成與遷徙中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鑒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傳統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單方面地為學生講解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大多是被動地聽講,甚至是死記硬背計算公式,并沒有真正地理解這一計算方法的形成原因,自然無法對這一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為了達到深度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解析中,讓學生在實際參與探究中真正掌握這一公式的由來,從而深刻地記憶和掌握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展開圓柱體圖形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梳理圓柱體各部分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的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具體可以將教學流程分為三個環節,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復習既往學過的表面積計算方法,如正方形表面積計算公式、長方形表面積計公式等,以舊知識為切入點,引入圓柱體面積的探索。此時,教師可以將探索活動交給學生,可引導學生從圓柱體的上下底面積、側面積的關系入手思考,為探究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可以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問題探究,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發放一個提前準備好的圓柱體模型,小組內可以自主進行模型拆解,然后通過計算拆解后圖形的面積來獲得圓柱體的表面積。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探討結果進行整合、補充,對于學生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完善思維,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圓柱體表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對圓柱體表面積的推演過程進行內化吸收。以此種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以往所學的舊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親歷新知識的生成過程,深化教學效果,充分落實深度學習活動。
四、 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深入剖析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手段,積極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況,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充分保障深度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福乾.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1(1):56-57,64.
[2]葉龍宇.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新角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3]鄭鋆.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微課應用的實踐與思考:以《長方體的體積》為例[J].語文課內外,2017(36):120.
[4]譚曉航,任旭.小學數學基于深度學習的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初探[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12):75-80.
[5]張樂樂.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深度學習:小學中年級數學深度學習探究[J].學苑教育,2021(23):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