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華
【摘要】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作為一種藝術瑰寶,在承載悠久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通過不同角度呈現國家傳統藝術精華與獨特魅力對學生展開藝術及文化層面上的熏陶。在初中美術課程實踐中,國畫教學是非常關鍵的模塊。初中國畫課程具備很高的育人價值,除了能夠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國畫技法以外,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國畫實踐中加強對傳統文化和藝術的了解,受到文化與藝術層面的熏陶,培育學生藝術實踐素質,為學生綜合發展奠定基礎。初中美術教師應該積極推動國畫課程教學創新,優化教學策略,啟發指導學生,力求最大程度地發揮國畫課程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初中;國畫課程;育人方法
在中華民族悠久而又燦爛的文化體系當中,國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中國具備深刻影響力,同時還在世界美術歷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國畫是當前階段初中美術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當著對學生開展藝術教育指導的責任,不過整個教學過程不僅要教授學生國畫實踐技巧,還應引領學生剖析國畫的文化內涵,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讓學生的藝術素養與文化素質綜合發展,提升初中美術國畫課程教育改革有效性。
一、加強欣賞指導,培養學習興趣
國畫不同于西方的繪畫藝術形式,西方繪畫更加側重的是寫實,國畫則更重視寫意表達,強調形神兼備和虛實結合,達到一種心物相通的境界。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有限,接觸國畫的時間并不長,對國畫往往欠缺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發揮國畫課程的育人價值,首先就要帶領學生對優秀的國畫作品進行欣賞,特別是對大師名畫進行鑒賞分析,并在這一過程當中啟迪學生的意象思維,讓學生對國畫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夯實學習基礎。教師應該教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欣賞方法,學會找到作品欣賞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從中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養成濃厚的國畫學習興趣。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時,為了讓學生在欣賞過程當中對作品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先對作者張擇端進行介紹,補充一些和作者有關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產生學習與創作國畫的動力,掌握一定的國畫理論常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大師并非天生,而是經過了后天持續不斷的磨礪,才有了如今的優秀創作成果。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作品鑒賞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欣賞素質,除了為學生介紹作者的相關信息之外,還可以教導學生從內容、構圖、創作技巧這幾個方面出發,分析這部作品的藝術特色,教導學生找準繪畫作品欣賞的角度。就拿作品內容欣賞來說,《清明上河圖》繪制的人物超過800個,牲畜超過60匹,木船超過20艘,同時還有數不清的車輛、樹、店鋪、建筑,等等。此外,整幅畫的場景繪制同樣非常豐富,展現了人們表演、買賣等多元化活動。雖然人物多,場景變化也很大,但是畫面并沒有雜亂無章,而是帶給人動靜結合之美,可以讓人們在細致觀察的過程中品味其中的豐富內涵。
二、引導實踐創作,加強學習體驗
受到西方繪畫技法的影響,初中美術教育當中逐步把素描教學、色彩教學等當作主要內容,反而淡化國畫技法,這無疑會影響國畫教學的開展與國畫課程育人功能的發揮,可以說是中國美術教育的一種誤區。國畫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美學及哲學精神是非常豐富的,包括大量值得傳承和發揚的精神文化及實踐技巧,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熏陶,拓展國畫的育人功能。初中美術教師在國畫課程實踐當中,不能單純指導學生欣賞經典的國畫作品,還應該指導學生踴躍投入藝術作品創作。因為只有通過創作這種途徑,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加深學生的認知及體驗引領國畫課程教學深化發展。對廣大初中生而言,必須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國畫創作基本功,加大筆墨技法方面的學習,學會對其進行靈活運用。比方說,筆法主要包含平、圓、重、留、變等,墨法重點涉及積墨、破墨、潑墨等方法。在引導學生投入創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加強對書畫六法精髓的掌握水平,鼓勵學生用筆化形,用墨寫意,在筆墨結合當中創作出能夠體現個人特色,同時又帶有靈氣和深刻內涵的作品。在創作指導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從臨摹大家的作品開始,比如,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徐悲鴻、吳冠中、任伯年等,接下來給學生更大的創作空間,多鼓勵學生創新。
三、鼓勵互動交流,豐富學習感悟
為了消除初中美術教學的枯燥感,進一步發揮出中國畫課程的育人功能,教師應該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學習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創意,并鼓勵學生就個人的理解和思考進行充分交流。學生在表達個人學習感悟與經驗技巧的過程中,往往可以生發出更大的創意。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開展交流互動,表達自己的學習感悟,耐心指導學生增加國畫認知。比如,在學習王希孟創作的《千里江山圖》后,學生了解到這部作品集中表現了北宋后期山水畫演變特色,而且作品是宋徽宗親傳筆法指導與幫助之下完成的,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感慨,也從中獲得啟發。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彼此交流自己在學習這部作品當中獲得的感悟,比如,了解青綠畫法的使用,掌握獨具匠心的構圖方式,然后談一談自己從中獲得的思考及對自己未來學習和創作的影響。教師在最后應該加強總結歸納,對教學活動進行升華,對國畫教學進行拓展。
四、結語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沉淀的智慧結晶,是一支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初中美術教材中的國畫作品多以寫意畫為主,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意境,能夠把創作者的思想情感與道德理想融入到物象當中,最終賦予整個作品深刻內涵及文化底蘊。總之,國畫具備很高的育人價值,開展國畫課程不僅可以豐富初中美術課程內容,還可以對學生的藝術素質和文化素養進行培育,最終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初中國畫課程教育實踐中,應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接受能力及學習需求,創新教學方案,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學習實現綜合發展,逐步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黎冰.提高初中寫意國畫教學效果的途徑[J].廣西教育,2019,11(25):35-36.
[2]王巧真.初中美術課堂的國畫教學策略初探[J].大觀(論壇),2019,20(9):239.
[3]鄭萬明.中國畫的意象思維和意象造型的研究[J]美與時代(美術學刊),2020,16(3):114-116.
責任編輯? 吳華娣